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黄河边上的邂逅

黄河边上的邂逅

2025-04-21 11:06:24
浏览量: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歌曲始终萦绕在心头,黄河又被称为母亲河,全长5460公里,属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第五长河流。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全国9个省区。因其博大而宏伟,令我无限向往,一直想领略一下黄河的博大精深。

  初访兰州:探寻历史印记

  初遇黄河,是2016年7月份,我有幸到兰州随团旅游。“大家快看!前面就是中山桥了”,我在睡梦中被导游的话语惊醒,我睡意全无。经过八个小时的长途车程,一路颠簸,比较疲惫!“咱们眼前看到的就是这座“百年铁桥”,它有着“天下黄河第一桥”美称。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国人修建,历时三年,于1910年竣工。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为“中山桥”。”听着导游精彩的讲解,我伸出头,开始欣赏这座久负盛名的黄河铁桥。纵观全桥,一眼望不到头。“这座全长233.33米、宽7.5米的桥梁,6个桥墩稳稳地矗立在黄河之上,支撑着5个桥孔,桥身上5座弧形钢架拱梁飞架而过,宛如一条钢铁巨龙卧于黄河碧波之上”。至今还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据说桥上所有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螺丝钉、油漆等,都是从美国、德国进口的,先从天津港用火车运到河南新乡,然后再用马车拉运至兰州,仅运费就大约花费了一半白银。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更加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我站在铁桥上,仿佛感受到了这座世纪铁桥历经的风雨沧桑,心中不觉涌起一种历史沉重感!近代的中国是一部血泪史,更是一部屈辱史,清政府软弱无能,割地求荣,与列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约,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火烧圆明园......历历往事在目,记得苏联斯大林在《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中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史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

  许多关于兰州的电影都将中山桥作为重要的场景,尤其是在军事题材的作品中。比如在电影《大进军:解放大西北》中,就通过这座桥展现出我军渡河的壮丽场面。在夏咏执导的《兰州1949》中,中山桥的印象再一次让我触动。这座桥象征着历史的变迁。是凝聚历史的文化桥梁。经过德国专家的不懈努力和修建,展现出当时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成为了一座历史丰碑。中山桥的修建,在兰州城市发展和中国近代桥梁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

  带着对历史的沉思,我沿着滨河中路继续前行,很快,一组意义深远的雕塑映入眼帘——黄河母亲雕塑群。此雕塑是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构图分别象征着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在当地民众心中,这座雕塑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精神寄托。每逢重要节日,人们会来到这里,献上鲜花,表达对母亲河的感恩与敬意。平日里,也总有游客慕名而来,在雕塑前拍照留念,想要将这份深厚的黄河文化内涵永远留存。

  从黄河铁桥向北步行前往就是白塔山公园,因山头有一座白塔而得名。公园内绿树成荫,山势陡峭,是兰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山不高,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站在山顶可以欣赏到壮观的黄河景观和白塔的雄伟气势,感受兰州的独特魅力。河面上隐约可见的星星点点,那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是古老黄河上的运输工具,如今已成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刚走下山抵达中山桥集合处,就传来了导游小姐甜美的声音:“大家集合了,现在是吃早餐的时间了,前面我们就到兰州有名的牛肉面馆了,这家上过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里面就餐的人很多,大家注意排队和用餐,不要拥挤!”来到兰州肯定要品尝一下牛肉面。说起牛肉面的历史源远流长,共有七大特点:首先它象征着民族的融合,它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甘肃马六七从河南人陈维精那里学习牛肉面技艺,经过回汉和各少数民族之间合作与传承,由马保子发扬光大,成为兰州人家喻户晓的一道美食。其次汤料很有讲究,由二十三种中药及调料精心熬制,牛肉面的优劣关键在于汤,不在于面。由于汤的调料比例、所加次数不同,就构成了牛肉面特殊的风味。三是面粉要加蓬灰和制,可以增强面条的筋道和延伸性。四是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色泽诱人,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一清二白,象征着兰州人做事风格、火红的辣子则象征着兰州人性格中的热情似火!五是牛肉面形式多样,共有11种,分别是毛细、细、二细、三细,二柱子、韭叶、薄宽,大宽等等,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牛肉面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六是牛肉面价格实惠,是兰州大众经济早餐,5元钱满满一大碗,深受兰州人的喜爱!七是拉面师傅的手艺精湛!像变魔术似的,师傅双手熟练地握住面团,轻轻一拉,面团便如灵动的白蛇般伸展拉长,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几下抻拉之后,面团瞬间就变成千万条粗细均匀的银丝,根根分明。师傅顺势将面条投入翻滚的锅中,用筷子轻轻搅动几下,眨眼间,面条便熟透了。捞起面条,浇上鲜牛肉汤及各种配料,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就出锅了。

  面条筋道,爽滑,汤鲜味美,我和同事们吃得酣畅淋漓,十分过瘾。这时导游还热情地问我们:“要不要再加一个鸡蛋!”大家纷纷表示,“不要了,这牛肉面太实惠了!比起咱们铜川北关的饹络,不仅牛肉大片且肉质鲜美,汤也是原汁原味的牛肉汤,口感绝佳。我们在西安也吃过牛肉面,但还是兰州的最正宗!”

