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
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易曰: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故同一御敌,而知其形与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敌,而知其情与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古之驭外夷者,诹以敌形,形同几席;诹以敌情,情同寝馈。
然则执此书即可驭外夷乎?曰:唯唯否否。此兵机也,非兵本也。有形之兵也,非无形之兵也。明臣有言: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人心之积患如之何?非水非火非刃非金,非沿海之奸民,非吸烟贩烟之莠民。故君子读《云汉》、《车攻》。先于《常武》、《江汉》,而知二雅诗人之所发愤,玩卦爻内外消息,而知《大易》作者之所忧患。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违寐而知觉也,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
昔准噶尔跳踉于康熙、雍正之两朝,而电扫于乾隆之中叶。夷烟流毒,罪万准夷,吾皇仁勤,上符列祖。天时人事,倚伏相乘,何患攘剔之无期,何患奋武之无会。此凡有血气者所宜愤悱,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讲画也。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则人心之寐患去其一,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艾三年而蓄之,网临渊而结之,毋冯河,毋画饼,则人材之虚患祛其二。寐患去而天日昌,虚患去面风雷行。
传曰: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叙《海国图志》。
以守为攻,以守为款,用夷制夷,畴司厥楗,述筹海篇第一。
纵三千年,圜九万里,经之纬之,左图右史,述各国沿革图第二。
夷教夷烟,毋能入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志东南洋海岸各国第三。
吕宋爪哇,屿埒日本,或噬或駾,前车不远,志东南洋各岛第四。
教阅三更,地割五竺,鹊巢鸠居,为震旦毒,述西南洋五印度第五。
维晰与黔,地辽疆阂,役使前驱,畴诹海客,述小西洋利未亚第六。
大秦海西,诸戎所巢,维利维威,实怀泮鸮,述大西洋欧罗巴各国第七。
尾东首西,北尽冰溟,近交远攻,陆战之邻,述北洋俄罗斯国第八。
劲悍英寇,恪拱中原,远交近攻,水战之援,述外大洋弥利坚第九。
人各本天,教纲于圣,离合纷纭,有条不紊,述西洋各国教门表第十。
万里一朔,莫如中华,不联之联,大食欧巴,述中国西洋纪年表第十一。
中历资西,西历异中,民时所授,我握其宗,述中国西历异同表第十二。
兵先地利,岂间遐荒,聚米画沙,战胜庙堂,述国地总论第十三。
虽有地利,不如人和,奇正正奇,力少谋多,述筹夷章条第十四。
知己知彼,可款可战,匪证奚方,孰医瞑眩。述夷情备采第十五。
水国恃舟,犹陆恃堞,长技不师,风涛谁詟,述战舰条议第十六。
五行相克,金火斯烈,雷奋地中,攻守一辙。述火器火攻条议第十七。
轨文匪同,货币斯同,神奇利用,盍殚明聪。述器艺货币第十八。
译文
《海国图志》六十卷的编撰依据是什么?首先是依据前两广总督林则徐大人所翻译的西方《四洲志》,其次参考了历代史书、明朝以来的海外地理记录以及最新的外国地图和文献,通过梳理整合、披荆斩棘的探索,为后来者开辟道路。书中东南洋、西南洋的内容比原始资料扩充了八成,大小西洋、北洋及外大西洋的内容则增加了六成。更以地图为经线,表格为纬线,广泛采纳各家观点加以阐发。
此书与前人海图著作有何不同?答:过去都是中国人谈论西洋,而此书是以西洋人自己的视角讲述西洋。
为何要编写这部书?答: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学习西方技术以反制西方"而作。《易经》说:爱憎交锋则生吉凶,远近取舍则生悔吝,虚实相感则生利害。因此,面对同样的敌人,了解其虚实与否,结果相差百倍;处理同样的外交,掌握其内情与否,利害天差地别。古代驾驭外族者,对敌情了如指掌——掌握形势如同布置座席,洞悉内情如同日常饮食。
那么凭此书就能驾驭外夷吗?答:不尽然。这只是战术层面,而非根本;是有形的兵法,而非无形的道义。明代贤臣曾说:"欲平海患,先治人心"。人心之患不在水火刀兵,不在沿海奸民或烟贩。读《诗经》可知,真正的忧患意识能唤醒人心,正如《易经》卦象揭示的危机往往孕育转机。这种忧愤,正是天地运转、人心觉醒、人才务实的内在动力。
当年准噶尔部在康雍两朝猖獗,终在乾隆年间灰飞烟灭。如今鸦片之祸远超准部,但皇上圣明勤政,承继先祖遗风。天时人事互为因果,何愁不能肃清毒患?何愁没有奋起之时?凡有血性者当共谋良策,凡有识之士应共商大计。革除虚伪、畏难、姑息、钻营,破除人心愚昧;以实干求实效,以实效验实干。如备艾三年方可治病,临渊结网而非徒手涉险,如此方能消除人才虚浮之弊。愚昧尽去则国运昌明,虚浮尽除则变革风行。
古语云:谁荒废门庭,谁治理田园?天下太平,远邦自会臣服。故作《海国图志》。
以防守为进攻,以外交为屏障,借力打力,掌握关键——此乃首篇《筹海篇》之要义。
纵览三千年,横跨九万里,图文并茂,经纬交织——第二篇详述各国历史沿革。
捍卫边疆,禁绝鸦片与洋教,激励藩属同仇敌忾——第三篇记录东南洋沿岸诸国。
吕宋爪哇,岛屿星罗,日本前车可鉴——第四篇剖析东南洋群岛。
印度大地,教派更迭,列强蚕食威胁中原——第五篇聚焦西南洋五印度。
非洲大地,疆域辽阔,驱使向导,咨询海客——第六篇解读小西洋利未亚(非洲)。
欧罗巴列强巢穴,威逼利诱实难驯服——第七篇详述大西洋欧洲诸国。
横跨东西,北抵冰海,陆战劲敌——第八篇解析北洋俄罗斯。
抗衡英夷,远交美洲,海战援手——第九篇论述外大洋美利坚。
信仰多元,圣教为纲,条分缕析——第十篇制西洋宗教表。
中华历法包容西历,掌握农时根本——第十一、十二篇对比中西历法。
地利为基,运筹帷幄——第十三篇总论地理战略。
人和至上,谋略制胜——第十四篇筹划外交方略。
知己知彼,战和自如——第十五篇备录夷情资料。
水战倚舰,师法长技——第十六篇探讨战舰建设。
火器攻坚,攻守同理——第十七篇研究火器运用。
货币相通,技艺精进——第十八篇解析科技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