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散文 >> 恽敬《张皋文墓志铭》

恽敬《张皋文墓志铭》

2025-05-12 13:34:39
浏览量:

原文

张皋文,名惠言,先世自宋初由滁州[1]迁武进,遂世为武进人。曾祖采,祖金第,父蟾宾,皆县学生。母姜氏。皋文生四年而孤,姜太儒人[2]守志,家甚贫。

皋文年十四,遂以童子[3]教授里中。十七补县学附生[4],十九试高等,科廪膳生[5]。乾隆五十一年[6],本省乡试中式[7]。

第二年赴礼部会试,中中正榜[8],例充内阁中书[9],以特奏通榜[10],皆损罢。是年,考取景山宫官学教习[11]。五十九年,教习期满,例得引见,闻姜太孺人疾,请急归,遂居母丧。嘉庆四年[12],今皇帝始亲政,试天下讲士加慎,皋文中式。时大学士大兴朱文正公珪为吏部尚书[13],以皋文学行特奏,改庶吉士[14],充实录馆纂修官[15]、武英殿协修官[16],盖皋文前后七试礼部而后遇,年三十有九矣。六年,散馆,奉旨以部属用,文正复特奏,改授翰林院编修。七年六月辛亥,以疾卒,年四十二。

皋文清羸[17],须眉作青绀色[18],面有风棱[19],而性特和易,与人交,无贤不肖皆乐之,至义之所在,必达然后已,其乡试中式,文正以侍郎主考,皋文自出其门,未尝私求见以所能自异,默然随群弟子进退而已。文正潜察得之,则大喜,故屡进达之[20]。而皋文龂龂以善相诤[21],不敢隐。文正言天子当以宽大得民。皋文言国家承平百余年,至仁涵育[22],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于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23];文正言天子当优有过大臣,皋文言庸猥之辈[24],幸政通显,复坏朝廷法度,惜全之,当何所用?文正喜进淹雅性之士[25],皋文言当进内治官府、外治疆埸者[26]。与同县洪编修亮吉于广坐诤之[27],亮吉后以上书不实,遣戍,赦归田里,皋文则竟死矣。

方皋文为庶吉土时,今皇上加上列至尊号[28],盛京太苗旧藏宝[29],例遣官磨治[30],篆所加尊号,刻入之。皋文以能篆书,受廷推,言于当事者:宜自京师下所司等上上玉[31],刻成,遣使奉藏,其旧藏宝不得磨治。当事者以为然,格[32]于例不果奏。又言于当事者:“翰林院乃皇帝侍从,奉命篆列圣宝,宜奏请驰驿[33],不得由部给火牌[34]。”亦格于例,不果奏。已而叹曰:“天下事皆如是耶?吾位卑,能言之而已。”

皋文善书,初学李阳冰[35],后学汉碑额及石鼓文[36]。尝曰:“少温言篆书如铁石陷入屋壁[37],此最精晋书篆势,是晋人语,非蔡中郎语也[38]。”少为辞赋,尝拟司马相如、扬雄之言[39]。及壮,为古文,效韩氏愈、欧阳氏修。言《易》主虞氏翻[40],言《礼》主郑氏玄[41]。始至京师,与王灼滨麓[42]、陈石麟子穆及敬最友善[43]。尝曰:“文章末也[44],为人非表里纯白,岂足为第一流哉[45]?”

