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又是一个夏天。
又是一个周六晚饭后。
妻子,早早地烧好了开水。
她已经第三次开门左顾右盼了。
“今天怎么了?都快9点了!”妻子瞪大了眼睛看着我。
“今天,都来不了了”我肯定地说,“赶巧了!出差的出差,回家的回家”。
“那......”妻子欲言又止,一脸失望的神色。
“那.....今天,你就讲一个呗!”
“我可讲不了!”妻子连连摆手,转而指着我笑道“要讲,就你讲!”
“我?我讲就我讲呗。”我看着一脸疑问的妻子,没有再推辞。
“你.....能讲什么?”妻子疑惑未减。
“倒水!”我故意留有悬念,“听完便知。”
二
“这是一个有记载的真实的故事。”
我喝完一口水,看了一眼妻子,问道:
“听说过弘一大师吗?”
“没有。”
“那你一定听过《送别》这首歌!”我略微停顿了一会儿,不由自主地哼出声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是这首歌啊!听过,听过!不少人都会唱两句......”妻子一下兴奋了起来。
“这首歌的作者就是弘一大师,他的原名叫李叔同,家庭殷实,前半生是风情才子,后半生是世外高僧。今天咱们讲的是他出家后的一件看似很普通而又包含着及其深刻道理的一段小中见大的故事。”
乘着妻子去里屋看入睡的孩子,我喝了口水,点上了一支烟。然后,望着期待下文的妻子,怀着异样的心情,讲了下面一件小事:
说的是1925年秋初,弘一大师曾因战时而滞留宁波七塔寺期间,应邀在老朋友夏先生家小住了数日的平常事儿。
那些天,弘一大师经常享用的是:一碗米饭,一碟咸萝卜或青菜,一杯白开水。老朋友夏先生看了于心不忍,便问:
“一碟咸萝卜,您就不觉得太咸了吗?”
“咸有咸的滋味。”弘一大师平静地答道。
“不加茶叶,白开水不觉得太淡了吗?”
“淡有淡的味道。”弘一大师微笑着回答。
三
看着妻子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又作了如下补充:
做为弘一大师的老朋友,夏先生不仅了解他的显赫家庭背景及其风流倜傥、锦衣玉食的年少时代;了解他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不仅最早将油画、钢琴、话剧引入中国,而且其擅长的书法、诗词、金石、音乐、戏剧、绘画皆是一流,是公认的奇才、通才和全才大师;还了解他在盛名巅峰之际,却选择了抛弃妻子,遁入空门,苦修半生,从而成就了他世外高僧的鼎鼎大名......
问题在于,弘一大师在享尽天堂般荣华富贵以后,转而过渡到人间的朴实清贫,竟还能如此的自然平稳,如此的心安理得,如此的融入血液里、注入灵魂中,绝非等闲之辈,确是旷世奇人。正如其好友夏先生所说的那样:
“在弘一大师的世界里,一切都好。百衲衣和旧毛巾一样好,米饭、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一切都好;能在琐碎的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快乐平静的心情感悟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平静的心性,是多么的高尚、空灵的境界!”夏先生又说:
“实际上,人生就是个混合体,生活就是苦辣酸甜咸淡麻的融合。苦中有甜,咸淡相依,只有品尝过苦涩的滋味,才能体味到香甜的美妙......”
我,稍微停顿了片刻,然后,像是在作总结:
“人这一辈子应该知足常乐。”
四
显然,妻子是被这个说大就大、言小即小的故事吸引住了,被弘一大师超凡的修行震撼了,惊呆了!她双眼潮湿,神情凝重,半晌,终于说出了让我吃惊的这样一番话:
“人人都在生活,可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不一样,品出的味道也不一样。我们现在生活是苦点儿(工作紧张早去晚归,收入很低每人每月36元,生活简单,等等),不止是苦,也有辣有酸,可还有甜(例如我们有住房,工作很努力,儿子很乖,亲戚很亲,等等)。但是,我们要从眼前这苦、辣、酸中去寻乐找甜,从苦辣酸中品出甜味来,才有奔头,有滋味。真是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滋味!’,不管别人怎么看,咱们自己觉得幸福快乐,就是真幸福真快乐!......咱们要凭着自己的双手,不吝惜自己身上的汗水,使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
五
这个夜晚实在不寻常。
一阵和风自窗口吹来,让人感到很清爽,很惬意。
透过窗口向外望去,天上的颗颗星斗眨着眼睛,与人间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是弘一大师的精神在点拨我们吗?......
我和妻子双目对视着,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信念,不知什么时候,四只手早已不由自主的紧紧地握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