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住房的变迁

住房的变迁

2024-11-05 13:53:50
浏览量:

嘀嘀……嘀……

随着一声长笛,汽车开动了。

这是两辆车。

走在前面的一辆是儿子开的私家车,坐着我和妻子;紧跟后面的另一辆是搬家公司的,一辆装满家具和用品的铁箱子车。

汽车驶出157号宿舍,拨开川流不息的人群,沿合作路向西行驶,速度不快不慢,仿佛是有意在观赏这秋日早晨的街景,又象是初次离家的孩子,依依惜别。

这一天,2015年9月20日,星期天。秋高气爽,蓝天红日,一扫几日的乌云小雨。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我选得不错吧?”妻子得意地说。

“是不错。”儿子双手紧握方向盘,目视前方答道,“今天咱们搬家,太好了!”

我没有说话,也不想说话,只是默默地望着车窗外那川流的人群,绿色的树木,矗立的电杆……不由自主地回头望了一眼那渐渐远去的交往多年、熟悉而又平凡的远去的家......

“再见了,朋友!再见了,我的家!”猛然间,我似乎有点儿哽咽,一种无以言状的滋味自心底而生。是恋恋难舍?而或若有所失?还是惆怅感慨?总之,在潮湿而有些模糊的双眼前面,发生在合作路上我家住房与搬迁的故事,一下子涌向脑海……


(一)

“我们有了房子了,在合作路口12号楼!”

电话里,未婚妻急不可待地告诉我这个天大的好消息,话语中透露出异常的激动和兴奋。真的,我完全想象的出她说话时的表情和神态。

放下电话,我感觉象在梦境一样,愣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了一番;好不容易等到了下班,便骑上自行车,飞也似地驶向合作路东口。

前些天,她就告诉我,单位领导对她特别照顾,对给领导开车的李师傅的住房做了调整,将合作路东口12号楼的一套两居室分给我们做婚房……

“太好了!”我一拍双掌,大声说道。

话虽这么说,心里却犯起了嘀咕: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结婚就给房子?那有这等好事?难道天上真要掉馅饼了!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那时父亲在整天为我们的婚房奔波,尽管找了关系,托了人,有了一间,但毕竟还没有最后敲定。眼看年龄偏大,婚期逼近,一家人都在为婚房发愁呢!

事实上,自古以来,住房就是人类家庭的象征,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家人心灵的港湾。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婚房则恐怕是一对准新人所面临的最大最大的难题了。

愁也罢,乐也罢,怀疑嘀咕也罢,多种思绪都在催促着我的自行车向前疾驶。虽是下班时候,车水马龙,但刚掠过合作路丁字交口,我就看见她在那儿左顾右盼焦急的身影。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迎了上去,双手握了握她递过来的钥匙,便两个人并行推车,快速地来到12号楼前。

真的,尽管事先有了思想准备,尽管事先已是多种设想,但当我们打开303房门,还是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两间卧室明亮而宽敞,足足27平米多;还有卫生间和厨房呢!打开房间南窗,一栋栋楼房尽收眼底;站在入户门外走廊上,映入眼帘的,远处是川流不息的马路车辆人流,近处则是来来往往的同院邻居。此时此刻,欣赏着,交谈者,憧憬着,我俩的身心一下子坠入了梦境……

这件事,发生在40多年前的1975年3月的一天。

接下来,便是自己动手粉刷房间,寻找木材打家具,选购日常生活用品……

10月1日,我们俩每人买1元2角汽车票回老家“旅行结婚”。

三天后,我们回到省城,就在分配的新房里简单招待了近20位前来祝福的亲戚、同事和同学。

在不断获得的众多道喜和赞誉声中,数量最多、频率最高的恐怕要数婚房了。人们来到家里,往往是先看房子,边走边比较边评说,看到后来,有些人似乎忘记来此的目的了。

这当中,一个张姓同学的一席话,至今记忆犹新:

“真是“有福之人不用愁”!我们许多人都是借一间房子结婚的,你可好,结婚前就有房,而且还是两间单元房……老崔!就凭这一点,你在咱们同学中也是数前几名的,知足吧你……”

的确,我很知足。

尽管在之后的年月,生活工作遇到诸多的不如意,有的沟坎几乎是到了很难跨过的程度,可我一想到在房子等等方面的所得所获,与众人相比,与父辈相比,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满足感在涌动,从而化作一种坚韧的精神力量......


