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蓝的思想随笔集《寸铁笔记》,像极了一棵根深叶茂、繁花累累的高大桂树。用蒋蓝的话说,“二十岁的我就在笔记里记录,到今天坚持了三十年”。就是说,这棵树已经扎根土地生长了30年,三十而立,“我自诩这是一本我在这个年龄可以站直的书”,言辞之间,可见作家对这棵树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寸铁笔记》内容广博,浩瀚苍茫,涵盖历史、社会、自然、人生、中外文化等多方面随想。读者诸君可以从任何一页进入,也可以从最后一页倒读到开头,在字词的缝隙里,在遍布黄金的沙滩上随意捡拾,金句妙语俯拾即是,无不闪耀着夺目光泽。不过在我看来,从头至尾的沉浸式的阅读,更能体会到《寸铁笔记》的绵密质地,那确实是一棵蓊郁巨树,枝上开花又结果,树干上披覆着青苔,长着槲寄生植物,垂挂着藤蔓。或者说,那是一张结实无比的巨网,网上缀着珍珠和火焰,还有短刀和旁逸斜出的流苏。一言以蔽之,充满危险的美感与力量。
美与力量,本是相辅相成的存在。没有力量的支撑,美会显得空洞;没有美的点缀,力量也会变得粗糙无趣。《寸铁笔记》在这二者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和谐共振,此外,文本的创新性、深邃性、延展性三个向度的糅合,实现了高标独立的诗性表达。书中散落的珍珠数不胜数,有的让人眼前一亮,有的令人情怀炸裂。如蒋蓝所言,这是一本“立起来”的书,经历长久酝酿,桂树一旦暴吐浓香时,每一粒金蕊都携带春日(年少)的风、夏天(中年)的雨、秋天(壮年)的阳光。无数断片像一簇簇火焰,洋溢着才华激情,瞬间便能点燃读者,又像一双双御风而行的翅膀,掠过斑斓云朵,带着阅读者一起飞翔。那些诗性十足的言说,意境深远,无法解释,它们美得奇异,又深邃迷人,是适合吟诵的长短句;它们是芳香的种子,播撒到空中,具有烈酒的浓度,浅抿一口,也有微醺的致幻感。
非常亲切的是,读《寸铁笔记》时,多年前阅读蒋蓝诗歌的感受又回来了,那种熟悉的柔中带刚的力量,武与舞的混成体。如果说有灵且美是《寸铁笔记》的艺术向度,那么在这部书的阅读之旅中,读者会不时撞见凌空劈来的飞刀,这便是本书的精神向度:力量。就是说,锋利与优美共舞,美妙的文字闪耀着寒光,变成刀——不是长刀,是锋利的短刀,瞬间出手、直击要害,突兀地插入事物内核。
断片式文体,不仅发轫于古希腊罗马先哲,在中国散文的源头也早已有之,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道德经》《韩非子》等,大多由精妙短章组成,具有深邃广博的思想。这种文体到了蒋蓝手里,简直游刃有余。这跟他的诗人禀赋是分不开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人更是语言的炼金术士。语言精练、提纯至极,寸铁便成为寸金,成为宝石和钻粒。因此,《寸铁笔记》具有超强的浓缩性、凝聚力、战斗力。读《寸铁笔记》,我常觉得,蒋蓝不是在描述、而是在穿透客观世界,他以独特的洞察力和艺术表达,完成犀利的解构和解剖,呈现思想碰撞的铿锵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