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观点 >> 若问初心,应知《天晓》前后事

若问初心,应知《天晓》前后事

2022-10-28 10:09:57
浏览量:

徐剑说,“天晓”的意思,出于《庄子·天地》篇的“冥冥之中,独见晓焉”,“在一个民族最关键的时候,当这艘大船将要撞向深渊的时候,总有那些敢于捐躯者、义士、时代的精英站出来,重新把这个民族引向人间正道。”

不出读者所料,此书在结构上再次创新。十天里,从韶山到独秀山。从上海石库门,到渔阳里2号,再到嘉兴南湖红船,以中共一大亲历者、见证者王会悟的见证和回忆为主线,串起中共一大—这一中华民族命运转折点之伟大历史事件的脉络。足迹踏遍中共一大12位(抑或13位)代表出生地,走进滋养童年的山水之间,聆听生命初始的律动,解译成长、理想和个人家国命运的密码。

波澜壮阔的革命史,革命者们碧血千秋的革命路,在作者“四两拨千斤”的结构布局下,一日千年。“红马过河了,李汉俊将手中的红马朝前一推,‘日’字斜跳,跨过了楚河……小卒过河了,一匹野马横冲直撞,会不会被憋死呀?李汉俊书生意气,觉得做事如下棋一样,可以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第三盘残局还未最后落定,军阀宪兵‘砰砰’的敲门声,惊动了正在下棋的李汉俊、詹大悲。”一盘棋走出李汉俊的一生。

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东方破晓的神圣时刻,生命诞生之前,则经山海沉浮之变,天运地气之聚。落于纸上,呈之一书,作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酿胸中之丘壑,走千山万水,批经阅卷史海钩沉,访生者,谒逝者,穿越经年与故人心神相通,条分缕析,方得这一蔚为大观的党史珍籍——《天晓1921》。

“剑胆琴心,纵横捭阖。”与故事的主人高度共情,是徐剑作品特别打动人的密钥。“1901年秋天,陈独秀二十二岁,他想去看看世界……以寻找强国之道……挥手兹别时,故乡在视野里渐行渐远,落成一个小小的墨点……。”

彼时,祖国母亲被践踏得衰朽不堪,千千万万像陈独秀一样的热血青年,留给故乡一个背影,穿枪林,冒弹雨,只为寻求报国之门,强国真理,岌岌可危的覆巢之下,个人安危早已无法顾及。

南湖革命纪念馆一幅油画,“南陈北李”踏雪而去,相约建党,在北国留下两条深深的车辙,这是“伟大的开端”。义乌分水塘,陈望道蛰居老屋翻译《共产党宣言》,从墨水中尝到“真理的味道”,在黑暗中,亮起一盏烛火,为有志青年们照亮前行之路。

上海石库门,十三位青年才俊聚集一堂,用学识、智慧和理想为即将娩出的中国共产党谋划未来。“产房”闯入不速之客,南湖红船就成为摇篮。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十三位中共一大出席者,五个人共一片故乡,个个天纵英才,雄姿勃发。少年李汉俊,天资聪颖,博学多才,精通日、法、英、德四门外语,雄文不绝,辩才无碍。董必武熟读经史子集,聪颖绝伦,才思敏捷。

“国之将亡,小家焉存?”一边是志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毫不畏惧,一边是仁人贤者们为救国有人,或出川资,或激荡思想,不拘一格资助人才。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保存着一张纸条:“刘仁静同学的学费先由我垫。李大钊。”上海贤达为送赴法留学的学生们捐助学费,毛泽东放弃出国机会,“要先把中国的事情搞明白”,即使囊中羞涩,走了这一程,不知下一程的盘缠在哪里,也要赶到上海送赴法同学一程。

为实现救国理想,青年毛泽东饥肠辘辘读书至忘我,兜里空空而行万里路,迎风冒雨为“野蛮体魄”......

