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注重选择

注重选择

2024-10-19 16:38:40
浏览量:

有一首歌叫《选择》,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香港艺人叶倩文和林子祥对唱的一首传唱度很高的经典歌曲,主题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极重要的选择---男女伴侣爱情选择。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生活中选择或有多项,而人的一生只有一回。

所以,人生应当慎重选择。

还是来举一个实际例子吧: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当老师的时候,有一天,几个学生向他请教人生的真谛。于是,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园边。

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水果。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

“现在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个自己觉得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摘第二次。”

学生们出发了,都去按要求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摘。

等到学生们到达果林另一端时,老师早已在那里等候。

“你们是否都已选摘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老师问。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摘满意吗?”老师又问。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道,“我一走进果林,就发现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我还想找到一个更大更好的;可是当我走到果林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果子!”

紧接着,另一个学生这样说:“我和他相反,我走进果林里不久就摘下了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才发现比我摘下的这个更大更好的多的是。老师,请让我再选摘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大家一起请求道。

这时候,苏格拉底老师微笑着,坚定且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是的,人生有时候有的事情是不能选择的(例如家庭父母)。有时候,必须选择,就要审慎而坚定地去选择。假如有机会选择而你却不去选择,那结果会更错更糟糕。如上所述,有的学生选择了,尽管不是最大最好的,但毕竟没有两手空空,不是一无所有啊!

所以,机遇来了,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既要审慎,又要坚定。审慎,是因为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一经选择,不能逆转,无法更改,没有回头路可走。而坚定,则是因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为人生目标而树立的思想信念极其重要,不要因小事而动摇,不能因风雨而放弃。

回想我七十多年来的生活工作,曾遇有几次重大选择。第一次是1964年夏,我上高二,父亲曾问我:“现在有个保密单位招人,你想去吗?”“我想念完高中再说。”回答后我就回学校了。至今不后悔。第二次是1975年我选择与不同生活经历的一同乡中专生结为伉俪,且能在不断调整化解矛盾的过程中走到现在,血汗相融,心心相印,今生无悔。第三次是1977年秋,正当我被接踵而来的家庭烦心事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几个贵人合力建议、推荐并帮助我改变了环境,由学校调往省工业主管部门。我选择了欣然接受,至今由衷地感谢他们。第四次是1981年春我刚到单位新处室搞统计工作,好友建议我改调所属某公司办公室,以发挥个人文字特长。我谢绝了,至今庆幸没有更改。第五次是省政府机构改革之前,有主要领导建议我调往下属中专学校,既可不受即将到来的机构改革的影响,又可在即将到来的该校升格中顺理成章地得到提拔。我犹豫过。妻子说:“不能家不成个家。”姐姐说:“好事不是你的!咱家祖坟上没有烧那炷香......”结果,我婉言谢绝了。至今,自己不忘领导们的关怀,感谢亲人们的关心,也庆幸自己的最终选择。第六次是2000年,在省政府机构改革中,面对“提前退休”还是“提前离岗”;留在本系统协会还是到外行业协会去的选择,我接受了两位好友的建议,选择了“提前离岗”和到外行业协会。后来的事实证明,此选择是冷静理性的。

由此,自己有理由这样想: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地去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真有遗憾了,那就勇敢地面对它,然后积极争取去有所调整;假如经努力而不能有所改变,那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也不能后悔。唯一应该做的是脚踏实地,科学有计划地朝着既定的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生活梦想的目标,开足马力,奔向前方。

朋友,生活有选择;婚姻慎选择;人生重选择啊!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生活对于我们复杂多变,而选择对于我们则是随时随地。我们祈求平和,而人心越来越浮躁;我们渴望幸福,而相遇不可预知。

所以,生活应该尽量简单一些,平凡一些,自信一些,规律一些,明白自己当前最需要什么?因为,随时随地需要选择需要的同时,也同样需要我们选择放弃。

有一天,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奇怪的故事:

一位高手渔翁,一条又一条,且多是大的;可他总是将大个儿的放回湖中,只把钓上的小鱼放入篓中......问之,答曰:因为我家只有一个小煎锅,煎不下......

