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大道通过兰溪桥,跨过红旗河,到金域蓝湾一期门口,有一棵高大的黄葛树。
兰溪桥很小,不足100米长,而桥面也只有10米左右宽,车单向行驶进入小区,要到西门才能出去。桥两侧的人行步道却十分宽敞,人走在上面,听得见红旗河哗哗的流水声,如果是傍晚,那蛙鸣如高处的石头坠入水中,东一处西一处地响起,仿佛给河面打上一个又一个又黑又重的顿号。
在黄葛树下,是一块青石铺成的坝子,坝子的中央置有一盘小水池,假山上面长满了灰灰绿绿的青苔,嫩绿的水草从石缝中伸出头来,一只蜻蜓正好落在草叶上,而展开的翅膀如直升机的螺旋桨一样不停地扇动着。
沿着一条小路,走出去不到20米,在郁郁葱葱的柳树和香樟树之间,摆满了小桌子小板凳,不同年纪的老年人在这里打麻将、斗地主或者喂肥羊,打牌的人一桌3到4个不等,而围观的人往往有十几个,把河边弄得好不热闹。
这一带除了柳树和香樟树,还有桂花和一丛丛竹林,树根上种满了常青藤、麦冬、九里香和芨芨草,也有地丁、车前子、蒲公英以及许多不知道名字的野草。尤其是那摇曳多姿的蓝花楹,在高处的风中亮晃晃盛开,惹得各种各样的鸟儿在树枝上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
蝴蝶总是人类的朋友,有花花草草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少不了蝴蝶的飞舞。而黄葛树四周翩翩起舞的蝴蝶如飞翔的花朵,把人们的眼睛照亮了。
你看,有一只蝴蝶落在卖菜老人的头上,而老人手中的红汗菜上面不仅停着一只青蛾,还有一只七星瓢虫正在来来回回爬个不停。
卖菜老人总是一大早就来到黄葛树下,把自家泥巴里种的南瓜、紫茄、青椒、红薯、黄瓜、白菜、黑豆……一字儿排开,那些瓜果蔬菜新鲜得很,菜叶上还挂着刚刚睁开眼睛的露珠,阳光在一大堆蔬菜上晃来晃去,买菜的人来了提着喜欢的菜又走了,高高的菜摊渐渐地矮下去,而笑容却爬上了卖菜老人沟壑纵横的额头。
卖菜老人为自己的南瓜、紫茄、青椒、红薯、黄瓜、白菜、黑豆……感到无比的骄傲。
而他也为自己能碰上这个好地方开心,简直就是身处景区,连他自己和一大堆瓜果蔬菜也成了这里的游客。
似乎人们特别钟情于他的农家蔬菜,每天都不够卖,有时候甚至是一抢而空。
当他卖完了菜,并不急于离开,而是把背篓和微信收款码摆在原地,人却绕河边看风景去了。
这个时候,买菜的人望着空背篓和绿色的微信收款码发一阵呆,埋怨卖菜老人菜好却不够卖,然而也不急于走开,伸长脖子,望望黄葛树上摇动的树枝,一不小心,一团白色的鸟粪就掉到了脸上或者是脖子上,其他看到的人就哈哈哈一阵狂笑。而得了鸟粪的人从荷包里取出餐巾纸,一边使劲地擦,一边笑嘻嘻骂上一句:“背时的老头,人到哪儿去了?”
而卖菜老人还在看风景,过了桥,看见碗口大的白玉兰月亮一样挂在树梢上,呆呆地看了半天,也不明白这花怎么就开得这么厉害,这么霸气,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
当卖菜老人终于回到卖菜的地方,背篓和微信收款码安安静静地等着他。同时等着他的还有他的儿子,在商贸城卖瓷砖,房子就在金域蓝湾一期,虽然他知道他爹不会留下来,但他总是来看一眼,说炖了猪蹄子什么的,喝上一杯再走。卖菜老人就说,不了,回去还有事,明天还要来呢。而真正留下来走进儿子的房子,是过年那天,高高兴兴喝一杯,给孙子发个大红包,初一天仍然守着菜摊,他内心想,绝不能让买菜的人失望啊。
卖菜老人在自己的泥巴地里,把黄了的菜叶剔了又剔,稍有破损就留着自己吃,他总是觉得自己的菜一定要配得上那里的风景,也要配得上城里人的好心情。
老人的菜地沿着屋后的山,一字儿斜向半山腰,千奇百怪的石灰石如恐龙骨架一般成为菜地的栅栏,豌豆花、胡豆花就明晃晃开在栅栏中央。
挑一担粪水从老屋上坡,一直到菜地的最高处,来来回回得半个多小时。再加上松土、除草、杀虫一揽子事情,差不多一个小时都不够用。做完这些,老人并不急于离开,他放下手中的活计,坐在菜地边的一块巨石上,背着青翠的菜畦,面向辽阔的天空和大地,他露出了一脸微笑,甜而开阔的笑。
一坐就是大半天,他看见小河上的桥,想起了自己的老伴。老伴走在前面,他紧跟着,各人挑一担子萝卜、莲花白、莴笋到城头去卖。老伴个子小,却壮实,槐花白的脸膛上总是笑吟吟的。河还是那条河,桥还是那座桥,可物是人非,老伴走了已经十多年了。虽然病得突然,可怪还是要怪老伴疼钱,舍不得去大医院下狠心治,活生生上了黄泉路,让老人悲痛欲绝,孤苦地守护着老屋和这些菜地。儿子再三劝说,老人也不愿意离开这里,大城市再好,可老伴的一切都在,她睡过的床、吃过的碗、拿过的筷子、走过的桥、下过的河、爬过的坡、坐过的石头、上过的坎……历历在目,睹物思人啊。
所以,老人下定决心一定要种好菜、守好屋,把菜挑到城里面去卖,沿着曾经和老伴一起走过的路,来来回回,仿佛曾经的人又浮现在眼前了。
菜好,心情好,就连他的衣服也穿得整整齐齐,头发也洗得干干净净,说话也客客气气,满脸的皱纹也漂漂亮亮。他想,城里面卖菜的地方风景那么好,是他和他的菜福气不错呀,一定要争个好面子给城里人看。
的确,这里是好风景,当卖菜老人在一大堆瓜果蔬菜面前一站,这里的风景就更加迷人了。
作者廖选勇,男,汉族,现居重庆。笔名:也夫、阿普等。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荣昌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