如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明知革命就是血雨腥风,依然阻挡不了热血青年追随革命的脚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31万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

面对绞刑架,李大钊字句铿锵:“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李大钊壮烈牺牲,陈独秀连失两个爱子,毛泽东一家满门忠烈,六位亲人为国捐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他们也是常人,有着血肉之躯。喊出“沉浮谁主苍茫”的王尽美,为了表明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决心,把名字由王瑞俊改了过来,“为了咱们共同的事业,我必将尽善尽美。”他对革命挚友邓恩铭说。然而,被毛主席称作“王大耳朵”的王尽美操劳过度,因肺病而逝,为最终没能战死沙场而难以瞑目,临终前像孩子一样攥着母亲的手没有松开,留下家里三代寡妇,两个幼子。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在狱中赋下绝命诗的邓恩铭为了多挽救被叛徒列入“名单”的战友,尽可能为革命保存火种而奔走,不幸被捕入狱,两度组织越狱,救了一部分战友,他最终为了不拖累战友,挺着患病孱弱之躯面向敌人......。和毛泽东一样,何叔衡为了革命,一家人相继入狱,女儿痛失丈夫,自己痛失爱子。行前托六尺之躯,不知有否归期的陈潭秋,今人看当年之书信,只看到革命者的悲壮,看不到焦灼和绝望,从容赴死,“这就是共产党的初心与源头”,作者如是总结。

他们,有着非同常人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无论头上狂轰滥炸,还是地上围剿封锁,革命的意志从未动摇。这,就是共产党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陈独秀高才一世却命运多舛,“本乃国之大鼎,生未能九鼎立国,死则一枕鼎山康庄,东望故园,祈盼一条康庄大道横贯华夏大地。”作者一字一句无不渗透与人物同频共振的激情,深厚高远的语句力透纸背。

出身军旅,剑胆琴心的徐剑书写家国情怀的大题材游刃有余且能直抵精神内核。本书通过一个个人物命运,来生动诠释了何为初心,何为精神。

恩格斯说:“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少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政党是由人创建并组成,这样一群志士们铁马冰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就是政党之精神。将近一个世纪后,百年大党领航人习近平提出并阐释了这种精神—“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引领千军万马走过井冈,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人类战争史之壮举。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他在毛泽东一件穿了二十多年,补了七十三个补丁的睡衣前肃然:百年中国,天运地气都在这件睡衣中。

1893,毛泽东诞辰,1894,甲午海战,中国陷入积贫积弱黑暗之中。1921,天之将晓,却是血雨腥风,乌云笼罩,到1949,晴空万里,彩霞满天。28年,中国共产党,从艰难诞生,到历风历雨,茁壮成长,救祖国母亲于水火之中,而后焕然一新,建立今日之崭新中国。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当年13名才俊,或碧血千古,或入歧路,最后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辉煌时刻的只有毛泽东、董必武。

从13名,到今日之9600万名,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祖国母亲,青春正好。

作为作家,徐剑成果丰硕,曾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鲁迅文学奖等荣誉。导弹和哈达是他的两翼,一边是《大国重器》《大国长剑》《鸟瞰地球》,铁马冰河,国之重器;一边是《东方哈达》《麦克马洪线》《经幡》《金青稞》,雪域高原,阳光普照。如他所说,“战争与和平,导弹与经幡,东风吹起,比翼双飞,送我入文学之天空。”

这次,他欣然受命,聚起满腔热血,抚触党国之摇篮,作家徐剑一如既往地秉承“三不写”---走不到的地方不写,看不到的地方不写,听不到的地方不写,挥洒最真实的感动和汗水甚至泪水,迎风迎雨迎太阳,从独秀山到韶山,踏遍十三位奠基人的故园,有的故居已不存,有的墓前已是荒草萋萋。当年意气风发之少年,挥手作别故里后,十人几无一人还。先人若九泉有知,亦应欣慰,后人不忘。谁想,百年后,有人代他们重回故里,一步一望。作家用心灵感应先人之壮怀气魄,用丹轩妙笔将感动感慨绘诸纸上,为后来之党人,为十亿之国人还原我党娩前之神圣,述前人之志,壮后人之魄。

《天晓1921》组稿于建党百年之际,成书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所作报告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开题,意在号召全党,享今日之盛,更应不忘当年之初心,应缅怀那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诞生成长路。

身在百年大党,有幸一睹此书,方知来自何处,未来将去往何方。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