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美的心境,就是内心的宁静。
与静相关的美好词语很多,安静,平静,清静,恬静,寂静,幽静……说的大致都是同样的一种状态和意境,这些词听起来就觉心里舒适无比。
我们一直以为,快乐才是最好的心情。然而,快乐总是短暂的,快乐不过是烦恼河流上泛起的水花,稍纵即逝。你如果强去祈求每天都是快乐的人生,那个人生是无法过下去的。
人生中最好的心情,不是高兴、欢喜、快乐,而是——宁静。宁静的心,有如静海深流,幽深寂静。所谓的美好的时光,首先是指宁静的时光,只有在宁静的气氛中,才能拥有欣慰的心情。
宁静,既是指自然环境中的静,更是指我们内心深处的静。环境喧嚣,内心自然难静。而有时环境安静了,若心猿意马,魂不守舍,或忧心忡忡,惶惶不安,我们的内心也未必能静下来。
如果生命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静,便应是最美的留白。静似是空,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尽管宁静难得,但生活也绝不能让喧闹填满,要留出静的空白。
唯静,可知万物之美;唯静,方可令人心定。
从青葱到白头,进退起落都是一时,唯有心里宁静才最重要。一句“平静就好”,足以慰藉余生的时光。
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描绘静之恬美。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通过一静一动,情景交融地把宁静夜色中的姑苏城外描绘得清静寂远。还有刘长卿的那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更有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之感。衣服淋湿了的雨滴声没觉察到,闲花落地的簌簌声也没听到,多么静的初春意境啊。
极静,即极美。极空,即极多。在喧闹中待得越久,就越向往宁静。
静,是一种大美。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静而不语,予人遐想,方为至美。
中国画,也讲究一种静的意境。在画家黄公望看来,“诗要孤,画要静”,画,不静,意境不出。他的《富春山居图》,虚往实归,山林寂静,从繁华葱荣,到肃静苍茫,笔墨间,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
至于有的音乐,更是以音衬托静,以对照突出静。比如娓娓动听的经典乐曲《寂静之声》,就是以寂静的森林为背景,配上优美缥缈的乐曲,更突出了宁静幽远的意境。仿佛置身于宁静森林中,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呼吸着清新的气息,鸟儿在头顶吟唱,小溪在身旁流淌,大自然以它远山近水的一片幽静,抚慰着我们躁动的内心。
物道君在其《人生的最高境界:静》一文提道:陆游曾宿于繁华闹市的小楼中,雨滴滴答答下了一夜,清早小巷深处传来阵阵卖花声。
雨声、卖花声落在心头,陆游渐渐静下来,提笔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丽句。
诗人能于“闹”中觅得趣味,方得“静”之真谛。所谓: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真静。
静,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安于静中,方能宠辱不惊,看淡世俗的悲欢离合;享于静中,才能去留无意,远离外界的纷纷扰扰。
安静的状态是美的。在安静生命的眼中,一切外在的物质形式,皆像风中的浮云,来去无意,隐现不惊。唯有安静的时光,最是珍贵。
静,首先是一种自然的静,但即使山林荒野中,也并非一片死寂。其实,不是所有的声音皆是嘈杂,其中自然的声音就都有一种宁静的美。比如大自然中的下雨声、流水声、叶落声,虫鸣声,鸟叫声、浪潮声等天籁之声,我们不仅不觉喧闹,还对我们的心灵具有一定治疗功效的作用。自然的声音,总是让人身心放松,安神怡情。
说也怪,唯有这自然界的天籁之音,才能让我们久听不厌,滋养心灵。
静,不仅是听觉上的静,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中的静。人,也许只有在心安静了的时候,才能感受到人生的闲适,万物的静寂。
正如梁实秋说:“只要内心清静,即便在市场里,陋室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所以,真正的静,是内心深处的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
《庄子》里面有一句话——“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水本是能够照见世间万物的,但是你去看一看,水在激荡的时候,惊涛拍岸,能照见船影吗?你看看,大河在奔涌的时候,浊浪滔天,能照见山景吗?一条急流小溪啪嗒啪嗒地拍打在礁石上面的时候,那些碎末般的喧嚣能照见草木吗?
水,只在一种情况下可以照得见世界,那就是安静的状态,这就是“水静犹明”。
安静的水明亮澄澈,而一颗心的安静,就是天地之间万物的安静。所以说,天地之间最大的静莫过于内心的静。
人生最好状态,不过就是心静身宁,恬淡安适——静寂里,任凭岁月老去;安适中,闲看四季流转。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寻求一种安静、简朴的生活。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它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
安静,在当今是一种奢侈的消费,我们常常支付不起。安静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也许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嘈杂东西不时地提醒我们,想要享受一段安静的时光,绝不是那么容易。
内心平静,不在于远离尘世,而在于以平静之心应对无常变幻。只有看透,才会淡泊;因为淡泊,所以恬静。恬静的人生,无意去抵制尘世的浮躁与嘈杂,只是想静享内心的恬美与丰富。
如果你的心是乱的,你看这个世上,也就是乱的。如果你的心是静的,你看这个世界就是美的。
正如陶渊明所说:“心若躁,浮生皆乱;心若静,举世皆安。”
安静是生命的留白,它在给了你一种静默的同时,也给了你一片空旷的天地。因为,奢华时你属于他人,只有安静的时光里,你才属于你自己。
虚极寂极之时,天地一片寥廊荒芜,然而正是享于这份虚无到极点的难得寂静,我们才有机会反过来静心观照自己的内心和万物变幻。
人不应该害怕寂寞,而应该害怕浪费了寂寞的时光。同样,我们也不要害怕安静,而应害怕辜负了安静中的恬适。
学者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充盈。一种充盈的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灵魂深处的东西,总是安静的。安静,是一种归宿。闭上眼,你能看到另一个世界,那是心的世界;静下心,你能聆听到大自然的另一种声音,那是最美的声音;抬起头,你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那是存在的意义。人,也许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抵达灵魂的最深处。
在我们生活的当今世界,利益的驱动超越一切,物质的诱惑淹没精神的愉悦,我们很难再听到来自心灵本真的呼唤。如此浮躁的社会里,安静就会显出多么的珍贵,守住一份宁静又是何等不易。
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间温馨的茶室,也许是一座安静的教堂;也许是一条林荫的山路,也许是一条静寂的河边,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灵魂的驿站。
不管世事如何变幻,时代怎么喧嚣,终究是喜欢安静的。安静时,可以聆听风吹雪落的声音,亦可以听到草长花开的低语;可回忆日落时分的温馨,亦可想象绿漫山野的心动。
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更不是一种常有的境遇,而是从最深的寂寞中寻找最恬美的惊喜,从最淡的时光里发现最闲适的愉悦。
闲暇时,最爱去的地方便是荒无人烟的山林旷野和河边海岸,不是为了探寻其有多美,而是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就越寂静。唯有这样的寂静之处,才是我的灵魂安放的地方。
人生,需要有一些安静时刻,慢下来,静下来,嗮嗮深冬的暖阳,听听春回的溪水,闻闻盛夏的草木,看看秋尽的叶落,纵是人生不易,至少还有宁静的时光陪伴着我们。
绚烂之极,必归于平淡,繁华落尽,终万籁俱空。
一个人最后的追求,就是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