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新中国75周年特刊丨当代作家 李绪贵 国庆作品展】

【新中国75周年特刊丨当代作家 李绪贵 国庆作品展】

2024-09-09 15:25:41
浏览量:


当代作家

李绪贵  国庆作品展




作家简历

ZUO JIA JIAN LI

      李绪贵  1966年生于山东淄博淄川,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高级政工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淄博高新区诗词学会会长。1983年4月,在淄博矿务局西河煤矿参加工作,现任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曾荣立个人三等功,调研报告、工作论文、新闻作品、诗歌散文多次在《中国煤炭报》《中国企业报》《大众日报》《山东文学》《山东国资》杂志、新华网等媒体上发表,并多次在省级及以上优秀论文、管理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奖,《西河矿人的撑杆跳》《母亲的眼神》《半道是缘半是情》《挑出来的满坡金黄》《廉由心生清如许》等深受前辈及文友好评。已出版《你是一杯醇酒》《清辉落处是乡愁》《贵华堂悟语》《芦花寻踪》《芦花飞扬》等五本文集。



祖国万岁





国庆作品展

GUO QING ZUO PIN ZHAN

把泪北崮山行

  曾植引凤梧桐,崮山依旧葱茏,户牖山城劲松。川流浪涌?落泥沙固还东。

  我虽文笔平平,但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一首《天净沙.焦桐》就算是对焦裕禄最好的怀念吧。

  2023年的冬天,雪大天冷,却也阻挡不了我们前往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故乡—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的迫切心情。

  2023年12月31日,也是即将跨入2024年的最后一天,真可谓是年末岁首。这天,天气虽然还是有点寒冷,但久违的阳光却给足了面子,感觉比较舒服,心情也陡然升高了好几度。恰巧,12月29日,淄博临淄至临沂高速公路淄博段刚正式通行没几天。

  我们一行八人,相约分头自驾前往博山焦裕禄纪念馆进行文学采风活动。驾车行驶在新开通的临临高速上,视野开阔,车辆较少,心底敞亮,白色素缎覆盖着层层山峦,更显得妩媚妖娆,像极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壮丽景象。车辆一会穿隧道、一会跨桥梁、一会在平坦的路面上飞驰而过,窗外的雪景来不及细打量就被甩在了脑后,个把小时的车程恍惚间,就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焦裕禄纪念馆。

  我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由来已久。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王石、房树民写的通讯报道《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三篇文章,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火热的生活场景、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可以说,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情感,至今读来,仍心潮起伏、感慨不已。特别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记忆犹深,对我影响特别大:一是焦裕禄是淄博人民的骄傲,我是土生土长的淄博淄川人,淄川与博山搭界,老家芦家村离北崮山村最多半个小时的车程,我是淄博人,当然我骄傲;二是焦裕禄那种亲民爱民、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感动着我这个老煤矿工人,尤其是“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铮铮誓言,读来总让人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三是焦裕禄从一名山里娃、一名矿工、一名热血青年,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直到成长为一名优秀县委书记榜样的艰难历程,时刻激励着我不断学习、勤奋工作、努力进取,无愧于时代的期望……

  “你们怎么来的这么早啊?”“我们是迫不及待啊!”

  约定是这天上午九点三十分到达焦裕禄纪念馆门前集合,统一进行采风活动,想不到有五位同事八点三十分就提前到达了……

  一切皆由缘起。

  2023年9月6日,淄博高新区诗词学会正式成立。我被推选为诗词学会第一届会长,其中,学会监事长苏法胜同志是博山区崮山人,与焦裕禄是同乡,家里老一辈就与焦裕禄有着不少渊源。据苏法胜介绍,民国十九年四月,他的爷爷苏承厚,从博山私立颜山中学乡村师范班毕业后,就到博山县第六小学任教,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的焦裕禄成为爷爷的学生。在爷爷的精心教诲下,焦裕禄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突出,成为爷爷的得意门生,爷爷很是欣慰。为鼓励焦裕禄继续好学上进,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材,爷爷就将自己拉的二胡送给了他,算是对优秀学生的奖励。一把二胡,见证了师生二人之间的那段美好记忆。作为焦裕禄的崇拜者与诗词学会日常活动的热心人,苏法胜一直在协调高新诗词学会,走进焦裕禄故乡,以文学艺术的形式,为弘扬焦裕禄精神尽上点微薄之力。但终因琐事繁忙,一直未能成行,直到12月31日,才最终实现“走进焦裕禄故乡、弘扬焦裕禄精神”这一文学采风活动目标。

