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代个人史底看江南——《桃源柳》全景观
秦兆基
《桃源柳》,书名一看就明白,一是指桃源是个桃花盛开的的地方,一是指在那里安居的柳姓人家。本书是以柳大荣、柳立鹤父子生平为中心构建平台、展现故事的。这两个人物的活动,既是前后相承又是彼此套在一起的。随着时间推移,柳大荣渐渐淡出,立鹤渐渐登上舞台,并占据舞台的中心,直到柳大荣的身影消失。
《桃源柳》的情节设定和结构经营,两者抿合得很自然。纵观全书,很能看出作者在结构经营和情节组合方面的努力。明代剧作家李渔说过:“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作品以柳李姻亲、血缘关系为线索,以柳家命运为主线,李家命运为副线,时而平行发展,时而交错而织,针线绵密,不着痕迹。
要为《桃源柳》这部长篇小说定位,律定其存在价值,就得将其回位,置其于乡土小说的书海、群落和当代小说史的长河之中,寻找出其独造之处。
《桃源柳》和既存的乡土小说相形,有着以下几个特色:
其一,涵盖的时间绵长、空间广阔,赋予了作品以宏伟、飞动的气势。从《桃源柳》开头的柳氏母子为婚姻问题的谈话起到李氏重修家谱,立鹤归宗,尾声中立鹤与生母、初恋情人相聚为止,前后长达127年,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很值得注意的几个历史阶段。小说将这场关乎民族前途的亿万人的斗争,浓缩为一个个小场面,聚焦到距离横塘市不远的桃源村普通农户柳大荣、柳立鹤父子两代人的身上,将他们独特的个人史、家庭史、家族史,立业兴家富村的追求和我们民族争生存、求发展、谋复兴的百年大业,紧紧地扣在一起。此外,小说将人物置于跨越时段和地域,在更为绵长和广阔的三维时空中,作者以姻亲和血缘将桃源小村与滨海这个大都市绾带到一起,将横塘市和苏北雅宁县绾带在一起,显现出社会变革在乡村和城市进行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与相互影响,并显示出随着农村城市化、乡村振兴,两者关系越来越紧密的趋势,揭示推动中国农村前进、发展的动因。
其二,直面历史,正视人生,抒写出江南一段繁荒变化的历史和几代农民的心曲。学人夏志清在论及中国现代小说时,曾将一些较优秀的小说和一般流行小说作比较,认为两者的区别点,是“其立意与观察重点都不相同。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特质,就是对中国当代生活认真而清醒的检讨”。(《中国现代小说史》)在这个论断中,夏先生强调的优秀作品的特质——认真、清醒,是指向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态度。就《桃源柳》而言,认真,不必说了,清醒是相信自己的亲历、亲见、亲为,自己听到的和体验到的农民诉求。作者写出了真实的人和事,比起《创业史》中的梁生宝、《金光大道》里的高大泉,柳大荣并没有什么英雄气概;在描写敲锣打鼓入社的背后,还渲染了农民内心的忐忑不安;农村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从兴办乡镇企业到体制转制,从苏南模式转为温州模式,作品所写到的也并非是遍地阳光,在写制度改革生产力得到解放后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也注意表现由于制度不完善和人心险恶、贪婪形成的种种问题,引发人们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
其三,道出中国农村深藏在骨子里的情味,让人们读懂江南。小说中的横塘市处于沿海发达地区,实现向现代社会转型是较早的,但是乡土中国历史积淀还是久久留存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把这种留存概括为熟人社会和差序格局。前者,只要想想“熟人好办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的俗谚就能明白;后者,费先生曾把这种格局比喻为同心圆,比作一粒石子扔到水里,激起的自中心向外扩展过去的波纹。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家庭,特别是以当家人为中心,按血缘关系的生疏扩展开去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桃源柳》中人物的命运变化,往往都与此有关。体味到这点可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的江南。