我想,这便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所进行的选择。不是眼大肚小、不是盲目,而是自觉理性的,根据实际情况的选择。换一个角度,深一层去想去做:面对锅小鱼大的现实,可以将鱼剁成小块再煎呀......这又是一个新的选择了。

孟子说:不要我所得不到的东西,不干我所不能干的事情。求我所必求,为我所必为;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如此一来,人生就是一个十分快乐的人生。就是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切记适度、适当,适时、适人。

如前篇所述,苏格拉底的学生,自己亲自选择的果子,无论大小也是收获;总比没有所获,没有结果强百倍吧!

某一日,朋友讲了一个故事:

法国一家报纸在进行一次有奖智力竞赛时的题目是这样的:“若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这时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去抢哪一幅?”随即收到了成千上万个答案,而著名作家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而赢得了奖金。

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了什么?”朋友问道。

我们几个人七嘴八舌,可这位朋友并不满意。

“还是你揭示最佳答案吧!”

朋友看着我们,沉思了片刻才说道:

“......在一个人的人生历程中,让我们很快走向成功的不是自己认为的最有价值的东西,而是自己是否选择了适合自己走向成功的那条路。人们常说,走铸就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本身并没有错,问题的关键是这条路是否正确,是否适合......”

晚上,躺在床上,回想白天朋友的话,实在是高人点拨,走出思路沼泽呀!是啊!生活有选择,婚姻慎选择,人生重选择,而选择之中可能还要选择;这就需要当机立断,选择适合自己内外实际情况的,恰当的,力求最佳的。因为,这些正是自己接下来继续努力奋斗的重要前提。


但丁在《神曲》中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这天底下,最大的选择,莫过于生死存亡了吧。

历史上,仁人志士舍生取义。革命战争年代,为道义、正义和主义而抛头颅、洒热血,是我们学习的英雄。现如今,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突发事件和天灾人祸,其生死存亡的选择,恐怕更为艰难。因为,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旦选择了危险,就意味着自己靠近和面临死亡;意味着他人选择了安全,获得了生和存。而这,需要即时即刻当机立断而非优柔寡断的。

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唐山开滦矿务局赵各庄煤矿2000多名职工正在井下生产。

突然发生的大地震时感到矿井跟着地震摇晃,所有井口被震塌外,造成大家的惊恐万状。

灾难面前,只听当天的带班的副矿长振臂高呼:

“大家不要乱,听我指挥!共产党员站出来,共青团员站出来!”

副矿长把党团员分成几个小组,有的去找生命通道,有的原地安抚群众,维持秩序......

所幸一个小组顺着一年前井下搞战备,用粉笔画下的标记找到了一个直径0.7米,高70多米的通风口,上面建有钢筋棍简易梯子——这就是要找寻到的“生命通道”。这时候,副矿长宣布:

“女同志先走;然后是50岁以上的老工人;接着是40岁的,30岁的,20岁的;再往后,共青团员,共产党员......”

一切行动听从指挥。撤离工作从凌晨5点到下午4点多结束。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可先出来的谁也没走;都望着通风口,对每一个刚出来的人,报以热烈的掌声......

最后出来的是副矿长。他看了看大家,只说了一句:“出这么大的事,大家都回家看看吧!”

是的,“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身先士卒不是一句空话。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是一句空话。

把安全让给群众,危难留给自己。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党团员的本色,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是宗旨要义的体现。

牢记入党入团誓词,初心不忘,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

在另一篇通讯中有这样的报道:1981年秋汛期间,一位年仅18岁刚毕业的学生被分配到黄河口一只挖泥船上看机器,遇到了生死存亡的大考验:

那天,正当这一艘既无轮机、又无船舵的“船”面对居高不下的洪水冲击得左右摇晃时,只听得“啪!啪!啪!”几声响,三条缆绳瞬间被水浪冲断,蓦地,挖泥船像脱缰的野马顺流冲了出去......

