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带“兰”字的组词都好听、很优美、有意境。如形容女子品德时可用“蕙质兰心”,比喻友谊坚固时可用“义结金兰”,形容文辞华美时可用“吹气如兰”;王羲之书法“兰亭序”,高长恭爵位“兰陵王”;船叫“兰舟”,水叫“兰溪”,花叫“幽兰”,等等。还有个词语,叫“兰台”,您或许听说过、或许没有。
气温降到零度以下,空中的水蒸气会飘落成雪,就像今天的黄昏时分。刚开始,一片二片三四片,飞入兰台皆不见;到后来,宛陵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春归苑。南方下雪的天气毕竟较少,所以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孩子们兴奋、情侣们浪漫、大人们展颜。在古代,“兰台”是指王朝中央档案典籍库,置兰台令史主管档案工作,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曾经担任过这一要职。在现代,“兰台”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者自称为“兰台人”。
我就是一名“兰台人”,主要从事党史编研、地方志编纂和档案保管利用工作,所在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存史、资政、育人,主要职责是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我没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气概,也没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志向,更没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我只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态度,我还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坚持,甚至还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毅力。我想,这就足够了。
吃过晚饭,我有散步的习惯。走到一半,未若柳絮因风起,六角形的“玉龙”从天而降。不知不觉中,我似乎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牵引,踏雪寻往兰台的方向。很快,我就来到了兰台附近。地上树上屋顶上,已经覆盖了一层白色的“面纱”。这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世界仿佛变得静谧而又安详。我开启了“三重门”,迈步进入了兰台的时空。一卷一世界,一件一乾坤。这里书盈四壁、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当然,除纸质档案最多,还有少量的音频、视频、照片、实物等档案,而电子档案则是未来的发展大势。
在这里面,有冷兵器时代的金戈铁马、鼓角铮鸣,也有热兵器时代的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在这里面,有手执长剑、衣袂飘飘的英雄豪杰,也有救国救民、上下求索的仁人志士。在这里面,有老学究皓首穷经、焚膏继晷谱成的盛世长歌,也有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写就的红色诗篇。在这里面,有学问大家、理论大家的皇皇巨著、鸿篇巨制,也有普通百姓、无名小卒的爱恨情仇、人间烟火。兰台很大,大到包罗万象、方方面面;兰台也很小,小到鸡毛蒜皮、点点滴滴。
在这里面,有党史军史、经济文化、哲学宗教,有法律法规、政治理论、社会科学,有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地球,有语言文字、教育体育、天文农业,等等。目前,我兰台的“宝贝”有15大类,108656卷、500268件。尽管分类不是很齐全,馆藏不是很丰富,但是我深爱着她。您如身在兰台,亦会似我这般深爱。历史以不容更改的秩序,行进到我们这里,我们唯有倍加珍惜。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今天,我们修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编志要能看得懂、用得上、记得住;档案工作则要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实用性。对于一些珍贵的、不可复制的、可能湮灭的档案资料,更要及时地、深入地、全面地挖掘、抢救和保护。一入兰台深似海,从此钻研是常态。
关于兰台的事,我们要担当起来;关于兰台的人,我们要重视起来;别让有些事变得模糊不清,别让有些人变得心灰意冷。兰台人,要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兰台人,要对民声呼声马蹄声,声声记载。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兰台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兰台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作为一名兰台人,就要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未来已来。
现在,我的兰台在护城坊15号,您在哪儿?将来,我的兰台在创业路以东文景路以南,您会在那里吗?
雪下得越来越大了,雪上已能显现清晰的踪迹。
走出兰台,在我的身后是茫茫的雪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