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文讯 >> 第七届雨花写作营结业仪式暨第二期改稿会在南京举行

第七届雨花写作营结业仪式暨第二期改稿会在南京举行

2023-12-15 14:33:38
浏览量:

12月9日,第七届雨花写作营结业仪式暨第二期改稿会在南京举行。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雨花》杂志社主编朱辉,《当代·诗歌》执行主编商震,《长城》主编李秀龙,《边疆文学》主编潘灵,《山花》主编李寂荡,《安徽文学》主编李国彬,《十月》主编助理谷禾,《长江文艺》副主编喻向午,《散文·海外版》执行主编王燕,《上海文学》副主编来颖燕,《钟山》编辑部主任李祥,《扬子江诗刊》编辑部主任白小云出席结业仪式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会议由《雨花》副主编育邦主持。

朱辉对本届写作营的培训情况进行了总结。“雨花写作营”自设立以来,组织了18场高水平的改稿会,计有182人次参加了写作训练,成为江苏省作协培育江苏青年作家队伍、推动江苏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他希望学员在创作时,要善于抓住人类情感的最大公约数;投稿时,要结合刊物标准和作品自身的特色,做到有的放矢。“决定作品生死的,不是刊物主编,而是作者自己。”他鼓励学员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要多读经典作品,好的作品要反复读,这样才会在创作上勇猛前进。

学员代表郭幸发表感言,感谢江苏省作协、《雨花》杂志社为江苏青年作家搭建这一平台,经过写作营的训练,老师们的批评教诲、表扬鼓励均已铭记于心,将努力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实现创作自觉的青年作者。

结业仪式之后,各位主编、编辑就学员提交的作品,结合他们的创作个性,对作品提出了很多细致、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并就文学创作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谷禾鼓励学员们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文学认知,通过练笔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写出反应现实生活的具有艺术性的作品。在点评学员的诗歌作品时,他建议青年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生命经验付诸于具体的事物,以独特的想象力创作出有朝气、有冲劲的诗歌作品。

王燕认为散文应将过去的生活体验与记忆展现出来,将其中的痛苦和裂变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她对学员们的散文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将每篇文章的优缺点一一罗列,鼓励学员们在写作中要有胆识,敢于挖掘深刻的、独特的情感,才能写出有境界、有气象的散文。

喻向午肯定了学员作品的语言、情感表达和完整性,同时强调了小说叙事格局的拓展、人物塑造的深刻和独特性,由此才能写出有价值、有艺术性的小说。

李国彬点评的几篇小说都具有悬疑元素,他对作者们有意识创造悬念、引导读者思考的魄力予以表扬,同时提醒在创作中切忌过度解释,适当留白,对于非主要角色通过标签、形式赋予其典型化的特征和新鲜感,更有利于此类小说的节奏把控。

来颖燕热切肯定了打动自己的小说作品,带领全体学员们一起细读小说,探索在小说的推进中,如何找到情绪与情节的制衡点。

商震称自己点评的三组诗歌均是稳稳当当地叙事、端端正正地抒情,文字、结构、程式上都较为成熟,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缺少起伏、平面化、缺少现场感、过度抒情等。

李秀龙肯定了江苏青年作家的基础素质,尤其是语言和节奏把控,但对于人性内涵的审视和深刻挖掘仍然不够,如何从浅层思考走向深度剖析是阅历尚浅的青年小说家需要考量的问题。

李寂荡强调了讲故事与写小说的区别,单纯追求好读与轻盈是不够的,文学所追求的陌生感需要更加精心的设计与细致的刻画。

潘灵要求学员用一分钟阐明自己小说的内核,如果在下笔前没有明确的思考,小说必然会缺乏内部推动力,缺少明晰的线索与逻辑关系。

李祥认为小说结构不应过于松弛,人物太多也会令小说显得过于松散,学员们应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追求更加成熟的叙事。

白小云提醒学员在诗歌创作中要注意语言、结构的丰富性,以及用词的准确性,写诗歌应当惜字如金,每一个字都应尤其独特价值。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