  品尝完牛肉面,我们随即上车,这时又传来导游小姐亲切的话语:“下面我们将要开始新的行程,下一站将要去西宁,大家可以先休息休息,早上起床早,大家都辛苦了!”兰州短暂的行程就结束了,不顾旅途劳累,匆忙赶往下一个景点。我感觉意犹未尽,兰州的魅力我还未真正触摸就匆匆离去,带着不舍和遗憾!路上我想我一定还会再来兰州,并期待与它再次近距离接触。

  再访兰州:品味休闲时光

  2025年4月份,我同侄女再次来到兰州专程看望我姨,第二天午饭后,侄女提议说去黄河边上看看,我随声附和,想好好再欣赏一下这座百年铁桥。我和侄女步行来到了滨河中路。看到黄河边上人头攒动,走近一看,原来是休闲喝茶的场所。我们有些累,有些口渴,不如坐下来喝茶休息。条件有些简陋,一排排的躺椅,每个躺椅上面搭着一把遮阳伞。白色广告栏上有醒目的大字:“每位25元。”一听价格不算便宜,我们想体验一下兰州人的慢生活!于是我们要了两杯茶,一名男服务生将两个塑封好的玻璃杯送给我们,随即递来一壶热水。三泡台需要自己泡制,可以无限次喝、时间不限、水量不限!打开包装,里面有红枣,枸杞、桂圆、黄冰糖、葡萄干和一小袋清茶。料包全部投入杯中,倒入滚烫的开水,茶叶从杯底快速浮向水面,一根根倒立在杯中,清亮剔透,碧绿透人。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翠绿诱人,一股清凉感沁入心脾!让我不禁产生望梅止渴的念头,身上的燥热感瞬间消失!红枣在热水的浸泡下也渐渐向上飘浮,为嫩绿色的茶叶增添了几分妖娆!恰似黄河边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透过透明的玻璃杯,看到了对面的白塔山,山影在水的折射下增加了几分神秘感,若影若现,宛如仙女一般!细品一口,微微苦涩中略带冰糖的甜味,又带着桂圆的清香,一口渴下去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据史书记载:三泡台源于盛唐时期,明清时期传入西北,与当地穆斯林饮茶习俗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西北茶文化。首先茶具十分考究,制作玲珑小巧,由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成,故称为"三泡台"或盖碗茶。它的配料也有讲究:通常是用上等的菊花、福建桂圆、新疆葡萄干、甘肃临泽小枣、荔枝干、优质冰糖为佐料配制而成。根据配料不同,可有多种茶名,如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等。其次是品质不同,香而不清为一般,香而不甜为苦茶,甜而不滑不算上等,只有鲜、爽、滑才为茗中佳品。最后三炮台的饮用更是别具一格,要一手提碗,一手握盖,用碗盖随手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使之浓酽,然后把盖子稍作倾斜,用嘴吸着喝。这样不仅可以刮去茶汤面上的飘浮物,而且可使茶叶和添加物深度融合。不能拿掉盖子去吹茶叶,不能接连吞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一边啜饮,一边不断添加开水,直到糖尽茶淡。当喝完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完。

  兰州人不仅喝茶讲究,上茶时间也很有讲究。给客人上茶一般要在吃饭前。倒茶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茶料,然后冲开水加盖,双手捧送,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原来喝三泡台竟然有这么多讲究,真长见识了!

  茶客中,有的要了小吃和点心,一边瞌着瓜子,一边聊着天;有的则是一个人静静地闭目养神;有的拿着手机,拍着美景。来喝茶的大多数是年轻人,大家神态各异,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好一派休闲的场景!今天我们难得来兰州黄边上喝着三泡台,放松心情,真是一番别样享受!

  正宁路夜市享誉全国,央视二台曾播出过。晚上我们去正宁路品尝了兰州特色小吃,烤肉、烤羊腿、甜醅子等等,应有尽有。一走进夜市,一股羊肉加着孜然的香味扑鼻而来,顿时勾起了我的食欲!只见烤串上的肉被炭火烤得滋滋冒油,表面泛着诱人的焦糖色,油滴在炭火的烤制下跳跃闪烁,不时发出‘滋滋’声响,孜然和辣椒面均匀地洒在上面,星星点点的各种调料,让每一块羊肉都散发着令人垂涎的气息。走到烤羊腿摊位时,羊腿表皮金黄酥脆,仿佛一层薄薄的铠甲,上面划开的刀口处,渗出鲜美的油脂,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还能看到丝丝缕缕的肉纤维,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它鲜嫩多汁的口感!食客们则是大口吃着烤肉,拿碗畅饮着啤酒,看到这一幕,我想到了《水浒传》中一句话“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这不正是大西北人性格的写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西北人的豪迈性格在餐桌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浓浓的烟火气消除了兰州人一天的疲惫。兰州甜醅子则像一名娇羞的少女,散发着淡淡的酒香和麦香,那股独特的香甜气息,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忍不住寻香而去。我花8元钱买了一杯,尝了一口,既开胃又解腻,伴随着丝丝缕缕的酒香,仿佛将岁月的醇厚都融入了这一口美味之中。后来的几天,我们又品尝了地方特色小吃,如羊杂汤、麻辣拌、灰豆子和凉粉等等!让我由衷感慨道:不虚此行,让我尝到了更多的美食,人间美味在兰州啊......

  返程时我在兰州高铁站超市内,买到一模一样的兰州三泡台回家泡着喝,却怎么也喝不出黄河边上三泡台的味道!也许只有黄河边上的三泡台是最正宗的,不光是品质好,水质不同,文化亦不同!我想这就是兰州三泡台的魅力所在!

  写于2025.4.20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