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3年,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发生一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那就是把长期游离在外的剧作家纳入中国作家协会这个大家庭中来,正式承认剧作家是名正言顺的作家。为此有的剧作家大发感慨,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与作协各行当兄弟姐妹坐到一起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平等探讨作协事宜。
剧作家顾名思义,主要从事的是剧本创作。我国有348个剧种,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程式。剧无本不立,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的剧作家,这么大体量的剧种,其剧作家队伍肯定不会小。然而能为大众熟知的剧作家却只有那么十几二十来个,究其原因多方面的,这其中和剧本也有一定关系,剧种的剧本难觅其踪,非本区域的观众听不懂看不明白。那些不大为人知的剧种能存在至今,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有大的优点,小有小的长度,我们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能少了这些不大为人知的剧种,恰如与我们相生相伴的大自然,不能只有天鹅而没了麻雀。
剧本为演出提供唱念做打的蓝本,对阅读剧本的读者而言,既能享受文字表意的快乐,又能观赏演员的精彩表演,实乃人生一大趣事。据抖音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在该平台开播的戏曲剧种231种,演出达80万场,累计观直播人次超25亿,场均2300人次,不少场次配有字幕,那些观看不大为人熟知剧种演出的观众,不仅听得懂看得明白,且津津有味。可以想象,若是没有字幕提示,观众云里雾里,绝对达不到这样的规模和效果。
虽然抖音这个现代传播媒介,传播面之广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仍有117个剧种没有在抖音上与观众见面。要使所有的剧种都能在现代传媒上光鲜一回,须要方方面面做出努力,其中剧作家创作出更多优秀精品剧本亦是一个重要方面。
剧本创作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古时有民间故事,说书艺人述评人物传奇,以及现代由小说改编作为素材由剧作家加工成演出剧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由古至今剧本有两大类,一类是通用类,另一类则是剧种专用演出类。以现代小说改编为例,小说故事几乎都是垂直的,即开始如何,中间如何发生变化,后来如何结束。剧本则用的是一幕幕一场场一段段把故事演绎到结尾。
通常剧本通稿,各剧种都可以用可以上演,但必须经过本剧种编剧加工成演出剧本。该剧本需具体到本剧种的唱念做打上,用演出剧种的唱念做打完成通稿的故事设计。所以剧本通稿无须改编,只需穿上剧种的外衣,即应用演出剧种的装饰、唱腔、程式就是一台特色鲜明的舞台戏。
不同剧种演绎同一剧本通稿,给观众感受的是完全不同的艺术,同时给观众留下的是完全相同的思考和结论。
剧本通稿的作者可以不懂戏剧,只需按戏剧的特点,分幕把剧情故事创作出来。肯定剧本通稿的创作,就是壮大剧作家的队伍,就是为更多精彩戏剧故事打开一扇大门,为各剧种提供更多可供演出的蓝本。正是因为有这个前人的经验,余摸着石子过河,居然也创作了两台新编历史剧通稿。
余创作的第一台历史剧,讲的是西汉出使匈奴的使者苏武匈奴牧羊的故事。虽然苏武牧羊之前也有剧种演绎过,但余的剧本通稿却是全新的,可以说是用人类二十一世纪之光,照亮2100多年前中国古人前行的足迹。之前苏武牧羊是一个不畏匈奴单于残酷迫害,誓死不背叛祖国的铮铮硬汉形象。余创作的苏武形象,是居于历史史实,刻画一个既有铮铮硬汉形象,又有善良人性,在叛将李陵的帮助下,与具有同情心,正义感的匈奴女子谈情说爱组成家庭生育一个儿子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旨是两国交恶是两国统治者的事,民间的正常交往甚至民间的人性人情是相通的,这是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所趋。
余创作的另一个历史剧,也是分五幕演绎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忍辱负重,克服重重困难撰写光耀千秋的《史记》的故事。故事的主旨是司马迁敢在大殿之上,当着至高无上的汉武帝的面,公然为叛将李陵辩护,其不顾个人安危勇于讲真话,敢于仗义执言的气魄难能可贵,而他忍受宫刑的痛苦和奇耻大辱,潜心写作上下3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史记》更是感人至深。通稿剧情,还有司马迁从20岁起就开始行万里路,用脚步一步步丈量祖国的山河纵横数千公里,走一路访一路寻一路,采集相关资料,体验历史沧桑,为后来撰写史书打下基础。该剧本通稿给观众的思考,是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只要战胜诸多艰难困苦,就能登上人生巅峰,就能摘取胜利之果——《史记》
余撰此文,希望为正沐浴现代传媒之光的348个戏曲剧种引进更多的源泉活水,这其中一些不大为人所知剧种正岌岌可危。需要演绎更多精彩的通稿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348个戏曲剧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学艺术财富,我们有责任保护它,有义务使它身价升值。如今剧作家已经回到娘家,剧本通稿的回位正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