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道光壬辰仲冬,红毛英夷船一驶入乍浦,登岸者十余人,求就地贸易。时海口戒严,署统军伊公,授兵登陴,禁之不得入城内。逾数日始去。先君子方抱病讲舍,谓夷情贪狡,虑萌窥伺之谋,宜预为筹备。因命金镜取焦里堂先生所撰《神风荡寇》二记,及壮烈伯李忠毅公行状,附以林敬亭、吴碧崖两提军,《舟师绳墨》、《水师要略》各种,合为一编,以便循览。
本年六月初八日,夷匪二十六艘,袭攻定海县城,踞之。江浙各口岸,处处防守。沿海居民,流离失所,一日数惊。因检是册,重加点阅。未及终卷,而二十四日,复有一夷船乘风突入。统军长公率师御于海岸,自午至酉,各施大炮百余,几破其舟,始转帆遁去。
大江以南,风气柔脆。二百年来,民不知兵,士不习战。猝遇寇氛,则比户惊迁,闻风波靡。今日建旄开阃,如李吴诸公之实心任事,固不乏人。而儒生读书经世,怀投笔请缨之志,以效同仇敌忾之诚者,宜讲求有素,庶不致临事而彷徨失措也。庚子六月二十七日。
译文
道光壬辰年(1832年)十一月,英国红毛夷人的船只突然驶入乍浦港,十多名夷人登岸,请求在当地进行贸易。当时沿海口岸已全面戒严,代理统军伊公下令士兵登上城墙防守,禁止夷人进入城内。僵持数日后,夷船才离开。我的父亲当时正抱病在书院讲学,认为夷人贪婪狡诈,担心他们暗藏侵略野心,应当提前筹备防务。于是命我整理焦循先生所著的《神风荡寇》两篇记录、壮烈伯李忠毅公(李长庚)的生平事迹,并附上林敬亭、吴碧崖两位水师提督的《舟师绳墨》《水师要略》等著作,合编成册,以便随时查阅参考。
今年(1840年)六月初八,二十六艘英国匪船突袭攻占定海县城,盘踞不退。江浙沿海各口岸处处加强防守,百姓流离失所,每日多次惊惶逃难。我因此重新翻出当年编订的防海资料,反复研读。然而尚未读完,六月二十四日又有一艘英船乘着风势突袭港口。统军长公率军在海岸迎战,从正午鏖战至傍晚,双方各发射百余枚炮弹,几乎击沉敌船,英船才调转船帆逃遁。
江南地区民风向来柔弱,二百年来太平日久,百姓不懂军事,士人不习战事。突然遭遇外敌入侵,家家户户惊慌逃难,听闻风声便溃散奔逃。如今虽有许多如李、吴诸公这般实心任事的将领担任统帅、镇守海疆,但读书人若心怀投笔从戎、报国抗敌之志,更应平日潜心研习军事策略。如此才不至于临敌时手足无措,空有热血却无对策。庚子年(1840年)六月二十七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