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杂文随笔-无图 >> 诗中听禅

诗中听禅

2022-10-19 16:11:02
浏览量: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音乐,最美丽的文字是诗歌。孔子说:“诗言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美,不仅美在她的韵律、风格,还美在她的内涵。

《诗经》的风雅明快;《离骚》的深沉浪漫;四杰诗歌的雄壮华丽;陈子昂诗歌的古朴悲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等等,诗歌的风格各有千秋、不胜枚举。但她的内涵更是深邃,给人以启迪,让人受用匪浅。

儒学和道教是我国本土所产生的伟大的思想和哲理,孔子和老子是这两个学说的鼻祖,这些自不必说。自从唐代佛教广泛的传入我国,儒、释、道三家思想不仅仅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且在诗歌中也能够体现出来。由于诗歌能吟、能唱,使我们不仅能够悟到,而且还能听到她所蕴含的禅意。

在诗人们的浅吟、低唱、回眸、凝望中,我们看到那丝丝的禅音,破空而来,渗透、抵达,她在诗人灵魂里呓语,旖旎成一朵清雅的雪莲花。在我们阅读声中,在佛祖的拈花一笑中,禅音幽幽地融入了我们的魂魄,了然于心、荡漾、释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示法诗)哪个更好?答案是肯定的。佛家认为,人身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外界有色、声、嗅、味、触、法六尘。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于无形中有形,于有形中无形。六尘净尽,万念皆空,在慧能大师的心中,世上万物已经没有了实物和固定的形态,凡尘的一切,都变成虚无,怎能扰乱他的心境呢?明镜菩提,即这般若智慧、大道灵性是超越物我、不著念相的,故要内心无物无我无相无住,就是本性,就是大道(本无一物,不著一物),何苦自惹尘埃自找烦恼呢?本性原清净,执迷痛苦来,但能却非心,何得不自在?这就是慧能大师领悟的更高之处。如若不然,慧能怎么能够把他的师兄首座神秀比下去了呢?而且接替南宗五祖宏忍的衣钵成为南宗六祖呢?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如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花非花》,扑朔迷离。不是花,不是雾;又像花,又像雾;像春梦,又不是春梦;像朝云,又无处寻觅。这多像我们的人生,当你还没有领悟到它的真谛时,你也许觉得金钱、权利、一切身外之物是那么的重要。当你经历了繁华以后,特别是经历过生死,你就会对一切身外之物看的云淡风轻,那些生带不来死又带不走的东西,是什么?是花还是雾?是春梦还是朝云?花开后就会凋落,雾聚起也会散去,白云飘来又飘去,梦醒时刻一切了然,一切都无定数。就连人的寿命亦如此。“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李白的《把酒问月》,很像屈原的《天问》。今天的我们无法见到古时的明月,但今天的月亮却曾经照过古代的人们。对比之下,人的一生太短暂,最多不过百年。不断地生,不断地死。一代又一代的人都看过这个月亮。而月亮却照过古人,照过今人,还会照未来的人。我们的一生和月亮相比都是那么的短暂,何况在浩瀚的宇宙中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匆匆过客而已。但我们又有悲、有喜、有苦、有乐、有愁、有怨、有爱、有恨,尘世间的一切酸甜苦辣咸样样都在纠缠着我们,让我们心生无限的烦恼,三千烦恼丝,丝丝扯不断。如果我们学会在诗歌的意境中,悟禅意,让自己的心在一放一收之间,在宇宙中飘扬、羽化,看那三千烦恼丝又能把我们如何?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的诗句,把一个悟到了人生真谛的闲时之人的恬静安适之感写活了。那种禅意凡夫俗子怎么能领略得到呢?人间到处是胜景,当你走到涧水的尽头,无水无景可看之时,好像到了绝路,但绝处逢生,我们还可以坐下来再看云起云落,那是一幅多么闲适的美景呢。世间处处是胜景,这就要看你有没有一个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你能听到王维的告诫吗?苦难也许就是人生的一种阅历,风雨过后有彩虹,我们会领略到更美的景致。“柳暗花明又一村”,下一个风景一定比现在的景致会更美的。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宋代《嘉泰普灯灵》,这是两句表现佛家至高境界的诗(佛家叫偈语)。意思是江不分大小,有水便会有月映在江上;人不分贵贱,有人便会有真灵性显现。佛性自在人心,无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无所不映。任何一条江河,只要有了水,它就会有明月映在江中。天空有云,云上是天。只要万里天空无云,那么,万里天上便都是青天。只要我们心无杂念,去除了那些束缚我们心灵的羁绊,砸碎我们自己给自己戴上的镣铐和建起的囹圄,那里都会有美丽的风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把世界装在心中,我们才能够托起整个天空,容纳宇宙的无垠!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就像孟子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江山自古如此,修德则兴,丧德则亡。国家的兴衰,关键在于“人事”,不在于“江山”。肥沃的土地,固然会给我们提供自然良好的先天条件,但如果让昏庸无道的人去管理,也会变得满目疮痍,坐吃山空,国家也会变得贫困、软弱。战争也是一个道理,如果占据了有利地形,但没有一个好的将帅,一样会失败。就像三国时期的马谡一样大意失街亭,让蜀国慢慢地处于弱势。用不好人,甚至会导致江山易手。所以考核人才的德、能、政、绩、勤五项内容,把德放在了首位,有它一定的道理。提醒我们,国之昌盛,用好人、培养好人才是关键。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的这两句诗,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空灵、静穆、神妙。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颇有来无影去无踪,变幻莫测之感。女神演奏的乐曲虽然结束了,但余音还缭绕在江水之上,数峰之间,让人物我两忘,不知身在何处。“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升”。孟郊的《游终南山》,一个“塞”字,山高的连“不盈尺”的距离都没有,天地之间没有空隙了,日月只能从山顶的石头上升起,“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和山相比,我们是那么的渺小,不由得让我们对大自然产生无限的敬畏。但李白的《蜀道难》反过来也告诉我们,峰再险,路再难,只要我们心中有浩气,一样的会气贯长虹。就像我们所走过的人生路,也许前面是崇山峻岭,荆棘丛生,苦难重重,但我们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除去心中杂念,也会征服艰难险阻,到达彼岸。不论成功与否,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所留下的脚印,我们还是会淡然一笑,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变得那么不重要了。就会油然而生地感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惬意与畅快。