其四,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相当的现实基础和典型意义。以小说的样式留存作者过往的人生经历、家庭变故的,并不少见,人们习惯上称之为自传体小说。不过既然是小说,就不同于自传(存之于档案的),经过了作者的想象和虚构,人物、情节与生活原型必然会有所不同。从严格意义上看,一切小说,即使是写与自己生活经历毫不相关的人和事的,也分明打着作者灵魂的印记。退一步说,即使是写真实存在人物的历史小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未必处处能与实相、历史相吻合。《桃源柳》尽管有着作者和家人以及周围人物的投影,但那是典型化的、可能存在的人物,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作者系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
《桃源柳》的叙述倾向与小说格局
陆克寒
言及小说定名《桃源柳》的因由,作者在“后记”中表露:它“预示读者,此小说写的是一户柳姓人家在桃源发生的故事”。这不仅是对情节主干的简约概括,还透露出作者的叙述处理。“地名”加“姓氏”的命名方式,实际暗合于中华家谱源远流长的命名成规,呼应了某种文化传统,召唤着读者的文化记忆,也表明小说的家族史叙述倾向。
这是有意而为的叙述处理,小说从家族史“中段”说起,就此布设了一则悬念,具备倒叙征象。作者从柳氏家族史中择取一个特定“时空”,围绕一个特定“事件”,就此铺陈出民间生活的鲜活情景,呈示出浓郁的地域色彩——所有这些叙述均镶嵌在柳氏家族史长河中,是其流脉余波。有一则叙述要领,在作者是自觉的创作意图,即桃源柳故事是柳氏家族史的构成部分,后者是前者的历史底衬,且使叙述获得历史的纵向性和纵深感。如此,有关桃源柳的叙述便沿着两条线路展开:其一是从1931年至21世纪的当下,其二是从1931年回溯桃源柳家族由来;前一条为家族史叙述主线,后一条副线作为家族史叙述的悬念预设,犹如草蛇灰线行进于主线之中,最终在江南、江北柳氏后裔相认中解开家族史悬念,完成家族史回溯线路。
身世之谜在家族史叙述中具有特殊叙述意义。小说以柳大荣、柳立鹤父子为主人公,其身世追溯一方面将桃源柳与江北柳建构起家族史源流,另一方面因为柳立鹤身为养子的特殊性,小说另行豁开对其生父李扶正、生母诸倩英的叙述线路,滨海李氏故事就此进入柳氏家族史,成为穿插于其中的又一条副线。《桃源柳》的家族史叙述实际形成一主(“桃源柳”)两副(“江北柳”“滨海李”)的构造,这是其家族史叙述的完形结构。
与家族史叙述交集的,是小说另一重叙事倾向——社会史面向。读者自会注意到《桃源柳》的“时间标记”,它们以不同方式出现,举凡年月、季节、节日、事件日期,在故事展开中高频率出现,构成时间谱系和节奏,形成光阴流逝的叙述态势。作者对于时间的敏感,源于他的生命经历记忆,反映出他的生命自觉意识;因此,小说时间标记与人物人生内容紧密结合,其间充满人生故事——细辨之,则兼有家族史和社会史内容。与柳氏父子身世之谜追究同步展开,小说叙述将人物置放于时代演变的大背景中,在历史行进间表现人物命运——此份意识,也是作者自觉的创作追求。社会演变中的重要时间节点和历史事件,类似“编年史”一般穿插于叙述中,作者努力将之与小说情节推进构成因果关联,将特殊时间节点及其历史内容织进小说叙述中,即此营构小说的社会史面向。作者力图收纳百年社会史内涵,这样的叙事追求使创作跨越个人恩怨和身世喟叹的局促境地,小说由此获得一种大气度和大格局。
(作者系常州市文联副主席、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一部跨越江南城乡的家族奋斗史
胡晓军
《桃源柳》是刘岳定精心构思并反复修改、锤炼而成的长篇小说,凝聚了他大半生的见闻和亲身经历,倾注了他大量的思想与几乎全部的情感。
小说的结构为“家族史+自叙传”,在长篇小说里,这类结构从专业到业余作家都常用,成功与否,关键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有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及曲折传奇的故事;二,有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与丰富的感情注入;三,有没有将以上两者与时代的变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紧密联系起来。通观这部长篇小说,以上三点基本都能达到。作者通过着重叙写一个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包括在农村、城市、事业、产业上的艰辛求索并取得成功的经历,用传奇的故事、生动的形象、独到的思想、强烈的情感,映现了上世纪中期至今江苏省南部和上海(小说代称姑苏省和滨海市)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可归纳为“一部跨越江南城乡的家族奋斗史,接通了一部分现当代中国人的历史”。
