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麦场边、家门口,孩子们穿红戴绿、打扮一新,三五成群地聚成一堆,美滋滋地炫耀着,看谁脖子上挂的香布袋儿漂亮,看谁手腕脚腕上系的五色线圈好看,看谁手里拿的鸡(鸭)蛋大些。还有一些小孩儿则是拿着粽子,蹦蹦跳跳地哼唱着童谣:“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不是摆拍,也不是童话,这是我儿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家乡河南南阳农村过端午节时的真实情景。如今只能从记忆的长河里搜寻了。
又一年端午节来临,温馨的粽叶香勾起我对这个传统节日的历史记忆。南阳盆地地处汉水、淮河流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春秋时代,楚国在此设宛邑;战国时期,秦灭楚而建郡。在距今南阳西100公里,有一处古迹叫屈原冈,是当年屈原“扣马进谏”阻止楚怀王西去秦国接收割地骗局的地方。南阳人敬先贤,仰英灵,即使在平时,也常有人到此凭吊屈原,若逢端午节,更为城乡百姓传统观念中的圣洁仪式。“蝉翼为重呵,千钧为轻,国民遭难呵,我枉有廉贞。”这久传不衰的名句,铭刻在代代南阳人的心坎上。“端午花,红又红,摘朵鲜花送金龙;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不要伤害屈原老公公。”屈原作为中华民族爱国先驱的代表人物,南阳人敬仰他是弘扬一种民族气节、爱国情怀。
在家乡南阳,门头插艾、佩戴香布袋儿(香囊)、手腕脚腕系五色线圈、耳鼻涂抹雄黄酒、下河洗澡等传统风俗,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为端午节赋予了具有浓浓地方特色的文化韵味。
家乡的麦子黄时,端午节就到了。有时快要收割麦子,放眼田野,是一片片金黄色沉甸甸的希望;有时正赶上收割麦子,田野里是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全上阵,人的欢笑声、镰刀割麦子的沙沙声、拉麦子车黄牛哞哞的叫声、杜鹃(布谷)鸟“布谷布谷”响亮的鸣叫声组成一曲欢畅动人的交响乐。不管有多忙,节日前一两天,各家各户大人都要去野外割一捆艾草,回来插到门头上。在古人心目中,端午是“毒日”“恶日”,而艾草是一种可以防治疾病的药草,插在门头上,能驱邪防病。如今,南阳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艾草制品产销基地,艾草种植、艾草加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外婆忙着给我们姐弟四人做香布袋儿。找出平时积攒的花碎布,拿出针线把花碎布缝成爱心形、三角形或菱形袋子,往里面塞上一点儿棉花,填上雄黄、藿香、苍术、白芷等中药配制的香料,缝合好,在香布袋儿的下面缀上花线穗子,或者把晒干的大蒜头内秆剪成均匀小段,再用细线串好缀在下面,一个精致的香布袋儿就做好了。我挂在脖子上,出门玩时神气极了。据说,佩戴它有祛风、理气、止痛、通窍之功效,有益于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孩童具有防病健体之功效,也寄托着大人祈求屈大夫保佑孩童一年平安的美好企盼。
端午节这天,小孩子手腕脚腕上要系上五色线圈。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节前在街上或货郎处买好红、黄、绿、蓝、紫等五彩线,条件不好的或家里只有黑线白线的,妈妈、奶奶(外婆)从树上采来树叶,用石臼捣碎成汁,然后把白线染成绿线,从石榴树上采来红花,用同样办法染成红线,用蓝色钢笔水把白线染成蓝线,黄线则用一种黄花汁染成或用黄色蜡笔去染。总之,大人会千方百计去凑齐五种色线,编好五色线圈。五色线喻指龙筋。传说当年汨罗江里的龙伤害了屈大夫的尸身,神仙就把它的筋抽了,缠在孩童们的手腕上、脖子上,让那些害人的家伙不敢再伤害孩子们。我记得,儿时小伙伴们都非常爱护手腕脚腕上的五色线圈,洗澡时会取下来,戴到褪色了才肯扔掉。
端午节这天,吃煮大蒜滚蛋和粽子,大人喝雄黄酒,长辈们给小孩儿涂抹雄黄酒,这也是一种习俗。家庭主妇早早起床,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鸡(鸭)蛋和艾叶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早餐吃大蒜、鸡(鸭)蛋,烙油馍,这种吃法可避“五毒”,有益健康。儿时的老家,农村家庭普遍不富裕,家里的鸡(鸭)蛋平时是舍不得吃的,一般都用在过年过节过生日,或者来客人的时候才能一饱口福,平时主要是拿到集市上卖掉,然后用换到的钱去买油盐酱醋、针线、布块或给孩子交学费。当然,过节了,家里再没钱,也会像过年一样提前准备好鸡蛋鸭蛋,甚至还有鹅蛋。小时候盼望过端午,就是可以尽兴地多吃几个鸡蛋,那份满足感、幸福感是无以言表的。如果家里人多,鸡蛋鸭蛋也不能放开吃,一般早上开饭前,大人先把各种蛋分好,比如一个孩子分两个鸡蛋一个鸭蛋,鹅蛋一般很少吃,要用它去孵鹅苗的。分好后大家各自享用,享用不完还可以各自保管,中午和晚上接着享受蛋清的细嫩爽滑和蛋黄的绵软醇香。中午和晚上会煮一些粽子,粽子也是自己包的,每人分到三四只。中饭或晚饭时,大人们会喝上几口雄黄酒,还会给孩子的耳朵、鼻子上涂抹雄黄酒。据说,这样可以驱虫防病,防止蛇、蜈蚣、蝎子、蟾蜍等毒物的侵袭。
端午节又称浴兰节,洗浴洁身也是端午风俗之一,屈原的诗句“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描写的就是这一风俗。“兄弟,老表,白河洗澡。洗得白,上不来,洗得黑,气得哭。”这是南阳新野、邓州一带流传的一首童谣。以前,每逢端午节,居住在白河两岸的南阳人一大早就赶到白河洗澡。在端午节这天下河洗澡,可以使人耳聪目明、身体健康、无病无灾。此外,还有端午节这一天以露水洗脸的风俗。在节日前一天的晚上,人们取来半盆水放在室外接露水,第二天早上,大人小孩就用这盆水洗脸。据说,这样做能够使人心明眼亮。人们在用露水洗脸时,还会在水中放入艾叶、石榴花等。
在我的记忆里,儿时老家端午那天的白河里,从来没有龙舟的影子。也许是河水太浅,但主要原因可能是当时经济发展不好,政府和各级单位没有财力去组织龙舟大赛。1992年我应征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听说南阳淅川离丹江水库近的地方或白河水深的地方曾多次举办过龙舟大赛。后来,我只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龙舟大赛的场景。
2000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福健康的全民性重要节日。我们应该传承弘扬端午节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使这一古老的节日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融入百姓的生活,让我们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童谣仿佛又在耳边响起。闭上眼,一个个煮熟喷香的鸡(鸭)蛋、粽子又摆放在面前,脖子上挂着外婆做好的香布袋儿,来风了,一股馥郁的馨香飘过来,香在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