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城奉节,位于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是万里长江黄金水道上重要的出口通道,重庆直辖市的东大门,更是连接湘鄂渝、陕南陕北经济走廊的枢纽和长江三峡的起点。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属夔子国,后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子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于巴地置巴郡,同时置鱼复县。西汉王莽的新朝垮台后,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孙述据蜀称帝,筑白帝城。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夷陵战败兵退白帝城,改鱼复为永安。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恢复鱼复县名。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鱼复为人复。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奉公守节,忠义无双的品质,改人复县为奉节县,并沿用至今。
夔州实际上是个地名,古指奉节,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奉节为江关都尉、巴东郡、三巴校尉、巴州、信州总管府、夔州总管府、夔州都督府、夔忠涪防御使、夔州路、夔州府等政府所在地。
如果从公元前770年算起,奉节距今已有2793年历史,几乎接近于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目前我国公认最早的文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而作为代表文明历史的甲骨文,距今也只有3000多年。但是要说明的是,这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华文明的历史只有3000多年,因为历史的上延并不以文字的出现作为唯一的准绳。而以黄帝为始的中华文明,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拉回来说,就是从公元前307年战国时期的夔子国算起,奉节也有2330年的历史。这在全中国华夏的历史长河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存在现象。特别是在宋朝时期,奉节是夔州路的政府所在地,其辖区面积相当于现在重庆市的两倍,包括除渝西地区外的重庆市大部,四川东部达州、巴中等;湖北西部恩施等;贵州贵阳、遵义、铜仁等东部和北部地区。
巍巍夔门,雄峙千古。“众水汇万涪,瞿塘争一门”,“据荆楚之上游,为巴蜀之喉吭”,“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雄关险隘,扼颈锁喉;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在鸦片战争前,奉节是我国最大的商税关口——夔关,因此奉节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川东第一大都会,雄踞四南川东经济中心位置。
原新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贺敬之说:“中国是诗的国度,奉节是诗的故园”。以一代文豪的视角,界定了奉节在中国诗歌界的地位。而传遍华夏的“天下诗人皆入蜀,行到三峡必有诗”。则是源自清代四川著名才子李调元的诗句“自古诗人例到蜀”(《送朱子款孝纯之蜀作宰》),和郭沫若的“文宗自古传西蜀”(《题成都川剧学校》)的诗句演变而来。还有“夔门一打开,诗从天上来”的现代传颂,都说明古城夔州,现在奉节,在中国诗歌文化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公元759年,也就是1264年前,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就在奉节留下了千古绝句《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五言绝句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快诗。诗圣杜甫的七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被称为独步古今的第一律诗。另外一个唐代大诗人,被称为诗豪的刘禹锡,在奉节写下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利用东边太阳高照,西边却在下雨的自然现象,借用同音字晴天的“晴”隐喻男女之间的爱情的“情”,巧妙的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把“无晴”却“有情”的心理动态,含蓄巧妙地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被人们誉为第一情诗。
正因为奉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川形胜,人文厚重,所以被称为诗城,而且奉节还拥有6个国际标志性的符号。一座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帝城;一张钱:1999年发行的10元人民币背景——夔门;一个坑:坑口直径为666米,深666.2米,坑底直径为522米,坑口地面标为1331米的天下第一坑——小寨天坑;一条缝:全长37公里,宽1~500米,深4~900米,高低落900米,分为上中下三段的天下第一缝——天井峡地缝;一条河:总长约50公里,中法联合探险队,连续17年的不断科考,终于发现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暗河系统——龙桥河;一个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03年10月出版的《新华字典》,第279页注明奉节专属汉字——夔。而且奉节物产丰富,矿藏富饶,远销世界多个国家的奉节脐橙,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华名果”。
正是因为奉节有了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才难怪清代大诗人张问陶要发出“纵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的感叹了!
2017年10月27日,中华诗词学会授予重庆市奉节县“中华诗城”的荣誉称号,不仅是我国目前唯一被授予“中华诗城”的城市,也是“中华诗城”实至名归的文化注脚,更是“中华诗城”向文化高地和诗歌高地腾飞的助力跳板。
现在的奉节,从以前的煤炭大县过渡成文化大县,“半城山水半城书,千年诗歌千年橙”壮美画卷和家国情怀。全县107万人民正利用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把全县4098平方公里当作一个开放式大景区来打造,按照“处处是风景,时时能体验,事事可融入,人人可参与”的旅游新格局,着力打造诗歌高地,诗意天地,诗人圣地的中国诗歌地标,围绕擦亮“自驾行摄、生态康养、民俗美食、科考研学、极限体育、诗歌朝圣”六张名片,不断挖掘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富矿,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推动奉节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提档升级。
中国最美在长江,长江最美在三峡,三峡最美在奉节,正如郭沫若老先生所说:“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如今的奉节,秀美风光与厚重人文在这里交相辉映,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特别是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大战略的推动下,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都已今非昔比。四周青山绿水,高楼鳞次栉比,交通四通八达,城乡日新月异,真正是一个“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的美丽之地,欢迎大家到诗城奉节来旅游度假,文学采风,感受奉节的诗城文化,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游览长江三峡的秀美山河,来一次三峡之巅的极限登高以及千年白帝城的约会和不负人生不负卿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