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谭谈,1944年生,湖南涟源人。先后担任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湖南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山道弯弯》《风雨山中路》《山野情》《谭谈文集》等,共计500余万字。《山道弯弯》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来到邻村赶街子
我们村的隔壁,就是下作邑村。下作邑有一个圩场。每逢农历的初二、初九、十六、二十三,就是圩场开集的日子。这里的人称赶场、赶集,叫赶街子。想想,也挺形象的。集市,就是“街”啊!
没有开集的日子,这里是一个很宽广的大地坪。一到集日,硕大的广场,就演变为火热的闹市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是货摊。且分工明确,功能齐全。家禽家畜、日用百货、花卉盆景、五金日杂、糖果食品、床上用品、鞋帽衣袜、鱼虾水产、各类蔬果……生活所需的各个门类,应有尽有。平日宽广的地坪上,耸立出一个个遮阳棚,形成一条条有规有矩的“街”来……
这一天,周围村寨的人,开着大大小小的农用车、家用轿车、电动摩托,背着极具民族风情的竹篓,赶来采购自家所需的物品了。圩场上,人山人海。熟人相见的问候声,摊主揽客的吆喝声,不绝于耳。
从我们居住的小院出来,沿着从苍山流向洱海的山溪,走到下作邑村的集市,我算过,有4800多步。一个来回,加上在集市上游走选货所走的步子,就大大突破“日行万步”的目标了。
今天,是下作邑村集市农历2022年的最后一场大集了。前来赶街子的人特多。挤不开的人,看不尽的货。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购买年货啊!只要你心里想到要买的东西,在这里都能找到。
我首先购了两个大饼,每个3元。我当作早餐。每餐半个大饼,一碗玉米稀饭,佐以豆豉辣椒,就很满足了!
在苹果摊前,摆有外地苹果和本地苹果,外地的,品相漂亮,5元一斤。本地的,样子丑些,4元一斤。我品尝过。它虽然丑些,但味道好。而外地的,虽好看,却不大好吃。这就如同一些人,有学历,有文凭,履历上看起来很漂亮,却没有实际的本事;而有些人,学历不高,文凭很低,却很能干。如果你在某单位主事,或者自己创业,你是要无文凭有本事的人,还是要有文凭却无本事的人呢?……我最终选购了不好看却好吃的本地苹果,而我老伴选了好看却不怎么好吃的外地苹果。
我来到了水产区,看到一个大木盆里,拥拥挤挤游动的泥鳅。实是招人爱。平生以来,白辣椒煮泥鳅,是我的最爱,也是我的拿手菜。于是我停下了脚步。然而,挤在这里买鱼、买虾的人很多。女摊主手忙脚乱,忙不过来。我只好自己动手,拿起旁边网泥鳅的网子,网了一网,摊主接过一过秤,叫道:24元。我用手机扫码付了款,提着泥鳅,又往其他的功能区走去。
接下来,我选购了魔芋豆腐、炒蚕豆、青菜、豆芽菜等几样。手机上显示,共花了73元。
我们四口人,游居在这个白族农家院里,每天的生活费用,只要六七十元。应该说是不高的。但是,你不知道,我们用在“住”的方面的费用,却是一个不菲的数字。我们租住的小院,是一个主人盖了新居而废弃不用的农家院。我女婿将它租下来,租期20年。租金前10年为16.8万元。后10年为18.8万元。然后花了40多万元改造装修。我的老友魏文彬为我算过,每个月合3300元。每天110元。这样看,也不太贵。然而,每年我们只使用5个月。这样,每个月就是七八千元了。每天呢?你算算,“住”是“吃”的多少倍呢?这些多出的钱,是用在买这里的气候,这里的环境,这里的空气啊!“贵”就“贵”在这里啊!
有一年,我们在海南一个老人游居中心过冬。包吃包住,每人每天100元。四口之家,每月约12 000元。我们这个院子,按每年5个月摊,每天也就400多元。但我们这是一个院子,有小坪,坪里有青梅树,活动空间很大。住房也有四个带卫生间、小厅的卧室。另有阁楼、大客厅、厨房、餐厅等。是能住下十几个人的。那个阁楼,做成榻榻米,如果供军队宿营,是能住下一个班的。而且住在这里,有自由度,有当家做主的感觉,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
赶了这场街子,到家一看,走了10900步,超额完成了今天走路健身的任务,而且,也采购了自己的生活所需。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说走就走到了攀枝花
回到这个小院,三四天了。该清扫的地方清扫了,该整理的东西整理了。休眠了好几个月的小院,又清丽明亮起来,又生动活泼起来。
一个晚上过去,从北方的小年,跳到了南方的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吃过早饭,女婿在朋友处得知,离我们住地不远的丽江市永胜县的热河村,有一个温泉山庄,我们去那里泡泡温泉?
