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观点 >> 《羊毛苹果》:“边缘者”与来自苹果的馈赠

《羊毛苹果》:“边缘者”与来自苹果的馈赠

2025-04-16 13:38:45
浏览量:

《羊毛苹果》是作家崔曼莉的中篇小说新作,首发于《天津文学》2024年第11期,后被《小说选刊》2024年第12期转载。《羊毛苹果》是一个聚焦于情绪困境的故事,不过,它并未执着于直白地书写痛苦,而是先带给我们一个不太寻常的女主角海海,一个并不完美,甚至有着太多缺陷的人。“羊毛苹果”这一题名,来自海海在经历了茫然、受霸凌、寻找解决之法后所收到的一份“礼物”,这份特别的礼物带来的几乎只有失落。

故事要从海海的失业说起。毕业后不想顺从父意专升本的海海选择去做自己较为擅长的美甲师工作,却因父亲认为“不体面”而被搅黄。绝望之下,海海转投网络聊天室倒苦水,在网络上,海海遇见了三个“有故事的人”,并在其中一位的引路下,改行学做“插画师”,经历了与从前一样的挫败,在万念俱灰下求助网友“流光”,事情得到解决,海海却在此之后失去了流光的消息。

流光的出现是作家设置的对照组。海海如一株野草般肆意生长,时有风雨飘摇,而流光则拥有近乎完满的家庭和人格。二人的相遇始于海海赠给她一杯“羊毛咖啡”,随后却因流光未回赠游戏中的虚拟礼物而被海海“拉黑”,与她断绝网络关系。当海海再次陷入困境时,流光依然不计报偿地帮助了她。最终流光彻底离开海海,消失在网络中,颇有武侠小说中侠女远走天涯的意味。

小说具有强烈的现代感,但崔曼莉并未将都市故事的书写落入五光十色之中,而是专注于社会的某个特殊群体,即当代社会的“零余者”们,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问题,如情感、沟通、自我等,并寄托在最习见的事物上。礼物是小说中的一条隐线,屡屡影响友谊的走向,联结着人与人的情谊,本来是由关系生成的果实,但在海海的故事中,因果被倒置了。海海极端重视“礼物”,这在故事的展开过程中向我们印证了它们本质的无足轻重。迟至小说尾部,作为礼物的“羊毛苹果”终于显山露水:海海在失去了两个利好于她的朋友后,得到了清水君送她的礼物,是由去年攒下的旧礼盒和海海自己购买的苹果组合而成的,旧礼盒在累月的存放中早已褪色,与流光的仗义相助相比,这份“羊毛苹果”更加廉价、荒谬和黯淡。正是这种对不被重视的恐惧,使她紧握住这份羊毛般轻浮的“礼物”,而失去了珍重的友谊。作家巧妙地将悲剧内核融入平淡之中,在行文中始终给人以缓慢而有力的心绪颤动,这正是来自她对真实生活的仔细观察与着力塑造。

故事中的海海缺少对“关于他人的痛苦”的同情。故事结尾,海海终于体会到了只沉浸于自我,而与他人和社会隔绝。伤害友好,冷淡亲昵,这何尝不是一种“社交障碍症”?在海海看来,她的行动是在维护自我尊严,却不可避免地在这种自我保护中产生了左右互搏,到底什么才是伤害?为什么从不对朋友的痛苦产生追问?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到底凭何维系?这些问题,让人在阅读后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小说结束于苹果被重新拾起来的时刻,这个恰到好处的停顿正是故事的高潮之处。海海感受着手中的苹果,它是如此地坚硬,带着粗糙的质感。在古希腊神话中,“金羊毛”与“金苹果”都是引人争夺的对象,但此处的羊毛苹果却只是廉价的回赠。结尾处海海捏着苹果的停顿也耐人寻味,在自我内心的孱弱下,苹果的“冷冰冰”与“坚不可摧”,象征着人与人复杂的交往关系中内心的坚硬与距离。

直到小说的结尾,我们才知道海海的真名是“陈思男”,家庭问题作为故事的引线,一枝动而百枝摇,牵扯出了后面的起伏波澜,但家庭问题并不是海海困境因素的全部。作家在生活一隅纵横用笔,留给读者太多隐于不言、细入无间的微妙处,留白带来了小说的创作美感,自然也留下某些未被言明的遗憾,不过,正像小说最后海海的成长一样,她打开了自我,尝试着去体悟他人的痛苦与困境,面对海海的生活起伏,我们也永远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更多,思考更多。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