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城出发,驱车前往100余公里外的空山镇。驾驭着温顺的“大白”(途观)在崇山峻岭中沉稳穿行,山路弯弯,林木森森,怪石嶙峋。约3个小时车程后,我们平安抵达空山镇。
空山镇位于米仓山东段南麓的通江县北部高寒山区,幅员143平方公里,距离县城100余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与陕西省汉中市的镇巴县永乐镇、西乡县大河镇、南郑区福成镇毗邻,属“两省四县(区)六镇”交汇之地。
当地人很热情,苞谷酒很烈,老腊肉片、火烧洋芋很香,不知不觉夜已深沉,我在一轮摇晃的明月里进入梦乡。一觉醒来,我惊奇地睁大了眼睛:一层薄薄的雾气绕着山脚、道路、房舍、田垄疾走,清空了零散的、琐碎的细节,把头顶上方的大片空间留给了瀑布般泼洒的阳光。不远处的几个圆形山包浮动在雾气中了,是一座座独立的“小岛”。远处,山被切割成若干的色块,一块明亮、一块幽暗,一块凝重、一块跳脱,一块平缓、一块皱褶。光与影的频繁切换,形成了纱巾、布巾、厚毯……若干层次。山谷中传来鸟鸣,不疾不徐,为这幅淡雅的水彩画写下了空灵的注脚。
大凡山野的迷人之地,可以养眼,但多半不能养家。通江空山,空空如也的山,与“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空山意境,八竿子打不着。俗话说得好,“天选、地选,选个漏油的灯盏。”从空山山巅俯瞰,“天盆”形如一个莲花状的灯盏。但因为喀斯特地貌的缘故,瓢泼大雨之后,不到半天工夫,水从千百万个“漏斗”里走得干干净净,汇入了脚底的两条小河。
找水、背水,把浑浊的水倒进毛边锅里,丢进苞谷面或者灰溜溜的土豆,一碗面糊糊喝得震天价响,然后仰面倒在床上,从破旧的窗户里看出去,一遍遍数天上的星星——这几乎成了祖祖辈辈空山人的生活习惯。1997年,成都电视台编导彭辉和两名摄制组成员,在没水、没电、没粮食和蔬菜的空山村落采访拍摄,依靠雨水、方便面和两顶帐篷坚持工作了六个多月,终于创作出纪录片《空山》(该片在第11届匈牙利国际视觉电影节上,一举摘得电视节录像带类最高奖——“评委会大奖”)。该片反映的就是空山缺水的状况,真实地展示了空山人的原生态。他们背水,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木桶,比黄桶要细一圈,至少一米高,一面平整、其余三面略呈弧形,一桶水能抵两挑水量。为防止井水溢出,上面得放一把荆条。背一桶水回家,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五六个小时。从柳树湾到龙王井,从林场到十多公里外的五福坝山泉,哪里有水,乡民们就奔向哪里,用一颗汗珠换一杯水。在窄窄的山路上,乡民的脊背弯成虾米,木桶在头上发号施令,驱赶着两条短腿迈出、立定,迈出、立定。只要系上了肩膀,再倔强的汉子都不敢跟木桶耍脾气,除非你能喝西北风过活。
难怪魏福德老人每每忆及《空山》这部纪录片时,都会哽咽:“看完之后,就觉得抬不起头。当时我就是空山乡的乡长,我失职啊!”
穿越历史的长河,我们沿着当年巴山背二哥和红军走过的路,穿行在空山的角角落落……
空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当年,为了巩固和扩大川陕革命根据地,英勇的红军将士发起了空山坝战役,取得了反“三路围攻”的彻底胜利,谱写了红军战史辉煌一页。
空山是一个红色文化多元的地方。背水助战、将军树、军事会议遗址……徐向前、李先念等在这里指挥了空山坝战役。
空山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如今的空山坝,早已改变了模样。活泼泼的山泉水引到坝里,又通到各家各户。有了水,贫血的空山坝露出了红润的面庞。交通面貌的彻底改变,让野生天麻、竹笋、岩豆等山珍货畅其流,成为致富的“帮手”。
“每到夏天,来空山避暑的人很多,我这里的20多个房间都不够用。”空山“富氧山庄”老板袁波说,空山的空气好、环境好,是很多人来这里避暑的主要原因。
“依托绿色资源发展旅游,已成为空山当下的主打品牌。”空山镇党委书记闫军说,除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空山镇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空山独特的自然景观,素有“空山天盆”之美誉。而且,境内森林茂密,森林面积8万余亩,其中原始森林就有3万余亩。自然风景秀美,引人入胜。2004年12月被批准为“空山国家森林公园”。
离“富氧山庄”不远处,连排的二层小楼错落有致,分成了4个小院落,600余户人家。据悉,这里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重庆村”。
现在,越来越多的重庆人选择到空山生活。“我们喜欢这里的空气,更喜欢这里的自然、纯朴。”同是重庆人的重庆大学某学院退休老教授的陈**如是说。
在闫军书记看来,重庆人的到来和坚守,从侧面反映了空山的优势,那就是空气好、环境好。
昨夜,大巴山迎来了今秋的第一场雨,空山凉意渐浓。今晨,爬上半山腰远眺,平坝里的庄稼条块相间,绿中泛黄,犹如画家的调色板;朝霞的金晖掠过山脊,“天盆”里盛满了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