  其实,对焦裕禄及其纪念馆我并不陌生。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淄博矿务局西河煤矿工作时,就曾三次到焦裕禄纪念馆过组织生活、参加党性教育活动。2023年4月12日至14日,我又曾带领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专兼职纪检干部赴焦裕禄干部教育基地开展专题教育培训与廉政教育报告会,并再次到焦裕禄纪念馆现场接受教育,细心聆听讲解员讲述焦裕禄那些感人至深的优秀事迹。

  “欢迎高新区诗词学会的同志们来焦裕禄纪念馆进行文学采风活动。”焦裕禄纪念馆(故居)原馆长焦玉星伸出双手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

  前四次,参观焦裕禄纪念馆都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讲解员进行讲解。这次不同,焦馆长亲自陪同并为我们讲解。高大魁梧,具有典型北方汉子特质的焦玉星,操着一口地道的博山话,虽不及讲解员讲得那么流畅、动人,但他讲得都是故事背后的细节与故事:这就是焦裕禄就读的博山县第六小学的图片,焦裕禄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会拉二胡、吹小号,也是学校里的一名文艺骨干;“耕耘之外,以行仁为务”,这是焦氏族谱明代序言中的一句,“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好男儿就要有担当,”焦裕禄的母亲时常对他念叨着做人做事的道理,老人家虽然没上过学堂,但家教却很严,常用最朴实的话语来告诫焦裕禄立世成人,他就是在这样的家风家教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这是他在下窑挖煤时用的照明电石灯,要用嘴吊着照明前行,我们也是前几年从桃花峪煤井找到的;这台由焦裕禄带领工友们研发制造的新中国第一台直径2.5米的双筒提升机,设计寿命20年,可它却安全运行了49年,这里应该这么讲解,焦玉星还不时指导着讲解员如何进行讲解……

  日暖渐高。

  近三个小时的参观采风活动很快就过去了,但对焦裕禄的故事还是回味悠长。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肃立在焦裕禄精神的二十个大字展壁前,我不愿挪动略显沉重的脚步,苦苦思索了良久:是什么东西支撑起焦裕禄成长为一名县委书记的榜样的?看到同行中只有七岁的淄博高新区第二小学一年级小学生李政小朋友满是童趣的脸上,却透露出一种专注、敬佩、向往的孩提气息,想到来时,他曾表示:要争做中华诗词大家庭“最美诗词家庭”中的一员。此时,我似乎已悟出了什么:有志不在年高,报国彰显情怀。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离开焦裕禄纪念馆,望着刚开通才三天的临临高速那疾驰而过的车流,我默默期望着,请你们帮个忙吧,快将“焦琴尾韵悠扬,漫丘着绿花香,九道八弯水长。七弦声亮,壮了河蟹牛羊。”我的这首《天净沙.焦尾情长》,还有淄博家乡百姓的问候捎到兰考那边去!


半道是缘半道情

  闹中取静,静中藏雅。

  孙廷铨、赵执信、颜文姜历史名人佚事;内画、琉璃、

  陶瓷作坊与工匠技艺;酥鱼锅、石蛤蟆水饺、青梅居肉干特色小吃与鲁菜发源地,还有小桥亭榭、曲水流觞、半山半城、山城博山。

  博山,古称颜神,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建县,鲁中腹地的一座小城,却时常搅扰着我的目光。习惯了四处奔波的我,稍有空闲,就会不由自主地走进这座小城,放松一下略显疲惫的心境。

  一切皆由缘起。说起与博山的缘份,因与古城般阳相邻,自小在“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褒贬声中长大,自然对博山正月十五闹花灯、踩高跷,回味悠长的鸡汤馄饨、油粉,爱不释手的琉璃球、“窑货”等稀罕物,都再熟悉不过了。每每谈及“吃了博山饭,围着天下转”的艳羡与感受,总有种望梅止渴的冲动,喉节蠕动,潜意识里吞咽几下,以消馋虫的袭扰。