我们一口应允。于是说走就走。带上一暖壶热茶,就出门了。
小车开出村来,上了大丽公路,一路西去。约莫两个小时,只见路边一块指路牌:热河红温泉山庄。我们拐上一条下山的水泥路,只见山谷里有几栋亮眼的建筑,渐渐地就看到,一片芭蕉林中,有排列整齐的遮阳小棚,里面是一个一个的温泉小池。中心地带,两个大泳池,盛满清亮的温泉水。此时来泡泉的人不多。办妥手续后,我们就跳入了大泳池。刚下水,觉得水很热,一会儿就适应了,感觉挺惬意。在大泳池游了一会儿,我们要的小泡池的水也放满了,于是我们转入只供我们一家四口泡澡的小池子,我半躺半坐地泡在池里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温暖……
约莫半个小时,全身就冒汗了。身子也有点发软了。不能再泡了,再泡就会虚脱。于是见好就收,就从温泉池里爬了出来。
推荐我们来泡温泉的友人还告诉我们:温泉山庄对面,有一个农家餐馆,专做野山药炖鸡、炖排骨,味道绝了!我们当然不能错过这个品尝美食的机会。很快就走进这个不显眼的路边小店。精明的老板对我们说,本店专做一样菜:本地野山药炖本地土鸡,或排骨。已做了30年。用高压锅大约要20分钟才能炖好。你们先到楼下用温泉泡泡脚,或者洗一个温泉澡,免费。
这时我们才发现,这个小山村里,温泉遍地流。小店的水管里全是温泉水,洗什么都是暖暖的地下温泉水……
从温泉山庄出来,本该返回我们的小院了。可是路旁的一块牌子却又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攀枝花,178。从此地去攀枝花,只有178公里了。两年前,我就和老友罗先生策划过,要去这个20世纪60年代中叶在国家大三线建设的战略规划中崛起的钢铁新城,如今的那个冬不冷夏不热的康养胜地去看看,去选一个合适的住处,结伴去过一个严冬或苦夏。去年,我还托四川和攀枝花的朋友,联系了一处旅居的住所,准备去过一个冬天。临行时,多地又散发疫情,加上那时候,从我们居住的大理去攀枝花,要十来个小时的车程。就是这诸多原因,使我们没有成行。没有想到,最近一条新的高速公路开通,使这两地之间,变得这样近了。
“干脆去攀枝花看看!”我对驾车的女婿说。
于是,我们的车,直奔攀枝花而去。这真是说走就走啊!
20世纪60年代,我们的国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有一个大的战略布局:加强大三线的建设。于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工厂、学校,纷纷西迁。国家的一些新的建设项目,也纷纷落地大山区。贵州的六盘水,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十堰,湖南的怀化……一座座新城崛起!攀枝花,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走进国人的视线。攀枝花于我,还有另一个原因,使我牢记于心。20世纪80年代,我的一位在湘中某城任市长的朋友,在党的干部交流任职的安排下,被调到攀枝花去任市长。恰在这时,他父亲身患癌症,他不忍心在这样的时候离父亲远去。而这时,从北方某省交流来湖南接替他的人,已在路上了。他只能让出职位,后到省里的某厅做一个副职。他是一个挺有潜质的人,能力和水平超群。后来,他做了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省委常委。而后去到北方某省任省委副书记、中原大省任省长、某自治区任区党委书记……创造了他精彩的人生。
很快,一个叫攀枝花西的服务区就在我们面前了。车子要加油,我们也要方便。于是来到服务区,稍做停留。
现在,高科技方便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在车上,女婿用手机搜到了一处满意的民宿。下午三点多,我们的车子直接开进了这栋公寓楼的地下车库。按照主人提供的密码,进入了一套复式住宅。
直到这时候,我们才发现,自己这种说走就走太随意,许多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东西都没有带。比如手机充电器,比如……尤其要命的是,我这个糖尿病人每顿要服的药,也没有带。
我们走上街来,首先是找药店。攀枝花是一座比重庆山城还“山城”的山城。城在山上,山在城里。下楼就爬坡。街道沿坡而上。我不时抬头前望,只见一条碧绿的河流,在山下,在城下,在一片高高矮矮的楼宇下流动。河岸两边,一丛接一丛的三角梅,一树接一树我叫不出名儿的花朵,在枝丫上开得十分放肆,把大河两岸渲染得十分灿烂。夕阳下看去,美丽极了,生动极了。攀枝花,是一座四季鲜花盛开的城市,也是我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人们形象地描述它: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以前,我不知道这攀枝花是什么花,最近才在网上搜到,攀枝花,就是木棉花。对木棉花,我真是太熟悉不过了。年轻时在南海前线当兵,与英雄树(人们对木棉树的尊称)木棉树终日厮守。据说,当年这个地方就是因为有一棵很大的攀枝花树,村子才叫攀枝花村。后来,新中国的大三线建设,使这个村,变成了一座大城,一个省辖地级市!
漫步街头,不时举眼四望,只见耸立在金沙江两岸山头上的一片片楼宇,一座座厂房,一个个烟囱,一杆杆线塔,生动地彰显出这座工业新城蓬勃的生命力!
需要的药购好了,需要的充电器也找到了。这时,女婿又从网上查到,从这里去西昌很近了,只有两小时车程。何不干脆再到我们国家的这座卫星发射城去看看?
看来,我们明天,又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全文见《芙蓉》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