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在华北平原、冀南大地,有商贸“旱码头”、抗战“小延安”之誉。小城文化底蕴深厚,灵动之气当源自那天赐的一泓碧水,初名“旧城潭”,曾叫“群英湖”,后改称“南宫湖”。游览南宫湖,四季皆佳,以春秋为最。不妨择良辰吉日,观实地实景,以宽心怀,当无憾矣。
“雨水”之南宫湖
关于“雨水”,唐.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而宋代陆游则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可见,岁月逢春,细雨惊落,一切都在酝酿着关于美好的希望。虽是早春,阳光正好,走出小楼,舒活筋骨,尽情呼吸清新空气,热情拥抱柔润、萌动的春天。
出北关,迎面是新拓宽的普彤大街,串串红灯笼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中。转企之路,一路向北,过南湖温泉国际酒店,尽头便是环湖绿道。沿绿道前行,但见两侧树木硬硬的干枝乌黑着刺向空中,地面已开始有些松软,灰白里些许透着点绿意,而“树阵”则像锈迹斑斑的青铜武士。走近湖边,靠岸处还有薄冰尚未化开,几只野鸭在冰面上颤颤地踱步,一瞥见人影便惊飞起来,奔向远处微波的水面,或者,偷偷躲进白白的苇丛悄悄回头,调皮地笑着向你打招呼。
沿着长长的孤独的廊道,听不到任何喧哗,望不见一个钓鱼者。走上水中的回廊,薄冰化开的水面逐渐开阔,野鸭也成群结队多起来,自由自在,很是惬意,只是苇丛仍不说话,表情木然,一副很神圣的样子。
再转上环湖绿道,童趣沙滩上不少家长领着孩子在玩,一点儿都不怕冷。阳光闪过,有风拂面,我回望来路,“风亭麦饭”的亭、碑与苇丛、湖水渐渐远去,而又永远留在了心里。这时,我才猛然有所感悟:风景是需要停下来慢慢欣赏的,有时候你偶一回头,便是另一番景致。人生何尝不也如此?!青春需要激情,岁月需要回味。在春寒料峭中走过,丝丝凉意掠过面颊,开玩笑般打一个浅浅的机灵,阳光慢慢温润起来,脚步也随之快起来,前方,隐约有柳枝在招手,你便情不自禁了。
春寒料峭,春意萌动。攒足了劲儿,跃跃欲试,有伙伴抱着团儿,天空灰蒙而高远,春阳暖暖地看你。
“秋分”之南宫湖
在美好的秋日,尤其秋高气爽之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全面、细心、收获着把南宫湖游览一个遍,在我,是由来已久、盼望多年且始终放不下、丢不开的一个心愿。
秋分至,暑气消,微凉现,天空高远,神清气爽,最是秋游佳时节。周六闲暇,午后也无须再小憩,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游程。
对小城来讲,南宫湖是最好的郊游之地。游览南宫湖,有多条路线,这次我选的是北路。从东北角处进入,这里原是湖水过于丰沛时东流的闸口处,多年积蓄的芦苇与荷花很有些恣意汪洋之势,虽是仲秋时节,仍不失为一处绝妙的风景。那昔日绿油油的苇尖争先恐后着窜出来大截的白发,娇艳的荷花也已不再有,唯有硕大的荷叶被风吹翻着,像喘息不止的蒲扇,而蒲扇的边缘也慢慢地变了颜色,又像涂上了一层干焦的土。这不禁使我记起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中间更有不少的莲蓬,有些“子继花鲜成厚望,今生不枉立头功”的意味。但我又想:生命自有来处,也自有去处。无须伤感,此正是生命的真谛:不枉世上走一遭,唯念留得一片情,足矣。
沿湖边曲径穿行,两旁,垂柳风哨,轻柔拂面,让人心旷神怡。右侧,苇丛中偶尔飞起一两只苍鹭,惊鸿而去;左侧,湖面上有三五小鸭嬉戏,荡出的涟漪与秋风吹皱的波纹欢笑着撞了个满怀,犹似我童年。走上湖中回廊,“风亭麦饭”修旧如旧,再现当年光武帝刘秀在南宫“遇难成祥”;长廊边,仍有睡莲开放,颜色深沉不浅,与路旁不知名的花草,点缀了这个秋天。
穿过五一路,西湖水面宽阔而方正,银波泛珠,金光闪耀,更有垂钓者怡然自得。而更惬意的当属临湖而居的村民,不忙时或晚饭后,走出街巷,东面是北湖游园,往南面湖眺望远处的普彤塔,看垂柳随风舞动,观落日余晖铺满湖面,如金子般晃眼。忙时,扛起锄头,走往西边,侍弄那些被俗称为“近地家中宝”的庄稼或蔬菜,而眼下正是秋收之时,庄稼和蔬菜富足了人们的口袋,满满的幸福感漾红了人们的脸。
转上南北向的湖西堤岸,笔直而开阔。岸边,朵朵小花迎风飘动,西侧,一眼望不到边的满园的鸡冠花开得正艳,在秋的金黄里独树一帜,傲然占得一方天地,大气而豪迈。
沿湖南岸东行,近五一路处,右首是新修建的汉式“一门三大殿”,庄严而威武,竟衬出“普彤寺广场”的小了。正前方,“两桥三堤”把南湖与北湖隔开,双桥卧波,曲堤亲水,别有一番韵味,别样一种风情。站在桥上,临湖而建统称为文化艺术中心的尚小云大剧院、博物馆,乃至稍远处的南湖温泉国际酒店,又有修葺一新的南宫湖公园,群英荟萃,美景连连,更有宽阔笔直的普彤大街一路东进,如意气风发的南宫人民,正豪情满怀,喜迎金秋,憧憬着美好,收获着希望,歌唱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