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美丽的大草原(小说)

美丽的大草原(小说)

2025-02-28 17:19:13
浏览量:

  星期天,他们起的很早,迎着朝阳出发了。冬娜古丽打着一个遮阳伞,东旭带了一个大草帽,还背着水壶和许多好吃的。

  太阳从草原的尽头渐渐地露出了红彤彤的脸,像大火球一样燃烧着,又仿佛在大声地欢笑,蔑视那层淡雾的不堪一击,并将火一样的红光倾泻在茫茫的草原上。蔚蓝色的天空飘着稀疏的几朵白云,越发显得天空的广阔及深邃无边。

  都说草原越远越美丽,果真如此。起伏的原野上铺满了新新的嫩绿色的或深绿色的长短不一的杂草。在草棵子里,点缀着无数朵各种各样的花。粉色的喇叭花,蓝色的马兰花,素淡的野菊花,还有向上挺出金字塔形尖顶的黄色金雀花;白色的苜蓿耸出伞形的帽子,在草丛里非常显眼。微风拂过,一簇簇的野花杂草全都频频地点头哈腰,似乎在迎接着他们的光临。时而,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从他们眼前飞过;时而,噗通一声从草棵里窜出一只沙鸡子,飞奔而去。吓得他们一激灵。

  成群结队的蜜蜂宛如一朵朵小雾,心事重重地停在半空或伏在盛开的花朵上,低吟着它们自己的歌;那密麻麻、黑压压的蚂蚁们不知疲倦地滚动着比自己身体大几倍的食物;瓢虫们爬得不耐烦了、累了、似乎想明白了什么便支开翅膀,忽悠一声像蒸汽一样升上空。

  东旭和冬娜古丽手牵着手,边走、边跳、边唱——“在百花盛开的草原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微风中传播着牧人的笑语,马头琴声四处飘荡……”

  时而,他们停下来,采撷一些鲜艳的小野花,东旭给冬娜古丽带上几朵;冬娜古丽又给东旭插上几枝。时而,冬娜古丽在前面嬉笑着、疯跑着,东旭在后边忽快忽慢地追逐着,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等东旭追上了冬娜古丽,将她紧紧抱住,生怕她再跑了……冬娜古丽转过身来,脉脉地看着东旭——他们脸对着脸,气喘吁吁,都感觉到了彼此急促的呼吸、怦怦的心跳……他们彼此凝视。这种凝固的、深情的、能穿透一切的目光,仿佛使两个人的内心、灵魂及一切都渗入到对方的血液里并融化在一起……他们紧紧地拥抱着、深深地亲吻着,不停地扭动着……这个深情的吻是甜甜的渗透到彼此的骨髓中、脉管里直至心田。此刻,东旭感受到了她的体温,她肉体上引起的那种微妙的、神秘的震动,那种随他呼应的感觉……累了,他们就肆无忌惮地仰卧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瞧着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各自想着心事,想着未来,想着生命不可窥测的深处——彼此的命运将是怎样的呢?……

  “生命中有你的陪伴真好、特甜蜜,确切地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幸福!我们永远也不分开,好吗?……”冬娜古丽双眸里充满了畅快、温馨和满足的神情。

  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得多快;

  再摸我的脸,烧得多焦,亏这夜黑

  看不见;爱,我气都喘不过来,

  别亲我了;我受不住这烈火似的活,

  这阵子我的灵魂就像是火砖上的

  熟铁,在爱的锤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飞洒……我晕了,抱着我,

  爱,就让在这儿清静的园内,

  闭着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这诗写的真好——直白、狂热,看来是个情种,谁写的,是不是徐志摩?”

  “是!”东旭回答说。

  冬娜古丽显然是被这首诗深深地感染了、陶醉了……

  “你朗读的也好!你也会写诗吗,东旭?”

  “我不会写,从来也没写过。但,我特别喜欢朗读。”

  “从什么时候,也是十几岁吗?”

