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迷城》聚焦于南方县城的地方性书写,马笑泉近期将写作笔触开拓至省城的社区生活空间,向人们捧出一部专门展现当代城市社区生活群像的长篇小说《日日新》。小说前半部分围绕住在同一楼层的周建成一家与阮中华一家三代人的日常生活事件展开叙事,散点式地展开“枣核”违规停车及追究、2103业主身份“追踪”、养狗拴绳之纠纷等事件的叙述,展现了社区生活空间的全景画像。到小说后半部,叙事的精神主线更为凸显,展示了在聂爱红的张罗与推进下,周建成成为业委会主任,逐渐以“主人翁”意识迈向社区生活舞台中央的过程。小说在文化传统、乡土文明、城市现代化三角关联的语境中,描摹当代社区生活空间的精神动态,探讨当代新型城市社区和谐治理的实现之途。
一是社区个体交往中精神磨合的深入。社区是一个生活共同体。社区生活的营建不仅在于地域的界限和组织的构架,也需要心理情感上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照,构成富有人情氛围的生活有机体。小说对社区生活的摹绘以家庭为基本单元,从内到外进行细部渲染。从周家内部来看,老壮孙三代总体上可谓其乐融融,老辈梁春花对孙辈阳阳的呵护无微不至,夫妻周建成与刘冰感情如胶似漆,比如小说一处写到梁春花出门给邻居孟清送礼把家门反锁,结果回到家门口时因开不了门导致阳阳哭泣,梁春花在门外慌忙地竭力讲故事哄阳阳,之后刘冰因为此事埋怨婆婆而受气,丈夫周建成又贴心地以“老天爷作证,我从来只有冰冰一个”之言让妻子消怒。小说对于社区家庭内部有很多诸如此类富于真实感的细部深描,用生活化的语言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温情,展现生活的情感“温度”,读者阅读时仿佛置身于生活现场,体现了小说紧贴生活书写的美学观念。同时,小说也将社区单元内部的情感结构向外辐射,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描画了社区的情感联结之网,比如小说多次表现阮家的聂爱红将周家的梁春花“纳入新闺蜜队伍”的亲近意愿,以及多处字里行间中展露她对周家媳妇刘冰的关心之意。固然,聂爱红的“社牛”式性格本身也是“双刃剑”,在某些场合表现出的“八卦”心理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这也让小说的社区生活刻画更具有真实感。可以说,小说生动揭示了社区个体间精神磨合的深入进程。在这深入的通道中,人情之暖与角斗之痛并存,展现了通向更美好的社区生活之途中的各色风景。
二是乡土精神基因的社区生活“移植”。作为一部为城市社区画像的小说,小说的起笔是颇有意味的。作者并未从城市社区中比较习见的画面入手,而是从梁春花富于乡土味的捡垃圾行为与她从乡下带来的通体发黄的竹椅起笔,从周建成与刘冰对梁春花“土味”的不满展开叙述,特意将乡土性的内容直接展露于城市社区之场。这种与城市社区生活不协调的开场安排可以说是作者有预备的精心营构,某种程度上可看成作者特意为社区生活空间的精神描摹的暗线,即在当代社区生活场域中,乡土精神基因何以看待、承继、转化的母题追询,这也展现了小说所暗寓的对乡土文明的守候态度。而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侧重表现乡土基因是如何融入城市社区生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城市与乡土“对抗”的写作模式,转向发掘乡土精神基因在当代社区生活的“移植”路径。随着小说叙事的推进,大家发现了梁春花身上越来越多的闪光点。她惩治“枣核”的机敏,调停孟家与易家拴狗纷争的智慧,乃至周建成对梁春花以简朴作风教育阳阳的肯定,还有聂爱红诧异地发现梁春花竟和她所厌恶的孟清能够礼尚往来,在社区的社交影响力日益增强……周家奶奶构成社区生活的美好“拼图”,其纯朴内质或多或少在社区生活中起到了感化、协调、“破冰”的功用。这恰恰成为当代社会人情淡漠趋势下所需要的“粘合剂”。梁春花所展现出来的乡土精神基因在小说所营构的社区精神生活中更侧重于建设性,展现了作者对于乡土文明于当下如火如荼的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转化性思考。纵观当代文学史,许多小说对于乡土文明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原乡寻觅的困境给予了较多关注,而对于乡土文明在城市时代中复杂的适应关系亟待更深的思索。或许,小说对于乡土精神基因在当下社区生活的有效“移植”的书写,为乡土文明在城市时代中如何更好地适应给出了更加贴近生活现实的方案。
三是在传统文化指引下社区“主人翁”意识迈向成熟的精神蜕变。小说在最后写道:“傍晚的风吹过来,送来植物的香气。周建成深吸一口,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这体现了周建成主动接下业委会主任一职后精神面貌的更新,某种程度上也呼应了“日日新”的题旨。而回溯周建成的精神历程,除了目睹社区大大小小事件对他的精神触动以外,小说还特别营构了其同学陆宗明这样一个崇尚“阳明心学”的形象。周建成对陆宗明相当钦佩,几处提及陆宗明对于他的精神影响。通过陆宗明,周建成间接地接受了“阳明心学”,在精神上不断自我反省,一步步迈向更高的台阶。在小说散点构图的叙事结构下,沉潜着前后一以贯之的精神思想,这关涉到前述的乡土精神基因以及文化传统对当下城市化时代的精神构塑意义。可以认为,周建成社区“主人翁”意识被唤醒的精神蜕变不仅有着现实生活经验积累的准备,更有着深层次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作者曾表示:“优秀的小说在叙事表层下起码有一个文化结构在支撑,比文化结构更深层的是精神结构。”小说通过铺展性的叙事结构与沉潜性的精神结构,展现富于立体感的社会生活空间的精神脉络。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箴言有着历久弥新的精神魅力。小说《日日新》将这句箴言置于社区生活空间场域中进行当代性书写,隐喻作者对其精神力量在现实大地上茁壮成长的渴盼。可以说,对古典传统的承继、乡土文明的守望、社区生活的观照构成了小说三条交相并行的文脉,而无论是其中哪一条文脉,都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历史当中,体现了当下的中国精神,在此基础上,小说为当代社区生活勾画了美好的精神蓝图,呈现了质朴而高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