当地距大海大约60公里,滔滔的洪水往上翻滚,掀起一米多高的黄浪......危难时刻,4个人决定:弃船跳水,可是,只有一件救生衣......

主机手水生说:从小长在黄河边,水性好。

副机手卫东说:自己是老大哥(其实年仅22岁)。

大个子李说:自己没念过书,救生衣还是给国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吧。

这位青年学生实在找不出理由,任凭大伙怎么劝也不肯穿那件救生衣......就提议:抓阄儿!

王卫东抢先做好了阄儿,说:三个“无”,一个“有”,谁抓住“有”谁穿。

说完,他第一个抓,亮给大家看,自然是“无”;紧接着,水生和大李又接连抓了两个“无”;新毕业生正要去抓,哪知卫东迅速将那阄儿扔进了河里......几乎在同时,三个人不由分说地把那救生衣牢牢地捆在他的身上......

王卫东没有爬上岸......

其实,这“抓阄”,是个至亲至爱的美丽骗局啊!

可这爱,就是在生死关头,自己选择死与危险而把生和希望留给了他人。令人感动终生。因为,这其中,充满了无私的爱和生死相依的忠诚。这在生死关头闪烁出的人性光芒,常常会使那慷慨激昂的理论家和动人心弦的诗歌黯然失色的。对此,我,我们,除了心灵感动、心扉震撼、心神受益,还能有什么呢!?

看了一篇文章:在一个狂风大雪的冬天,住在破旧屋子里的一家4口人,8岁的姐姐和6岁的妹妹面对的一次去留舍得的选择。

............

父亲对姐妹俩说:“咱家穷的只能养活你们姐妹俩中的一个,另一个必须丢掉。现在用抽火柴棍的办法来决定谁留下。”

说完,父亲接过母亲递过来的两根火柴棍,先双手背到身后,再转过身来神情凝重地说:“两根火柴棍中有一根被折断了,谁抽到短的,就必须离开这个家。”

两个姐妹看着父亲手里的那露出一般齐的火柴棍节头,望望母亲,再看看父亲......可始终看不出他们脸上开玩笑的表情......

姐姐一脸忧伤地快速抽了一根,就用手捂着跑到了一边......妹妹也同样迅速抽了剩下的那根,躲到了另一边......

父母亲对视片刻;可接下来一幕让他俩惊呆了:俩姐妹走过来,慢慢举起各自的火柴棍,竟然都是被折断的短短的一节火柴头儿!

原来,她们分别将自己抽到的火柴棍偷偷地折断到最短、最短......

父母亲的眼里噙满了泪花,不顾一切地上前把俩女儿紧紧抱在一起失声痛哭,心里混杂着内疚、悲伤和幸福之感......

这位父亲手里的两根火柴棍,原本就没有折断。

姐妹俩的心动和行动,就是大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爱,就是在危难时刻,或不离不弃,或爱人舍己。比如这姐妹深情,比如这父母至爱。两根火柴,是爱的试金石和检测剂,是爱的活道具和显影剂。

这,不能不令人震撼!

毫无疑问,今天我们在这里发表言论,书写情感,谁都是主角。莫说轰轰烈烈,莫说大是大非,莫说重要必要、偶然必然;当灾难忽然降临的时候,当生死关头来到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主角,都是分内,都是平时历练的本性的赤裸裸凸显。

如上实例,如果说,第一个是宗旨的必然,是信仰的结果;第二个是学校家庭教育的成果,是同事间友爱的最高表现形式,那么,第三个故事呢?如何解释?我苦思冥想,恐怕唯一能解释通的就是她们父母亲的潜移默化,是人性的善、慈和爱的日常滋润。是的,不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是舍己为人,舍己爱人。这,才是人间之大爱至爱啊!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