皋文娶于吴,子成孙,女适国子监生董土锡。铭曰:

车揱马攻驾千里[46],隆隆之轮踬于阤[47]。勿乎皋文谁讯此[48],铭之幽扃俟来祀[49]。


注释

[1]滁州:州名,治所在今安徽滁县。武进:县名,今属浙江常州。

[2]太孺人:犹言“太夫人”,对长辈妇女的尊称。“孺人”是明清时七品官之母或妻的称号,也用为妇人的尊称。

[3]童子:此处犹言“童生”,即参加过生员(秀才)考试而未考取的人。

[4]附生: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代时为正式生员名额之外的附学生员,清代则生员也称附生。

[5]廪膳生:生员名目之一。清代经岁科两试,名次列在一等前列的,才能取得廪膳生名义。每月都有粮食补助,并有一定的职务,如检查童生的冒名顶替等弊。又称廪生,取得廪生资格称“补廪”。

[6]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

[7]中式:考取。

[8]中正榜:科举考试礼部会试的名目。

[9]内阁中书:官名,清代内阁置中书若干人,掌记载、缮写、翻译等。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

[10]通榜:唐代开榜,因其人有名气、不问成绩如何而录取的,称“通榜”。清代已无通榜制度,这里是指有人特地上奏朝廷请求给予官职。

[11]景山宫官学:清代内务府佐领以下子弟的学校,址在北京景山。教习:学官名。一般教师。

[12]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

[13]大兴:县名。今属北京市。朱珪:字石君,号南崖先生。乾隆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正。

[14]庶吉士:清代翰林院设庶常馆,选新进士之优于文学书法者,入馆学习,称庶吉士,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授以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称为“散馆”。

[15]实录馆:机构名。专门修撰每个皇帝统治时期的编年大事。

[16]武英殿:清宫殿名。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殿左右设修书处,凡官修书籍都在此校刊装潢。

[17]清羸(léi):清瘦,瘦弱。

[18]绀(gàn):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

[19]风棱:犹“风骨”。

[20]进达:荐引给上面。

[21]龂龂(yín):争辩貌。诤(zhèng):直言争辩。

[22]涵育:滋润化育。

[23]伸:伸张、主张。肃:严肃、严厉。

[24]猥(wěi):鄙贱、污秽。

[25]淹雅:渊博而高雅。

[26]埸(yì):疆界。

[27]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嘉庆时上书批评朝政,言词切直,当权者认为其辞不符合事实,遣戍伊犁,不久赦还。

[28]列圣:各位已死的皇帝。

[29]盛京:清留都,即今辽宁沈阳市。藏宝:此指以前各位皇帝用过的珍宝物品。

[30]磨治:因为以前皇帝用过的物品上面都有当时的帝王尊号,如果再加封尊号,就要把以前刻写的尊号字迹打磨掉,重新刻写。

[31]上玉:上等的玉。

[32]格:被阻遏。不果奏:奏请没有成功。不果,没有成为事实。

[33]驰驿:官员因急事奉诏出京,由沿途地方官府供给夫马粮食,称驰驿。

[34]火牌:符信的一种。奉差官役沿途凭牌领取口粮。多由兵部发拨各省督抚提镇应用,年有定额。

[35]李阳冰:唐代书法家,善篆书。

[36]碑额:碑头题字。石鼓文: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在十块鼓形的石上各刻四言诗一首,字体为秦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

[37]少温:李阳冰,字少温。

[38]蔡中郎:汉代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曾在董卓手下任左中郎将,故后世称蔡中郎。

[39]司马相如:汉文学家,长于辞赋。扬雄:汉文学家,辞赋成就与司马相如并称。

[40]虞翻:三国时吴国经学家,尤精于《易》的研究。

[41]郑玄:东汉经学家。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学称郑学。

[42]王灼:字悔生,号滨麓,安徽桐城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

[43]陈石麟:不详。

[44]末:非根本的,微不足道的。

[45]第一流:犹言第一等。见《世说新语·品藻》刘惔语,是评价人物的话。

[46]揱(xiāo):削尖之貌。指车轮的辐条聚向轴心时是越来越细尖。攻:坚固。

[47]踬(zhì):被绊倒。引申为事不利。阤(zhì):山坡,阪。

[48]勿乎:即“勿勿乎”,勤勉不息貌。讯:问。

[49]幽扃(jiōng):犹言幽户,幽地。指幽暗的地下。扃,门户。俟(sì):等候。祀:年。这句是说铭文写好后,要等明年刻石埋于墓地下。


译文

张皋文,名惠言,祖上自宋朝初年从滁州迁居武进,世代定居于此,成为武进人。曾祖父名采,祖父名金第,父亲名蟾宾,均为县学生员。母亲姜氏。皋文四岁时丧父,母亲姜太孺人守节抚养,家中极为贫困。

