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品读平遥古城

品读平遥古城

2022-10-19 14:33:55
浏览量:

徜徉在平遥古城的街市时,总有一种异样的情感环绕在心头。既似曾相识又有些生疏,既有印象又记不太清楚。如此朦胧之感回荡在胸腹之间,使我心乱如麻。恍如少小离家老大回,面对老家的残垣断壁,既亲切又苦涩。既像梦幻遥不可及,也能亲眼看见亲手抚摸。因此,放逐自己的心性,漫游于时间隧道之内。终于从上古礼乐文化中找到了回应,心情方可释然。

记得在《说文解字》中记载:“城,以盛民也”。即,所谓的“城”是指,百姓居住在其内的大“容器”,也称为“国”。因此,国的本义也是指城垣、都城。

《周易》中记载:“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就是说,“城”是古代王公为了防御敌人,保卫国家而设置的障碍物。由此可知,古代“城”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军事、政治的。

平遥古城位于黄河流域中游,居于汾河两岸,处在中原文化的中心区域。在历史渊源上,曾经是上古时期尧的封地。所以史称“古陶”;春秋时期属于晋国;战国时期属于赵国;秦汉时期设立平陶、中都、京陵县;一直到北魏初期,才改名为平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平遥古城在建设理念上,遵循了传统“礼制”的秩序。因为“礼”是制约古代社会秩序,影响人们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核心。据《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官设分职,以为民极。”这是历代规划、建设、管理都城的总纲和效仿的蓝本。

平遥古城的等级和规模,正合乎传统的以县为城,方三里的礼序。周长十二里多,直边长三里多,呈方形。

朝向上遵循了“面南遵北”的原则。惠济河、中都河环绕在城的东、南两侧,形成了城池防卫系统的两道天然屏障。既符合“背山面水”的要求,又体现了“因地制宜,以险制塞”的古代城市文化的防卫功能。

规划建设上,按照择中观、轴线对称的规则。全城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小巷构成了经纬交织,主次分明的格局,对称有序地分布着各个类型的公共设施。

布局特征上恪守 “文武”“阴阳”“中外”的礼俗观念。体现了传统礼制的“左文右武”,文庙位于城区东南,而武庙却坐落在城区西南。县衙在西,城隍庙居东。并且以“东观西寺”的要求,清虚观立左侧,集福寺居右侧。

依据封闭规整的要求,“官府”的建筑体现“森严、肃穆”的法度。中轴强烈、院落深深、厅堂叠进,正房侧屋对称。内部设置再次显示了“文东武西”“前堂后寝”的特点。

因此,纵向上严格传承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等级与职司;横向上实现了“阴阳对称”“神人共治”的封建伦理。

《黄帝宅经序》认为,住宅是“人之本”,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规模”。因此,从形式上,由城墙、城堡、院落构成了层层封闭的空间。在“庭院深深”的小天地里维系着“尊卑有别,主从有序”的人伦关系。

在营造四合宅院时“讲究”与“忌讳”的繁缛礼数更多。寨门的位置、门户的大小、名堂的宽窄、起建的日期、树种的选择以及宅院的风火墙、影壁墙等都请当地的“风水先生”指点。因此,处处存在着“风水”礼俗的影子。

所以,城市、宅基的风水是古代建造理论与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占卜吉凶的大杂烩。去掉巫术部分,剩下的就是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体现了为了寻求安全、丰足、协调的生存环境,营造住宅时遵循传统礼制的思维方式。这是“天人合一”思想支配下的古代文化意识。

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形态得以延续的生命所在。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显赫过许多古都、名胜、要塞和文化发祥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得毫无踪迹。而积淀丰厚历史文化的平遥古城,虽然穿越千年的历史沧桑,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是国内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明朝县城的典范。它以历史文化的完整性、真实性,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赢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城市”的功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不是抵御敌人的堡垒。“城市”已经成为以非农业人口集居,工业发达的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比任何时期都迅速。可是,有些地区的规划布局还不够完善,比起建设步伐,规划步伐仿佛慢了半个节拍。

每每新官走马上任,先烧三把火。火还没有烧起来,人走茶凉。新来的官员再烧三把火,真可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有些地区,一届届新官上任之后各哼各的调、各唱各的曲。更有甚者,竟然擅自修改已经拟定的城市规划。

尤其开发商一旦征得一块建设用地,就成了他的天下,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因此,城区中处处闻见掘土机的轰鸣,随处可见矗立的吊车,时时吸纳飞扬的尘土。建成的市区,却成为紊乱堆积的钢筋水泥,既无地区、民族特色,也无完备配套的设施,更无社区功能和相隔的绿化带。

更使市民烦恼的是,没有维修改造旧设施的综合规划。今天挖自来水沟、明天挖煤气管道、后天埋电缆线。年年岁岁挖个没完没了,既影响市容又妨碍居民的正常出行。

平遥古城虽然在建设理念上,遵循了封建礼制的死板教条,恪守了不可取的巫术迷信。可是,在规划设计、朝向、布局、轴线等建设的具体操作中,仍然值得借鉴的优势。

漫步于方正三里的平遥古城、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越发流连忘返了。反而突增了奇特的念头,有了诉说的欲念:

今后的城市化建设,能否倡导古为今用、外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综合创新地设计出更具中华文明的设计理念,建造出既有地区、民族特色,也有功能齐备、便民生活,又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现代化城市呢?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