(二)

春种,夏长,秋收,冬储。

日月长河。

生活就这样有滋有味的过了整整7年。

直到1982年6月的一天,妻子下班回家,说出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我们单位又要调整房子啦!”停了一会儿,她又补充说:“这次我们有可能调到三间!”

“三间!?”我瞪大了眼睛,“可能吗?听说有的单位处长还没有住上三间呢!”

“我也是听说,初步测算有咱家……”

妻子后面说什么,我没有听见,因为我的心里似乎又进入了梦境,脑袋里开始被设想出来的三间住房的画面占据了。

不久,分房方案及排队揭晓,传说真成为了实事。

得到了正式通知,我们家就早早地迁到妻子单位新的建宿舍楼5层,住上了当时有的人眼巴巴地望着的三间房子。一年四季,经小路到单位上班,方便得很!

在这里,我们整整生活了12年。

在这里,由没有暖气到安装上土暖气,再由土暖气升级为正规暖气;儿子由入小学升入初中,春夏秋冬骑自行车上学;妻子和我经过努力,均取得大专毕业证书,都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我被提拔为副处长;1990年我赴曲阳县“帮县蹲点”;1993年妻子被提拔为副处调,我被任命为正处。

可以说,在这里的12年,是我们一生中的极不平凡的12年,是在我们生命轨迹中占有重要位置的12年,也是我们勤俭持家,事业爬坡,并最终见到日出霞光的12年!


(三)

1994年4月,我们第二次搬了家。

新家的地点在28中学校门对面7号楼。

这是在原三间基础上,经改造,扩大了面积,有了餐厅和储藏室,总建筑面积90多平米。

在这里,儿子到二中读高中,后赴山东上大学;全家住了4个年头。

刚搬来的时候,见到房子的位置和面积,我和妻子的想法非常一致:住房到此应该满足了!

于是,我们就狠了狠心,花了1200元装修了一番;自以为,下了老本儿,装修得很超前,整日里心里美滋滋的;经常说得一句话就是:“在这儿,咱就住到老了……”

这句话不是夸张,而是当时客观存在的实事在头脑里的正常反应。

当时,这前后左右一想、一比,高出有的人一截子:工作在企业的同学朋友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分房子;在机关事业单位的亲友住的面积大都比较小,心里确实有点儿“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又“美滋滋”的感觉。即使到了1995年下半年,本单位一栋宿舍楼建设进度加快,竣工在即,自己对此也不敢抱一点儿奢望。

真的,那时,真是没有什么其他想法。

这是因为,一直以来,我家居住的是妻子单位分配的宿舍,如今,翻来覆去地想,自己单位不可能以减少一套三居室资源的代价来满足我的一己之利吧!


(四)

可那成想,老天又一次地眷顾了我。

本单位领导居然破天荒地格外关照了我。

你看吧,在那年的分房方案中,新建宿舍楼的四个条件里,豁然写着这样一条:夫妇双方在两个单位工作,职务高的一方在我单位的。

看到此条,我心里明白,那里面也应该包括了我。

接下来的几天,分房方案通过了,慢慢地就感到心安理得了。

如今回想起来,自己得益的主要原因是:经过近20年的摸爬滚打,自己逐渐被上上下下所认可;而幸运遇到的贵人和好人,这时候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就这样,我们家于1997年4月,第三次搬迁到了本单位新建宿舍,三室两厅一卫,计价面积达110多平米。

全家在这里住了19年多。

这期间,应当是我的精力、体力和能力等综合素质达到了顶峰的阶段,做了几件至今也觉得很难做到的工作生活方面的事儿。

在这里,妻子于2005年提为正处调;夫妻俩分别于2007年3月和5月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