皋文十四岁时,便以童生身份在乡里教授孩童。十七岁补录为县学附学生员,十九岁考取高等成绩,成为廪膳生。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本省乡试中举。

次年赴京参加礼部会试,考中中正榜,按例应授内阁中书之职,但因“特奏通榜”制度影响,原有职位皆被取消。同年,考取景山宫官学教习。五十九年(1794年),教习任期届满,按例可受皇帝接见,却听闻母亲病重,急忙请假回乡,随后为母守丧。嘉庆四年(1799年),新帝亲政,以格外慎重的态度开科取士,皋文终于进士及第。当时大学士朱珪(谥文正)任吏部尚书,因赏识皋文的学问品行,特奏请改授他为庶吉士,并任实录馆纂修官、武英殿协修官。皋文历经七次礼部考试方得重用,此时已三十九岁。六年(1801年),庶吉士散馆后本应授六部属官,朱珪再次特荐,改授翰林院编修。七年(1802年)六月辛亥日,皋文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二岁。

皋文身形清瘦,须眉呈青绀色,面容棱角分明,但性情温和,与人交往无论贤愚皆能融洽。然遇道义所在,必据理力争直至分明。当年乡试中举时,主考官朱珪身为侍郎,皋文虽出自其门下,却从不私下求见以显特殊,只默默随众进退。朱珪暗中观察后大为赞赏,故屡次提携。而皋文亦直言敢谏,对朱珪从不隐晦己见。朱珪主张“天子当以宽大得民心”,皋文则驳道:“国家承平百余年,仁德教化远超汉唐,然官吏百姓久习宽大,奸邪之辈趁机滋生,当严明刑罚以肃清内外政风。”朱珪认为“天子应优待有过失的大臣”,皋文反诘:“庸碌猥琐之人侥幸高位,败坏朝廷法度,若一味姑息,留之何用?”朱珪偏好提拔博雅温厚之士,皋文却主张应选拔“善理内政、能安边疆”的实干之才。他甚至在公开场合与同乡洪亮吉激烈争论,后洪亮吉因上书言事获罪流放,遇赦归乡,而皋文则已早逝。

任庶吉士时,适逢皇帝加尊号,需派人至盛京(今沈阳)磨改太庙旧宝,篆刻新尊号。皋文因擅篆书被推举,却建言:“当从京师选用上等玉石刻成新宝,遣使供奉,旧宝不可损毁。”此议因不合旧例未被采纳。他又提议:“翰林乃皇帝侍从,奉命篆刻列圣宝印,应奏请使用驿马快道,而非由吏部发放普通通行凭证。”此事同样因惯例受阻。皋文叹道:“天下事皆如此吗?我位卑言轻,只能尽此心意罢了。”

皋文精于书法,初学唐代李阳冰,后研习汉碑篆额与石鼓文。曾言:“李阳冰称篆书如铁石嵌入墙壁,此语实为晋人论篆书风骨,却被误传为蔡邕之说。”少年时作辞赋仿效司马相如、扬雄之风;成年后作古文则师法韩愈、欧阳修。治《易》专主虞翻之注,研《礼》独尊郑玄之学。初至京师,与王灼(字滨麓)、陈石麟(字子穆)及我(恽敬)交谊最深。他常说:“文章终究是末节,若为人不能表里纯正,岂配称第一流?”

皋文娶吴氏为妻,有子成孙,女嫁国子监生董士锡。铭文曰:

骏马坚车欲骋千里,巍巍巨轮终陷崎岖。呜呼皋文!谁解此中深意?镌此铭文于幽壤,以待后世知音。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