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飘香,行走在来安去安的小城里,随处可闻可见甘甜芳香的镇安板栗,情不自禁地去看、去品尝。那沿街边叫卖的板栗,颗颗红润泛着油亮,像一颗颗玛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爱不释手拿起一颗品尝,脆脆甜甜的,吃了一颗还想吃。特别是那刚出锅的炒板栗,咧着嘴热气腾腾,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粉粉甜甜的,让人沉溺于这种甘甜软糯味道中不能自拔。
这栗香四溢的情景扣动着我的心弦,萦绕在脑海里无法抹去。认识栗子树还是八十年代初期,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孩子们能吃到甘甜的栗子如同美味糕点,同时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我家方圆几公里范围内没有一株板栗树,要想吃栗子需要步行爬山十公里外寻找。那个念想,在每年的中秋后就会疯狂地想起:每年等不及学校放秋收假,就想着三姑家屋后那株高大的栗子树,树上挂着一个个“小刺猬”,待一阵秋雨过后,树底下落下一层小栗子,姊妹几人抢着捡栗子的情景。也记得有一次去三姑家捡栗子,姐姐们不等我写完作业,就要去三姑家里,我心里实在着急,就匆忙地应付作业交给组长,待收假后返校,被老师罚站重写作业的事情。还记得那年栗子树结的栗子并不多,三姑请人上树打栗子,也只打下了20多斤,与前几年相比少了一大半,三姑跟我们解释:“屋后的栗子树是野生栗子,它只生长在半山腰,平地、河道边很少生长,栗树浑身都是宝,树干是上好的木材,不亚于水曲柳,树枝和栗蓬是农家常用的燃料,栗果在前几年饥饿时还当粮食吃,长成大树的并不多,基本以中型树为主,因为采摘的人多,或吃或卖,所以栗树被破坏严重,变得越来越少,希望以后国家重视起来,进行发展改良。”因为当时年龄小,也没有理解三姑说话的意思,伴随着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三姑去世了,我们也不再步行三十里路去捡栗子了。
可喜的是,我从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从事着与林业有关的工作,每年都会跟同事们一起植树造林、技术指导和森林管护,行走在县镇的山山水水之中,认识了很多野生栗子树和嫁接后的板栗树,与栗农们也熟悉了很多,为他们种植板栗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指导,而他们总是把自产的农副产品变着花样做给我们吃。为了致富增收,他们自发地种植,一片片栗林也多了起来,因镇安板栗味道香甜醇厚独特、无污染原生态、具有健脾益气、强筋健骨等健体之功效,每年仲秋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商贾前来收购,销往全国各地,从此镇安板栗甲天下。多年来,当地政府坚持积极引导,把发展板栗作为兴县富民支柱产业来抓,采取政策、补助和综合科管等激励措施,促进3.88万户农民发展板栗。栗农们虽不像种植苹果树之类的经济树种那样用心用力,也不用按时修剪、套袋和防寒等精准技术,但也要适时栽植、除草和科管,经过辛勤地劳作,一株株连线成片,遍布满山遍野,沟沟岔岔,板栗树成了农民的“摇钱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也大幅度提高,镇安县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板栗之乡”。无论是姹紫嫣红的春天,还是瓜果飘香的秋天,在栗乡你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春夏碧树迎风摇绿浪,板栗花开送沁香,秋季针球粒粒挂满枝,父老乡亲笑语喧天在自己栗园收获着板栗,远远望去一幅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随着工作的调整,虽然我现在不从事与林业相关的工作,但仍然念着板栗,听老同事说,现在板栗有了更大的发展,全县有近四万户发展板栗,收入超万元有近千户,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桩桩乡村别墅散落在绿色波涛之中,饮食荤素搭配、想吃就吃,家家殷实,过着如同城里人的生活。镇安板栗也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注册了“臻安”牌标栗商标,陕籍明星尤勇智为镇安板栗代言,生产的有“乐笑栗”“板栗仁”等系列商品,有板栗合作社20多个,栗农通过线上线下销售,不仅在国内市场上走俏,而且成为陕西省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品,镇安县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板栗之乡”。镇安板栗现在如此有名,农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我心里由衷地欢喜和赞美。
板栗真是我们山区的好树种,无论是肥沃的土地还是贫瘠的土壤都能生长,一经栽植,生长周期20多年,不需要特别地养护,看起来没有木棉树那样的姿态优美,但它的果实在饥荒年代可以充当粮食缓解饥饿,陆游有诗曾写道:“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蟠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荤梦,和宁门外早朝来。”在当下促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它既可以增加群众收入,又为大山增绿、涵养水源,更可敬的是它那种不择环境生长,朴实无华、外憨内秀的品质,如同大山里的人一样淳朴而憨厚,不知疲倦地为人们奉献着一切,把福泽留给山区的子子孙孙。
金秋送爽,阳光明媚,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硕果盈枝谷满仓的丰收景象。每当这一时刻的到来,无论你身居何处,尝一口小城镇安的甘香栗,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到种植板栗的一路艰辛、一路收获、一路甜蜜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