全国各地,名马鞍山的山有许多,而山东省淄博市的马鞍山因为一段特殊的历史永远载入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史册。
这座马鞍山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的淄河上游南岸。
初秋时节,笔者初访马鞍山。沿淄河而行,只见这里群山连绵,无数村庄错落在淄河两岸,处处瓜果飘香,一派丰收景象。
从淄河边远远眺望,马鞍山山腰以上,一东一西两座石峰拔地而起,两峰间微微凹陷,状似马鞍。
一路无话,进入景区,马鞍山松林密布,野花争艳,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
春秋战国时期,马鞍山曾是齐国边关重寨,千百年过去,山上至今还保存有古城墙、兵营等遗址。
笔者从东峰下的御门阁沿石阶而上,来到天梯。天梯位于东峰西南,是一条在陡峭的悬崖边上凿出的石阶路,有台阶132级,宽不过两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天梯顶端凌空筑有南天门。过去,天梯是上山顶的唯一通路,地势非常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过天梯登上南天门,只见山顶狭长,面积不大,东西两个山头上,东峰建有玉皇殿,西峰建有碧霞祠,山腰处有钟楼、鼓楼。
伫立东峰纵目远眺,只见蓝天如洗,白云叆叇,层峦叠嶂,翠列如屏。淄河如一条碧蓝的丝带盘旋曲绕在山谷间。平原上,田连阡陌,屋舍俨然,一派田园画图。
马鞍山南北两侧是高达几十米的绝壁悬崖,斧劈刀削般直上直下。俯身探看,只见巨岩嶙峋,侧立千尺,林壑幽幽,深不见底,令人头晕目眩,不寒而栗。
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敌我交界处的马鞍山,因地势险要,地理位置又非常重要,敌我双方你争我夺,曾几次易手。
1942年春末夏初,八路军几名战士在夜深人静时冒死攀登上绝壁,出其不意,一举歼灭山上守敌,占领马鞍山。
同年秋,日军集中兵力对鲁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大扫荡,致使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为粉碎敌人的包围,八路军主力暂时撤离了马鞍山一带,因马鞍山易守难攻,部分伤病员被留在山上休养。
11月9日,正在扫荡的一股日军经过马鞍山附近时,有汉奸告密说山上有我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和兵工厂,储备着很多贵重的军事物资,于是,敌人向马鞍山发起猛烈进攻。
当时,马鞍山上有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一旅二团副团长王凤麟,他在不久前一次战斗中,右腿负伤被截肢,因行动不便,留在山上休养。还有鲁中联合办事处副处长谭克平,鲁中区党委组织科长李成式、(淄川、博山、临朐、益都)四县联办公安局一股股长董恒德、二股股长李绪臣。另外还有四县联合办事处主任冯毅之的父亲、妻子和三个孩子、妹妹以及伤病员、家属30多人。武器很是低劣:除王凤麟带一支狙击步枪有100多发子弹,就是几支手枪、土造步枪,每支枪仅有10几发子弹,另外还有40多颗手榴弹。
王凤麟原名李芳,号凌阁,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卧龙河村人。“七七事变”后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改名王凤麟。1935年底,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工兵班学习。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1938年底,被调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工作。1939年5月,调任该纵队第四支队三营营长。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二团副团长。他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爆破攻坚战术的先行者和创造者。
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山上几十名抗日军民在王凤麟指挥下,凭借天险和简陋的武器顽强抵抗。 敌人死伤累累,恼羞成怒,用飞机、大炮对山顶狂轰滥炸,然后在轻重机枪火力掩护下,向山顶发起一次次猛烈进攻。
经过两天一夜的激烈拼杀,山上弹药耗尽,石头扔完,王凤麟、谭克平等干部战士大部牺牲。敌人终于攻上了山头,一些战士、家属宁死不当俘虏,他们砸碎打光子弹的武器,壮烈跳崖,其中4人因树枝托挂幸免于难。
在一本日本昭和18年(1943年)出版的《跃进之日本画报》第八卷第五号上,登载着一篇日本随军记者写的文章《血战马鞍山攻略》,对马鞍山战斗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去年十一月九日,为拔除消灭这些共产军,地面部队在飞机配合下发动攻击。梅田队长在十二点从马鞍山东侧发起攻击,在第一个门楼前五十米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飞机在轰炸,但进展却艰难,这个地方真是易守难攻。七个小时过去了,夜幕早已降临,却不能再前进,夜晚只有呼啸的炮火,带来一丝光亮。”
“第二天黎明开始,梅田队长就指挥部下发起了又一次大规模的攻击,在飞机掩护下我们开始了战斗。敌人的手榴弹扔下来炸碎的石块给我们很大的杀伤,一米一米地前进,终于在十二点半占领了第一个门楼,这条石道的坡度有七十度,敌人从山上扔下手榴弹、石块、木头、水瓮,我们遇到疯狂抵抗,梅田队长已经受伤……炮火枪弹的呼啸声,火光闪过,不时有我们的士兵坠入山谷,惨叫声传来,让人异常恐怖、凄惨。” 文中记载,日军从发动攻击到战斗结束经过了32个小时。在此期间,两名中尉阵亡。
几十年光阴倏然而过,曾弥漫在山头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去。 如今,马鞍山上仍然留有当年的战斗痕迹:作为指挥所的岩洞,在岩石上开凿出的掩体及射击孔等都完整保存。
山河无恙,人民从来没有忘记那些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如今的马鞍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腰的马鞍山战斗纪念碑、纪念堂,对英雄们的事迹做了详尽介绍;王凤麟的战友们也怀念着他和牺牲的烈士们,天梯崖壁上,镌刻有廖容标、成钧、李伯秋、冯毅之等领导人的题刻.....这被鲜血染红的抗日的山,英雄的山,已经化作一座丰碑,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下得山来,漫步淄河边,看那淄河水滚滚东流不舍昼夜,它激荡着浪花,依然吟诵着民族英雄们当年那气壮山河的壮举。
仰望马鞍山,那危岩凛凛,高昂挺拔的身姿,不是在象征着中华民族面对侵略,英勇不屈,誓死抵抗的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