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山林中一条曲曲弯弯的小径,通向山花林木掩映的禅房,寂静的山水风光让鸟儿都有了灵性,何况人呢?修身养性,感觉是那样的心静而无一物了。

这些诗携带芬芳、从容,梦幻般跋山涉水,轻歌辗转,跨越上千年的时空,如翩翩仙子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带着禅意、宁静、庄严,像美妙的乐曲缥缈、悠然的在长空中回荡,入耳、聆听、静坐、默念、于空旷的原野里吟咏,然后悟其意境,一切的红尘中的伤痕都将平复、愈合。然后让我们的心空出来,让灵魂入静,带着十分的虔诚。

在诗中悟禅,在诗歌的浅吟低唱中听禅,让我们的灵魂,在思想者的领土中寻找皈依,在岁月的洪荒里漂洗、洁净、圣洁。让我们在诗歌的美好深邃中,展开一场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我们深知生命是一趟短暂的旅程,我们如圣婴般来到这万千的宇宙之中,在斑驳的时光里,渐渐变得厚重,冗繁,又浅浅隐去……,红尘哀怨,诸多的悲喜,在我们悟禅中,已经看淡了然。脱去厚重的躯壳,我们又像圣婴般回到我们来处。一切归于宁静,生命幻化成另外一种形式,超脱、释然。而灵魂,在禅意的境界里,变得那样美满、圆融。

来源:中国散文网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