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我们登上泰山顶

我们登上泰山顶

2024-11-12 13:43:07
浏览量:

七旬老人能不能登上泰山,去体验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与惬意?我们的回答是,能!人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想办法,克服困难爬上去。因为当年毛主席就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当我们九位年逾古稀的老同学,一起走过南天门与天街,爬过六千六百多个台阶,越过碧霞祠、唐摩崖、五岳独尊,终于登上泰山玉皇顶,仰望过拱北石后,我们兴奋地对着群山大声喊道:“我们登上泰山啦!”

五年前我们几十位失散多年的同学在宝鸡聚会时,来自山东泰安的周冠武、秦笃兰同学诚挚地邀请大家到山东去旅游,去看看“一山(泰山)一水(济南趵突泉、大明湖)一圣人(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的魅力风采。

疫情过后的九月上旬,来自宝鸡、西安、石家庄的八位同学终于相约成行,开启了金秋山东之旅。在淄博瞻仰过蒲松龄故居、吃过享誉全国的淄博烧烤;游览过济南的趵突泉、大明湖和千佛山的湖光山色后,我们来到了泰安,受到泰安同学的热诚接待。

一大早,冠武同学就在酒店门口等着我们。“都准备好了吧,今天预报有小雨,把伞都拿上啊”。我们背起包、拿着登山的拐杖跟着冠武出发了。在泰山脚下的天外村游客中心广场上,屹立着12根龙柱,冠武告诉我们,这些龙柱雕刻着不同风格的图案,分别代表着黄帝、大舜、周成王、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康熙、乾隆等帝王登临泰山封禅祭祀的场景,令人叹为观止。我们一起坐景区观光车到中天门,之后乘缆车直上南天门。

在缆车上看窗外的泰山巍峨起伏,绿树茂密。云雾缭绕中,隐约看到脚下十八盘山道上,游客三三两两的,络绎不绝地往上攀爬。快到南天门缆车站时,窗外飘起了细雨。从缆车出来看见摊贩在兜售雨衣和雨靴,我们都带着伞,我就买了一双雨靴套在鞋子外面走出了候车室。天公作美,雨居然停了,只见外面一团团白云笼罩在山峦上,仙雾飘飘,我们可以拜谒泰山上的神仙了。高大雄伟的南天门屹立在飞龙岩与翔凤岭的山腰之中,两侧刻写着“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的对联。我们九位同学在天街的石阶上打开横幅照相留念。

“留心脚底下,踩稳了啊”。冠武招呼着大伙,我们一步步不停地攀爬着,有人不时停下来,擦一下汗,喝口水继续向上攀登。好在一路上美景不断,走累了就歇歇,看看景致,拍张照片,互相说着话,让登山变得十分地愉悦。

碧霞祠是一座供奉泰山老母碧霞元君的道教建筑群,屹立在岱顶南端,建筑雄伟,雕梁画栋,金光璀璨,蔚为壮观,大殿檐下高悬着清雍正题写的“赞化东皇”与乾隆题写的“福绥海宇”巨匾。

从碧霞祠出来沿盘道向右侧攀爬就到了大观峰,只见高大雄伟的悬崖峭壁上,雕琢着上百幅各种石刻铭文,最右面一行书写着“天下大观”,大观峰的名字就由此而来,世世代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大观峰上留下诸多印记。最著名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洋洋洒洒1008字的《纪泰山铭》,是其封禅泰山的纪事碑文,因此这里又被称为“唐摩崖”。“壁立万仞”“天地同攸”“可摘星辰”“岩岩”“五岳之宗”“置身霄汉”“呼吸宇宙”“尊崇”“与国同安”“与国咸宁”“体乾润物”等摩崖石刻醒目地矗立在路旁的岩壁上,让游客们一个个驻足凝望,遐思联翩。“青壁丹崖”为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题写,让人联想起宋代才女李清照。我们分别在“唐摩崖”纪念碑前留影,并请路过的美女为我们九位同学照了合影。

“五岳独尊”是泰山的标志性景观,遒劲有力的巨幅正楷字体镶嵌在2米多高的石头上,屹立在通向玉皇顶的路旁,游人纷纷在此排队留影。碧芳学着前面的游客,拿起五角钱人民币,将自己与纸币背面“五岳独尊”图像、泰山“五岳独尊”实景同框拍照。就让人不禁想起来,这就和在桂林漓江上、西藏布达拉宫前一样,原来印在人民币上的风景都是伟大祖国的瑰宝级美景啊。

虽然同学们都七十多岁了,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同的疾病,有的听力差,要大声喊着才能听见,但是由于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再加上现在泰山景区的各种设施十分便捷,道路宽敞,我们就互相提醒着,照顾着,慢慢爬,累了就歇歇。谁掉队了,走散了,大家就等一会,打手机约好在下一个景点汇合。

“无限风光在险峰”,中午时分,我们终于爬到了泰山极顶玉皇顶,这里就是历代帝王筑坛祭天的地方,东边可看“旭日东升”,西边可看“黄河玉带”。顾不上气喘吁吁,同学们一个个在标注有“玉皇顶,海拔1545米”的石刻前照相留念,然后冠武带着我们又去看拱北石。站在山顶,大家一览四周逶迤起伏的山峦,看远方高楼林立的城郭,清风扑面,心旷神怡,真是惬意极了。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时拐杖派上了大用场,我们小心翼翼,互相提醒着走到山下,于下午两点多平安回到酒店。晚上大家纷纷举起酒杯,庆祝我们成功登上泰山之巅,分享爬山的体会与快乐。

老同学罗辑(麦客)为我们赋诗点赞道:“相约山东金秋行,古稀登顶南天门。铁中旗帜高高挂,泰山之巅生光明。‘学为万人役’铭记,‘行率天下先’引领,龙泉入海龙槐翠,‘扶轮精神’永传承!”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