没有忘记,在这19年中,经历了本单位撤销,先改为办公室;后与其它省工业管理部门(煤炭、化工等除外)统一划归省国资委。


(五)

2015年农历八月初八,我们家迎来了第四次搬迁。

这次与以前不同:

一是,不再是单位福利分房,而是由所在单位统一集体团购。

二是,新房子不在与我感情深厚的合作路附近,而是远至省城东南角,裕华区政府东邻,体育公园北区西邻。

房子图纸几度征求意见,自报间数面积,抓阄定位。

经三年筹建,于2014年11月10日取得房间钥匙;三室两厅两卫,157平米。

新房经半年装修,半年放置,喜择佳日搬迁。

我承认,从1975年春到2015年秋,40多年来,尽管我们的家几经搬迁,且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与时俱进。可是,我却始终对位于合作路东口,我们的第一套福利房——省直宿舍原12号楼一单元303房间,有着一种如同树木与根须般的特殊的情感。因为,在那里,留刻着自己的足迹,浸透有自己的汗水,饱含了自己的心血;那里,尽管粗糙、陈旧、简单,但却存有初心,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属于我们自己的窝儿,自己的家呀!……


(六)

嘀……嘀……嘀嘀……

汽车的又一声长笛,把我从回忆中唤醒......

定睛一看,哦!原来是到了新住地,一个令有些人羡慕而我还陌生且没有什么情感的新环境。于是,我们就赶紧下车,帮着师傅搬卸东西,摆放物品,打扫卫生......

这是一个名为“丽晶园”的小区。

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庄稼地,转眼间一栋栋现代化楼房拔地而起。小区设计自然田园、层次分明:主题广场,临中心湖而建;水系景观,迎来往客而观;平面与立体结合,总体与局部协调,呈现出亲水、休闲、运动、养生为主调的较大型社区;环主路、曲蹊径、健身处;景观廊、木栈道、喷泉池......清清细水,穿拱桥蜿蜒而下;条条鱼儿,嬉湖波涟漪之中......鸟声、水声、童声......声声入耳;花影、树影、月影......影影幻观;垂柳、银杏、玉兰、月季......众多品种的树木花卉竞放异彩......

这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好梦,梦见又回到了合作路上,回到合作路旁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和工作过的单位......

我不说话,只是按照前后顺序,用双手轻轻地去抚摸这些合上双眼都倍感到亲切,闻一闻就透露诱人气味的一切的一切......

在这天地的自然气息里,在万物的冥冥之中,有一个清晰而亲切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尊敬的先生,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你还会经历一次以往的一切吗?”

我略微沉思了一会儿,平静地说:

“我感谢可以倒流的时间。不过,我真希望回到1975年,回到合作路路口那首套房子里去住下,那儿也不去,再也不走了,直到永远,永远......”

“那为什么呢?”

“因为那时的那里,一切都简单,干净而平静。”

“可是,现在你的收入,你的地位,你的衣、食、住、行等等,样样都大大优于那时候啊?”

“您说得很对。可是,我不喜欢复杂、热闹,也不倾心于喧嚣、浮躁、繁华甚至于富余的当今,而钟情于简单、平静、朴实、无华以至于清贫的过去;甘心情愿地渴望去过那种平平淡淡、实实在在、快快乐乐的普通人生活啊!”

“我明白了。好吧,心诚则灵!

............

远处的声音没有了,我又继续自己的美梦......

梦境中,我们真的又回到了合作路,回到那套单位分配给妻子的婚房里:自己粉刷的墙壁,自己油漆的门窗,自己安装的铁炉子、大烟筒,自己买的蜂窝煤......

这里,没有洗衣机,没有电风扇,没有吸尘器,更没有电视机、电冰箱、消毒柜......

正是夏日的晚饭后,我和妻子、儿子围坐在自制的餐桌旁嬉笑;不一会儿,我们俩让儿子骑在自己的肩膀上,一起站在筒子楼外走廊,看那明亮的月亮,数那满天的星星......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