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闲暇之余,我阅读了毕淑敏的作品《轻轻走向完美》。毕淑敏是我喜爱的作家之一,她是一名军医,同时又是一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我对她的作品也充满了钦佩。翻开新书我迫不急待地看了其中一篇,名字是《第6000次回答》。讲述的是:像斯尼乐园样的游乐城指路的工作人员,站在岔路口,为游人指路,每天要说6000次的“请往这边走”,当他说第一遍的时候,会亲切可人,温柔有加,说到第1000次的时候,也还算彬彬有礼,但你能保证每天第6000遍的时候,他的脸上依旧是真切的笑意,口气中没有一丝厌倦吗?答案是未必。我想假如让我去做一名公园里的引导员,我可能刚开始也会态度和蔼可亲,但到第2000、3000次的时候,可能话都不想说了,。相信大部分人也会像我一样的。
生活中我们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大夫往往低着头,只顾在电脑上开各种各样的检查单,面对你的各种问题,头都不想抬,多一句话都不想说,病人看了半天病也是一头雾水。在住院部也经常会遇到护士训斥病人的情况。当然不是所有的医生护士都是这样,但至少也代表了一类社会现象。这说明了一种什么问题?这就是职业倦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医生护士的职业病,时间长了,对病人失去耐心了。我想这和公园里的引路员是一样的,只是工作性质不同,都是对工作厌倦了,忘记了初心,没有当初的工作热情了。
猛然联想到近期发生在河南女大学生事件。2022年5月30日,河南大学大三女生去世。5月17日上午在宿舍出现不舒服的情况,曾拨打120求救,但长达近8分钟的通话后,接线员并未派车。当日中午,舍友发现情况不对后再次拨打120才派车,而120抵达学校时,距离女大学生第一次求救已过去了2个多小时。接线员就只会一句“别用嘴呼吸”,说什么“你舍友不在吗”,甚至到后面还急眼了,直接人身攻击说教“二十多岁的人了”“我看你也没啥事啊”到最后接线员也没通知出车,还是两个小时后女生的舍友回来了,打了救护车。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消失了!我们分析一下这名接线员的工作:她每天都负责接听电话,可以说已经麻木了,把急救电话根本不当回事,也就是对生命不负责任,不尊重生命。脑溢血的抢救是一个争分夺秒的事情,但接线员满不在乎,既使法院判决接线员全责,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仅仅二十一岁的女孩,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做事情,始终如一的坚持当初的信念,最后就一定能得到成功。工作基本如此,简单、单调,重复。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也是不容易的。假如医务人员都能做到不忘初心,救死扶伤,又怎么会出现上述河南女大学生的悲剧呢?
初心给人我们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要做到“方得始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人的良好职业修养都是培养出来的。现在各行各业也都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人们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养成一种良好的职业素养。只有加强职业培训,不断强化自我素质,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