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母校的那些旧闻趣事

母校的那些旧闻趣事

2023-02-06 17:04:17
浏览量:

母校的那些旧闻趣事

壬寅年的四月中旬,应安化县第四高级中学校友联络办公室主任——刘春晖老师之邀请,写了一篇《忆校忆师亦忆友》、(下同《三忆》)的拙文,以怀念41年前母校——安化第四中学的校哺、师恩和契友之心情。定稿付梓之际,被《新时代大湾区文学》近水楼台先得月刊发了,遗憾无缘与母校微信公众号分享。

《三忆》之文被刊发后,同学间分享转发,至今阅读量已达700余人次,反映尚好。特别是同届同学看了后,忆味未尽,各自尽兴“翻古寻趣”,把“糗事”搜寻出来,贴在留言板上进行分享,实为《三忆》拙文添色增彩不少,且料味十足,可视为经典续段。今日,喜得同学添材送料,意小足见“童趣”,事小可窥年少。索性来个同学集体创作,罗列在母校读书的几则旧闻趣事,以渎未与母校老师、校友分享之遗憾。


回忆当年高考的“梦想”

回想41年前四中的两年学习时光,大都是15~16岁小毛孩,也有17~18岁的青春年少。记得当年前乡片共有6个公社。我们考入母校读81届的新生共分成3个班。其中,东山、大荣公社的被编为28班,新桥、大福公社的被编为29班,木孔、长塘公社的被编为30班。读了一个学期后分重点班,28班为重点班;到了高二年级时,学校又把3个班分为文理科班。这也许学校为了适应全国恢复高考制度的需要,作出的一些教学班级的调整吧。母校属普制高中,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都去了县一中、二中读书了,只有成绩一般的才入学四中读书。80年代初,大多数同学在初中时期是半工半读生,能考入四中读书也非常的不容易了。但对高考升学问题,多数同学没有抱更多的希望,能有一个高中毕业证,就可以向老师和家长们交代了。当年的高考确实难,因受师资力量和学生知识基础影响等,母校应届生能考入大学的概率是零。学校的高考荣誉,主要依靠两个高考复读班来争取,但高考录取率与县一中、二中就有很大的差距。记得有的师兄师姐连考两届的都落榜了,这种遗憾估计一生也不会忘记。


当年顽皮学生的“下场”

当年入读的学生离家比较远,除了大福坪的学生不要寄宿外,其他学生都要吃住在学校。学校把新入校的男女生分成两个大寝室,按北方的火炕一样,几十号学生三列排开睡大通铺。记得那时候还指定学生担任寝室长,负责管理同学的就寝秩序。老师也轮流安排查寝查铺,对学生管理相当严格。据陈曲安同学自己报“料”说,有一次她在睡觉前讲话,被黄道南老师发现,被子立马被黄老师抱走了,她只好钻到邻床周时花同学的被窝里将就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黄老师把被子还给她,也没再批评她;还有一个女同学自己报“糗事”,说在学校组织搞义务劳动时,她有点怕苦又怕脏,躲在一边偷小懒,结果当场被班主任吴吉秋老师骂得哭,确实有点狠;还有一次上晚自习课,有个姓宋的高瘦同学讲话不听劝阻,被班长推到教室外的走廊里,同学们感到很惊讶,这种做法实在严的过了头!


寻找学习中的自娱自乐

当年的女同学虽有营养不良,发育欠佳者,但有的还很爱臭美,几个女同学想方设法,把筷子在火上烤得滚烫卷刘海,还喜欢邀上几个闺蜜偷偷溜去大福街上照相馆照相、到电影院看电影等。女同学经常在寝室里听到宁枝梅同学哼唱的《心中的玫瑰》歌,也算是当时的流行派;有的同学至今还记得廖彩虹同学,手持教棍有模有样地教大家唱《祝酒歌》,也算是胆大的新类派;男同学黄治平、黄必强两个同学在学校文艺晚会上演双簧节目,一个男同学把粉笔灰抺在脸上,借女同学一根橡皮筋把头发扎起来,演得有模有样,把同学们肚子都笑痛了。当年同学们这些精典的自娱自乐片段,成了今日花甲之年的珍品收藏和聊天佳话。


回望沂溪河边的好“风光”

母校对面的沂溪河,河面不算宽、水也不是很深,是同学们喜欢去的一个地方。走出学校大门、跨过马路,走十几米就下到了河边。记得当时河边还有一个晒谷坪,早上班级晨跑结束后,有的同学就喜欢拿上书,坐到晒谷坪上沐着阳、披着风进行晨读,好一幅静谧水彩画;每当天气回暖,可以下河捕鱼虾的时候,男女同学三五成群光脚去河边捞点小鱼虾,然后用玻璃瓶子装点水,把鱼虾养起来,天天喂点米饭,言而不愧说,要看到生命的成长;每到夏天的时候,男女同学就结伴去沂溪洗澡,上游是男同学的天地,下游是女同学的乐园。此时,沂溪河里真是乐开了花,男女生各自在嬉笑打水仗,把晚霞沐上了快乐时光。


追踪放假回家的爬车“高手”

学校每隔两周就放一次假,让住宿的同学们回家拿吃的、用的等生活品。当时大福街上有一个汽车客运站,但没有几个同学能坐客车回家的,因为没钱买不起车票,只好结伴走路回家。路程最远的是东山和长塘的同学,其次是新桥和大荣的同学。每次要走20—30里路,要用半天时间才能走到家。同学们在路上一旦遇到货车、拖拉机上坡时,趁着车辆速度慢,一拥而上往上爬,女同学爬不上的,男同学帮忙,一个在车上拉,一个在后面推,次数多了,大家都成了爬车高手。但也有“失手”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几个男女同学好不易容爬上车,结果被司机发现赶了下来,还被骂成了“小流氓”。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笑死人。


欢欣伊人留得真情在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41年,过去的尊师有的已仙逝,有的已年近朝枝之年。同学与老师的联系,大都因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交之者不多,见面者甚少,只有大福镇的同学与退休老师离得近一些,相对与老师见面多一些,这也在情理当中。有的同学为了报答恩师教育之情,专门开车上百里,去县城乡下拜访过夏子文校长;有的同学还专门请假回大福给老师拜过寿;还有的同学在老师病了的时候,专门去医院探望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是尊师优良传统的弘扬。如今,我们81届的同学也建有微信群,虽然人数不多,但群里的气氛挺浓厚,天天晒美食、晒花草、晒情趣等,都有一颗不服老的心态,有一颗追求健康生活的向往,已实属难得了。

壬寅暮春将逝,夏章即将来临。此刻,辛弃疾·《临江仙》:“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已跃然于纸间,诠释了师生梦里的想念、现实里的写照。就此搁笔。愿尊师人寿年丰,校友材雄德茂!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