  “大概吧。读小学的时候,我特别不爱上语文课,尤其是讨厌写作文,总觉得没什么话说……”东旭把他在小学写作文的事和下乡后,遇到佟姐的经历说了一遍。当然遇到佟姐的事一带而过,没说那么细。东旭说了一段,偷眼看了看冬娜古丽,接着又说:

  “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语文、爱上了朗读……老师讲的每一篇课文,我都认真地听、认真地读、认真地记。当老师点名叫同学站起来朗读课文时,我每次都高高举起手来,唯恐老师叫不到我。遗憾的是老师总是点到一个叫窦彩霞的女生。她朗读的虽然很流利且很少读错字,感情表达的也算细腻到位。但,我不喜欢她那昭蒙地区的口音,听起来觉得很土气。于是,引起我内心的愤愤不平,心想:假如老师让我来朗读,一定会比她强些。有一天,老师叫到了我。读的是朱自清写的《荷塘夜色》中的一段——‘路上子(只)有我一个银(人),背着叟(手)踱着……。我爱业(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促(处)……’我自己觉得读的还不错,可有的同学却在撇着嘴笑,我看出来了这不是赞扬,而是嘲笑。还有一次课间休息,我哼了一段歌:‘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唱起那动银(人)的歌谣……’还没等我唱完,有的同学就开始嗤嗤地笑。我很纳闷,问他笑什么,是我唱错了,还是我唱得不好?他直摇头,就是不说。后来,我终于弄明白了,是我朗读或唱歌时不分平翘舌。应该说辽宁部分地区许多人都有这种错误。这是地方口音的习惯,以前还真的没注意到这个问题。但错了就是错了,既然知道问题出在哪,就改,而且下了恒心一定要改!从那以后,我每学一篇文章,第一个任务就是拿着一本新华字典,将课文里分平翘舌的字查出来用铅笔标在书上,反复地记,反复地练。与此同时还练习朗读,而且有的课文,我还争取倒背如流。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认真二字。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一年后,我的朗诵水平及写作能力大有提高。”

  东旭刹不住车,滔滔不绝。他换口气又接着说:

  “有一天语文课上,老师又叫到了我。朗读的课文是高尔基的《海燕》。我胸有成竹地站起来,合上课本,目视前方,有声有色地朗诵起来,准确地说是背诵……教室里静悄悄,鸦雀无声。同学们屏气敛息地听着,老师不时频频点头表示赞许。等我朗诵完了,教室里自然是一片掌声、欢笑声,而不是嘲笑。尚且,老师经常把我写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作为‘知青’下乡劳动期间,每当在田间地头休息时,生产队长总要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一开始,让我们‘知青’轮流读,当发现了我的朗读能力之后,凡是读文章就成了我的事。刚入厂时,在一次‘批林批孔’大会上,我的发言受到全场职工的一致好评,都夸我不但文章写的好,而且口才也好——字正腔圆、铿锵有力。从那以后,每当下班车间组织学习时,自然朗读也就成了我的事。有一次,我意识到工友们干了一天活都累了、饿了、盼着早点儿回家。我就瞪圆了眼,油门一踩到底,开足马力,加快语速或者说,是全速前进把一篇必学的文章读完了。车间主任手里掐着烟斗微笑着打趣地说:‘你读的也太快了,像炒蹦豆一样!’……”

  冬娜古丽痴痴地听入了神。

  “没想到你还有这么多故事?”

  “是呀,人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活到老学到老吗!有的时候人生受点打击不一定是坏事,再说我也没受过什么打击,这些小事不算什么。即使是经历过,我想也应该将其作为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你说呢?”

  冬娜古丽赞同地点点头。

  “毛主席曾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

  说完了,东旭停顿一会儿,喝口水,又接着说:

  “我们虽然不是有才气的人,也没受过打击和挫折,但困难和窘迫还是遇到过,人总不该没有志向、没有骨气、没有进取心吧!就像你刚来宣传队时,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很多人都耻笑你。现在,他们不也转变了吗?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和不服输、不气馁的精神所致。不然怎么会选中你跳双人舞?”

  “还有你这位老师的鼓励和指导!”冬娜古丽笑着插了一句。

  东旭摆摆手继续说:

  “当年法国的巴尔扎克小时候很爱好文学,想当作家。但他父亲说他根本不是搞文学的料,硬要他学习法律。他就是不服从父亲的旨意并说:‘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他的信心和努力。’后来,他终于成为法国文坛上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你这有板有眼的,一套一套的,我听着怎么像领导干部在作报告哇!”

  东旭转头看看冬娜古丽,一呲牙笑了,“啊,你讽刺我是不是?”便伸过手去在古丽脸蛋儿上掐了一下……

  (注:此短篇小说为节选于长篇小说中的一个章节。本章尚未结束,待续。)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