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观点 >> 《我亦是行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亦是行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023-06-14 13:13:47
浏览量:

周芳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湖北优秀青年作家。这些年,她的创作日益成熟,佳作不断。前几年,周芳凭借《重症监护室》《在精神病院》两部非虚构作品受到广泛关注,产生重要影响。这两部作品以在场的方式,直面疾病、衰老和死亡,表现出作者深切的人文情怀和直面苦难的极大勇气,让人震撼。最近出版的《我亦是行人》(长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5月)同样书写疾病、衰老和死亡。但与之前作品相比,少了些凌厉、直接,多了些温婉、平和,还有点幽默、戏谑,让人读起来多了一份温暖。

全书由九篇作品组成,讲述了九个人的人生故事。这九个人没有一个是大人物或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不过是在土里苦哈哈刨食的农民,是乡村学校的普通老师,是农村中学叛逆的女学生,是病痛缠身没有尊严地苟活着的老人,是“夕阳红”麻将馆消磨残年的老头老太太……他们是小人物、是弱者、是最边缘的人,他们的故事再普通不过,但又像包了浆一样油润光滑,闪耀着点点光辉。周芳似乎对小人物特别感兴趣,每一篇都写得很用心,写得很饱满,很有嚼头。

《我亦是行人》写出了小人物的情义。《舅舅名叫李中焕》中,舅舅临死前迟迟不肯落气,最后见到河南老家人才长吁了最后一口气。这样的事情是否有科学依据,不得而知,但此类现象绝非个别。当年我的父亲就是在我从京城赶回老家半个小时后咽的气。也许一个人临终之际,心中最割舍不下的还是那份亲情吧。《林氏恩怨录》中“我”的父亲和大妈十年前反目成仇,发下毒誓此生至死再不相见。但大妈弥留之际,父亲尽管很不情愿,还是去见了她最后一面,并且帮助料理后事,亲情最终还是战胜了仇恨。《色色王传奇》中的老光棍王爹爹每日混迹于麻将馆,与一帮婆婆们斗斗嘴皮、动手动脚,每每招来她们的笑骂。然而,在这“色”之下,却隐藏着他对青梅竹马的欧阳婆婆几十年的一份痴情、一生坚守。

《我亦是行人》写出了小人物品格中的高贵。书中写了两个乡村教师,一个是《林下村的数学老师》中的夏明圣,另一个是《一桩落水事件》中的汪作成,这两个老师的共同特点是懦弱、卑微。夏老师因为有漂亮女同学来看望过他,就被老婆捏了一辈子的把柄,活成一个笑话。汪老师却因为有一个漂亮老婆而被人嘲笑,得了个外号“汪公公”。他们都是人们眼中的妻管严、窝囊废,但他们卑微中也有高贵,他们对工作恪尽职守,对学生关怀备至。夏老师最后就是为了纠正一道误判的选择题,冒着大雪连夜赶去学校,遭遇车祸而死。

作品还特别写出了普通人在面对病痛带来的尴尬时的自尊和要强,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尊严的尊重。《父亲们的管子》中,那些竭力隐瞒导尿管的父亲们,他们脸上有英雄末路的尴尬,但更是不甘示弱的要强。如“坐在我左边的一位老人,蜷缩一团,浑身发抖。特别是大腿,抖得厉害,如同体内安装了一台缝纫机,在不停地踩动。尿袋搁在他的左腿上。尿液在袋里荡来荡去,像惶惶不可终日的江水。我右边的一位,双腿夹得紧,管子和袋子被长外套罩着”。这一幕是令人心酸的,我们除了同情,更重要的是理解,是尊重。文中的父亲只许美人迟暮,不允英雄白头。他面对每天要按时按点服下的各种药,哀伤地长叹:“我是一头猪啊,我白吃白活,我活得没有个人样。”

《我亦是行人》写死亡,重点不在于写死亡的可怕和悲痛,而在于写人性的美善和温暖。在写作方法上,作品明显借鉴吸收了小说的艺术手法。特别是采用小说的叙事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作者善于讲故事,每篇作品都是曲径通幽、一波三折、悬念丛生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林氏恩怨录》开头部分,对于大妈举止、神态的描写非常传神,传达出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纠结。在这些故事中,“我”已经隐身退去了,只有故事的主人公们演绎着自己的故事。作品的语言也值得称道。全书语言近乎白描,很少用比喻,很少抒情、议论,不动声色,冷静克制,但很有力道。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