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文讯 >> “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4-08-07 09:51:44
浏览量:

8月3日上午,“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作品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内蒙古文联主办,内蒙古作家协会承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闫艳,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人民文学》副主编陈涛,《文艺报》副总编辑岳雯,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郭剑敏,中国社科院教授刘大先,《新华文摘》文艺评论版主编陈汉萍,《文学评论》编审刘艳,《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王国平,中国作家网总编辑王杨,《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宋嵩,内蒙古作协秘书长丛龙瑞,本次研讨作品《匠者》作者赵海忠、《赛娜与杜拉》作者路远、《五谷地》作者张秉毅、《我是一棵榆树》作者肖龙、《黄河好人》作者水孩儿等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闫艳主持。

“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是由内蒙古文联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文学工程,在引导内蒙古文学创作方向、提升内蒙古文学创作水平、发掘培养内蒙古优秀文学人才,培育推出内蒙古优秀文学作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研讨会围绕“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新出版的五部作品进行研讨。同时内蒙古文联与作家出版社签署新一年度”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作品出版协议以及新作品数字化、有声化开发与推广协议。

吴义勤在致辞中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作协与内蒙古作协开展的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情况。通过“文润北疆”等合作计划,中国作协与内蒙古作协在作家培养、作品出版、文学研究、文学馆建设等多个层面开展了深入合作,助力内蒙古文学高质量发展。他同时对新时代内蒙古文学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新时代内蒙古文学在内蒙古文联、作协引领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老一代作家笔耕不辍,年轻作家茁壮成长,内蒙古文学正在显示出越来越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本次研讨会的研讨作品,就是新时代内蒙古文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五部作品涵盖了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要时代主题,各位作家以多样化的写作风格,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的历史巨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成就,弘扬了内蒙古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内蒙古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书写时代巨变的自觉意识,是新时代内蒙古文学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冀晓青在致辞中介绍了“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内蒙古文学的发展情况。她指出,内蒙古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实施十二年来,已经累计出版了优秀文学作品九十余部,内蒙古大部分的优秀作家作品都在此项工程中得到扶持,切实发挥了培育文学精品的有效作用。她谈到近些年内蒙古文联与中国作协不断加强合作,对于推动内蒙古文学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内蒙古文联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作协的合作,依托作家出版社的优质文学资源,在内蒙古作家作品的指导培训、改稿研讨、作品跨界转化等方面取得实效,努力提升内蒙古文学创作的水平。

张亚丽在致辞中谈到,作家出版社高度重视这套书的出版,不论是选题的论证、审读编校,还是装帧设计、宣传、营销、发行等各个环节,都是以重点书的标准来推进的。五部图书出版之后,因其较高的文学品质和社会价值,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市场反响很好。像《文艺报》、中国作家网、民族文学、《长篇小说选刊》、内蒙古日报等等很多重要的媒体都予以报道或者是转载,作家出版社还向喜马拉雅等有声平台推荐,向芒果TV推荐,积极推进作品有声书数字化的转换、影视剧的开发,以及微信读书电子书的上市等等,希望通过今天的研讨会能够让这套丛书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得到更多的关注与认可,也期待作家出版社与内蒙古文学界继续合作,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作品研讨环节,各位专家围绕各自所重点阅读的作品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阅读《黄河好人》,阎晶明感到作者的写作姿态以及切入故事的方式让人感觉到非常亲切,也非常可信,“他是以讲故事为主,先进入故事,然后再切入主题,既集中于写一个主要人物,同时也注意去写好一个群体,塑造有血有肉的丰满形象。” 白烨表示,主人公王三之外的12个人都有一个小传式的描写,现场感、纪实性都很强,是一个多种元素结合的写法。

刘艳谈到,《我是一棵树》采用多个不同人物的叙述视角进行叙述,表现出强烈的叙事革新与文体创新意识,在人物塑造及现实性书写、描摹现实和时代生活方面方面,有着自己的探索与收获、价值。宋嵩认为,作者肖龙赋予《我是一棵榆树》丰富内涵。通过各异又交叉的叙事视角,作者跨越时空的界限,超越心灵的隔阂,为我们呈现出一出当下都市社会里芸芸众生的活报剧,一幅人类在大自然的制约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并对大自然产生深远影响的全景图,一部蒙古帝国的兴亡史和驿递制度的变迁史。

重新建构当下小说的核心是什么?《赛娜与杜拉》让岳雯意识道是戏剧性,“小说对于人的理解是很丰富的,追求对于世界更为复杂性的认知。” 刘大先也表示,小说写到了乌兰牧骑在革命激情的年代,新时期以后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变化本身恰恰是历史和人的真实,所以小说里面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含混的状态,都是暧昧的状态,这个就是文学的深度所在。郭剑敏谈到,这部作品是一部以“寻找”为主题的作品,一部探究当下人灵魂救赎问题的作品,这是它重要的一个精神层面的主题。小说以杜拉“寻找”姐姐赛娜的死因而找开帷幕,在试图解开层层迷团的探寻过程中,使每个人牵连于其中,开始了对自己过往人生的追寻。

阅读《匠者》,刘琼感到小说写出了时代性和当下性,“可以充分感受到人在创造生产生活过程当中美好的场景,美好的体验,还有它的趣味。” 王国平提出,作者可以加强主线脉络,将人物线索更加顺畅的贯通起来。

《五谷地》以乡村振兴为主题,陈涛认为作者很有想法,以文学的方式对社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解答。陈汉萍从写作视角给予了肯定,作者有意摒弃了乡村建设,更多是以外来告老还乡返乡者的视角来进行描述。王杨则从社科角度对作品提出了建议,“我蛮期待看到对于具体的政策,为什么要这样建立,或者对村子,对其中的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能在写这类题材的时候需要更多思考的是怎么样,能够更加文学化的来阐释一些政策,让他和整个的故事更水乳交融。”

大家认为,五部作品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有特点,对乡村振兴、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时代楷模等主题的书写自觉呼应了时代要求,都是当下非常重要的写作主题。五部作品成功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他们包含着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性格特征,令人印象深刻。在叙事方式上,作家们也都体现出各自鲜明的写作特点和自觉追求,风格多样,交互辉映,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内蒙古作家的写作风采,是内蒙古文学发展的重要收获。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