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观点 >> 《玫瑰香飘博格达》:爱在天山南北的玫瑰芬芳中

《玫瑰香飘博格达》:爱在天山南北的玫瑰芬芳中

2025-07-30 11:30:32
浏览量: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生命中总是充满别离,乖蹇的命运经常令有情人天各一方,彼此错过而不能聚首。杨志军中篇小说《玫瑰香飘博格达》讲述的就是一个发生在天山南北的别离与寻找的故事。故事由两条脉络交错并进:一条脉络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丁蛋儿在酒泉加入西进骡马大队,随解放大军进入新疆。为了营救被扣押的新疆民族军向导,他和连长范义到国民党军队中要人,却差点被国民党军队出卖给土匪。范义与向导逃脱,丁蛋儿则被塔拉斯等人救回部队。另一条脉络是,丁蛋儿的恋人葱儿得不到丁蛋儿的来信,只身前往新疆寻找,她来到一个又一个团场,却不知道丁蛋儿已经在副营长的建议下改名为丁大疆。为了生活,葱儿一边找人一边加入团场的劳动,她曾在哈密开垦荒地,在呼图壁种红薯和洋葱、在石河子种棉花、在伊宁种水稻……一路辗转,历经周折,几次差点与丁蛋儿相遇,却又遗憾地擦肩而过。与此同时,丁蛋儿也在边劳动边苦苦等待葱儿。几十年过去了,直到网络时代来临,塔拉斯的女儿爱苏露上网搜索,才找到丁蛋儿,丁蛋儿和葱儿这一对苦命恋人终于在暮年获得团圆。

文学中的寻夫母题并不鲜见,从传说中的孟姜女寻夫,到《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寻夫,凄美的爱情总是与千里追寻相伴。杨志军写的当代寻夫故事也是悲怆深沉而感人肺腑。《玫瑰香飘博格达》的原型来自于1985年夏天,作家在新疆遇到的一位寻找丈夫的妻子,经过整整40年的酝酿,这位妻子和她的故事终化为作家笔下一段荡气回肠的浪漫传奇。杨志军在创作谈中说,“我们百折不回的寻找其实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回应那种存在于天地间的坚如磐石的等待”。百折不回的寻找是爱的表征,而小说中描写的爱是复杂而多义的,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小爱,是个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是丁蛋儿和葱儿始终信仰爱情的矢志不渝和双向奔赴。但另一方面又是大爱,是比个人情爱更为深刻的崇高之爱,是超越男女情感的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后者体现在小说通过葱儿对丁蛋儿的寻找,引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数十年的发展和沿革,彰显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过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千千万万兵团人如葱儿和丁蛋儿一样,一手持剑,一手扶犁,将青春与热血挥洒在新疆这片土地上,他们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建立起座座团场,把荒漠戈壁改造成瓜果飘香的绿洲。不计付出,艰苦创业,献了青春献终身,便是兵团人胸中所怀的大爱,是他们回报国家和人民的神圣情怀,这种情怀一旦化为了小说的情感底色,便能激发以情动人的巨大力量。

小说《玫瑰香飘博格达》中,杨志军巧妙地运用故事母题,以饱满的基调、庄严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一段绵延数十年的旷世绝恋;又自然地把爱情主题汇入时代大事件中去,让一个深深植根于文化土壤的寻夫故事,与兵团建设事迹重叠相合,在这个时代焕发出全新的意义,极大地提升了小说的内涵与格局。小人物的悲欢,被放置于兵团人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壮阔画卷之中。随处可见的地方风物,印证兵团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热情。女主人公匆忙的步履,串接起无数个火热劳动的画面;男主人公的英雄之举,为一代又一代默默无闻的军人群像塑形。“爱在广袤里绵长,天山南北的玫瑰年年都在芬芳中被摘取,被敬献,被拥有。”人生境界在于以小我融入大我,以小爱召唤大爱,小爱与大爱在《玫瑰香飘博格达》中彼此交融互现,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正如天山南北玫瑰的芳馨,动人心魄,无远弗届。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