小说的主要人物塑造得很成功。前半部主人公柳大荣是长江流域农民善良勤劳、穷则思变、艰苦求存的典型形象,他乐观向上的性格和积极求进的作为,显示了个人与环境、有为与无奈的矛盾。后半部主人公柳立鹤是当代青年农民在改革开放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胆创业、“先富起来”的典型形象。通过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命运,读者可以清晰、透彻地领略中国现当代农民的正面形象及性格作为,他们在大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中经历的曲折、艰辛、甘苦令人感慨、发人深思。小说围绕柳、李两个家族,展示了城乡两地人物群像多达百人,大多性格鲜明,这使得小说“以家族史映现民族史、以家庭观映照家国观”的创作初衷显得宏观微观结合,更为血肉丰满,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值得一提的是,全书虽然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但由于作者充分考虑了小说结构,经过多次调整后对人物的出场、作用安排条理分明,插叙倒叙较为简短,读来感觉并不凌乱。不少人物的出现和作用,作者事先预设伏笔,可见良苦用心。
长篇小说必须以情节引人、以故事取胜。《桃源柳》的整体故事扎实完整。在作者精心构思和运笔下,情节细致,加上感情深沉,因而能打动人心。作者非常熟悉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和风土人情,在民俗、生活、人情的描写上十分考究,写出了独特性。小说对特殊时期农村生产、农民利益遭受的巨大破坏做了活生生的再现,作者对改革初期党员干部的观念转变、国企的阵痛、民企的活跃十分了解,对共同富裕的愿望、改革开放的决策做了发自内心的赞美。这些内容或通过人物之口、或通过主观评价进行表达,成为小说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小说后半部分是作者的自叙传。作者对乡办企业的崛起背景、长处短板、兴盛原因以及未来危机都亲身经历、非常了解,因此写来驾轻就熟,显示了人物的担当和创造,更显示了时代的趋势和必然。
(作者系上海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一部小说,三幅画卷
莫彭龄
尽管《桃源柳》的作者刘岳定不是专业作家,但他通过这部长篇小说向我们富有艺术性地展示了三幅画卷:一幅宏阔的历史画卷;一幅以柳大荣、柳立鹤父子为中心的人物画卷;一幅以桃源村为代表的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画卷。
第一幅是宏阔的历史画卷。小说中描写的柳源初级农业合作社、柳源高级农业合作社、柳源人民公社、柳源乡、现代的江南横塘市等,一幅幅,一幕幕,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这是历史的画卷、时代的画卷。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七十多年,经历了风风雨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走向伟大的复兴。这些在小说中都有艺术的呈现。作为读者的我生于1947年,对小说中的发生的事件感同身受。小说带着我走进了画卷,重温了这段历史。
一幅是以柳大荣、柳立鹤父子为中心的人物画卷。让我们看到了这段历史中的人物群像。除了中心人物柳立鹤和柳大荣,还有柳立鹤的生父、中共地下党员——始名李玉林,后叫李扶正,生母始名诸倩英,后名诸冠男,寄娘王五月和同父异母的姐弟,以及蒋根大、姚巨龙等一群宵小。对人物的塑造,作者下了一番功夫,使他们立了起来,动了起来,并逐步丰满起来。看到这些人物,使我回想起家乡的一些人物,也有小说中人物的影子。
第三幅是以桃源村为代表的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画卷。走进这幅画卷,我们可以领略到江南水乡的美景、美食以及民俗。此外,关于江南地区习俗,在小说中也有许多描写。
刘岳定不是专业的作家,但他用独到的眼光分析社会,解析人物,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的这部作品,倾注了他十多年的心血。他用“咬定青松不放松”的毅力和精神,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可谓十年磨一剑,为我们的文学长廊增添了一部难能可贵的作品,尤其是为江苏常州的文化苑增添了一部长篇小说,让我们一起为他喝彩。
(作者系原常州工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