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观点 >> 《幸福的种子》:找寻独属于个人记忆的故乡和归属感

《幸福的种子》:找寻独属于个人记忆的故乡和归属感

2024-06-24 10:48:02
浏览量:

找寻独属于个人记忆的故乡和归属感,是人们内心最温暖的存在。青年作家孙全鹏继短篇小说集《幸福的日子》之后,出版了长篇小说《幸福的种子》。《幸福的种子》继续关注作者所打造的文学地标“将军寺村”的日常生活。新一代年轻人走出家乡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然而他们的内心缺乏一种归属感。家乡的土地上藏着“幸福的种子”,只有经历过“返乡”,才会寻找到真正“幸福的种子”。明晰的奋斗与朦胧的爱情交织在一起,“将军寺河”抚慰着年轻人的心,它以宽容积极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小说增添了几分温柔敦厚的色彩。

“幸福的种子”需要努力寻找。作家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勾勒了珍珍、麦子、河生和小玲的奋斗历程,避开浪漫主义温润式刻画,作家毫不留情地点明人物前进道路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坎坷,并如实刻画出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动态。故乡的土地孕育健康的灵魂,纯真和含蓄是将军寺村村民特有的传统理念。整部小说运用了第三人称视角,带领读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身处同样的空间中,人物自身寻求相遇之外,作家有意设计珍珍、麦子、河生三人在城市中偶遇,感情的暗波涌动。对于身处异乡谋生的“外来者”而言,找到同乡人意味着多一份温暖,而对三人而言,更多的是愧疚。作家通过隔绝三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刻意营造对爱情懵懵懂懂不分界限的状态。小说的结尾描绘了珍珍和河生二人对望的场面,作者留下了空白,需要读者进行想象,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安土重迁的精神与作家笔下的人物选择返乡的经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根的观念使得人们对家乡的土地有着更多的留恋和幻想。无论身处何地,回归家乡,双脚踏在家乡的土地上,归属感才会涌上心头。而水,具象化为“河”,是一个村落得天独厚赖以生存的源头,因此,水与土地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孙全鹏在《幸福的种子·后记》中说,他对父亲口中村前的南河——“将军寺沟”感到很神奇,六岁的他不明白弯曲的小河与地图上的一条曲线的关系。

在小说《幸福的种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将军寺河的文字,“将军寺沟”以“将军寺河”的面貌呈现出来。“围绕着整个将军寺村通向远方”的将军寺河,被称为“大地的血液”,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将军寺人,作家将将军寺河描绘为通往世外桃源的道路,充满魅力和神秘色彩。河中生长蒲苇和荷花,两岸是各种花草,旧时的达官贵人选择此地作为墓地,村头的冢子便是明证。一方面,将军寺河承载着众人的记忆,将所有的欢乐和悲痛吞下带往远方。将军寺河随着人物的情感,流动或快或慢,声音或高或低。不同于孩童时期在将军寺河边刮树皮、点燃野草的快乐,即将前往省城求学的麦子坐在河边多了几分不舍,夕阳下的将军寺河仿佛披着金黄色的轻纱,慢慢流动的河水抚慰着少年的心。面对哺育和流淌着生命的这条河,珍珍将对逝去母亲的所有遐想和怀念都掷入河水中,思念母亲时,河水流得很安静,珍珍将所有想说的话都告诉了河水。夜晚的河水“低声呜咽地推着苲草向前流”,河生的影子在珍珍的心里“蹲着”,河水知晓珍珍内心的所有秘密。另一方面,将军寺河锻造了将军寺人包容善良的性格,给予一代又一代将军寺人生的希望,它代表着前进的力量,指引人们幸福地走下去。“河生”寓意“河的儿子”,他的性格似水一般温柔且坚毅,回到将军寺河是他命定的归宿。顺着将军寺河看到邻省的高楼大厦是河生走出村子的契机,麦子与三老太爷在河边下的棋得到“变”的启发,珍珍望着河仿佛望着自己的母亲……亘古不变的将军寺河有着对一代又一代将军寺人无私的爱。

河流不仅是文明的发源地,在作家笔下,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个人的记忆。将军寺河作为乡村的代表,是留守乡村的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是外出务工的人们的精神寄托。从河流意象所蕴藏的乡情出发,故乡的河流一般都和离乡游子的怀乡情结有着深刻关系,读完整部小说,再次读到“弯曲的小河与地图上一条曲线关系”时,内心不免产生一种迫切的、不容置疑的、想要回到家乡看一看的冲动。

世事变幻莫测,人生千姿百态,但家乡带给我们的归属感永远不会忘怀。在前行时我们不妨回头看一看“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尽最大的能力去赞美她、装扮她。作家也在热情真诚呼吁: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吧!在家乡的土地上能够找到“幸福的种子”——找寻独属于个人记忆的故乡和归属感,这也是作家孙全鹏通过文学地标“将军寺村”向我们传达独特文学价值观的核心所在。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