  上世纪末,因工作原因,博山跑的次数多了起来,博山的内画、琉璃、陶瓷接触的多了起来,博山的特色小吃也品尝了不少,算是补上了日子穷时的欠账,但总还觉得少了种孩提时的味道与记忆。记得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淄川一展厅内看到部分内画鼻烟壶不错,是博山艺缘阁产的,同事们都说好,不仅瓶型、绘画、着色考究,就连包装设计的也极具古朴、典雅、大方之气。我因不懂内画艺术,也看不出到底“艺术”在哪里。不过,在同事的几番“训导”后,就带上了几只造晶鼻烟壶。因那时工作繁忙,经常外出,就把这几只鼻烟壶放到橱子里,时间一长就抛到脑后去了。过了些许日子,整理橱子时才又翻腾了出来,却不知什么缘故吸引了我,立马放下手中的活计,打开包装,置于掌中,仔细把玩,竟渐渐改变了过去的看法,感觉确实不错,到底好在哪里?有时间一定到现场探个究竟,以解不惑之疑。

  在一个晴好的周末,偶得半日闲暇,我就按照包装盒上的地址直奔博山西冶街……号。现在实在记不得当时的门牌号了,只记得是西冶街路东一座临街的二层小楼,门楣挂着“艺缘阁”三个招牌字。我故作不经意闲逛,将外包装、卡片都留在车上,只将一只“裸壶”放在口袋里,随着人流漫无目的的溜达到这家店铺里。店老板很热情地向我介绍经营艺术品的情况,我也装着很专注很内行的样子,偶尔才点几下头。从一楼开始,直到浏览完二楼的展品,我突然将口袋中的“裸壶”拿到店老板面前,请帮忙鉴赏一下。“这是我们艺缘阁的内画瓶”。店老板眼前一亮,毫不迟疑地说到,我也心情释然。一边喝茶,一边闲聊,从聊博山琉璃、内画、陶瓷,聊到了博山烧饼、酸咸菜,聊到了煤炭开采、淄博矿务局……“怎么叫艺缘阁这个名字?”临走时我问。“与艺术有缘”!店老板简洁地回答。

  壶小却容乾坤大。一来二往,得知艺缘阁的老板叫刘持芳,最早在博山美术琉璃厂工作,因自认为与艺术有缘就干起了经营琉璃、内画、陶瓷等工艺品这一行当,门店招牌是中国美协顾问、原中国美术馆馆长杨力舟题赠。

  如今,大凡游历过博山的人,或探亲访友、或闲适游玩、或鉴赏陶琉、或品尝小吃,十之八九会到“博山琉璃博物馆”

  驻足欣赏一番。在面对面与琉璃、内画、陶瓷等艺术品的对话、交流、倾诉时,置身其中,你会觉得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其就在你我身边,触手可及。从“瓶口如豆”的内画壶中,你会看到花鸟虫草、江海河湖、峰岭叠翠、芸芸众生、大千世界,真是应了那句“壶中自有神仙日,笔底妙存高士云”的赞美。其实,博山琉璃博物馆就坐落在艺缘阁院内。时至今日,艺缘阁早已今昔非比。在西冶街西南侧一隅,有种脱离了现代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具有淡然宁静、灵性清幽的感觉,与其它建筑形成鲜明对比。雕梁画柱、斗拱飞檐、灰红之间,一座品字形的五层院落让人平和了许多,艺缘阁镏金招牌镶嵌在颇具古典园林建筑的双层牌楼之上。院内柱廊相连,盆景、赏石、鱼虫、花草错落有致,仿佛迈入了艺术的殿堂,领略了淋漓的笔墨,畅游了写意的人生。

  博山琉璃历史悠久。早在明洪武初年(1368年)内宫监就在博山设琉璃作坊,专为宫中生产贡品“青帘”。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提升,琉璃产品、色彩、造型可谓琳琅满目、颜色众多、造型别致,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

  后经历代工匠实践改进,又将绘画、书法等技艺置于鼻烟壶内,称为内画鼻烟壶。内画鼻烟壶起源于北京,因博山料(琉璃)业十分发达,又从宫廷传入博山。工匠就地取材,用小料瓶作鼻烟壶坯,在“亮膛”上作画,后经“涮膛”磨砂,亦增加着色的稳定性。看似一件不起眼的鼻烟壶,简单明了,实则复杂考究,极具匠心。不难想象,要在口径不足5毫米(最小)的鼻烟壶内壁作画写字,不差毫厘,细如发丝,栩栩如生,妙笔传神,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这要求工匠们具有很好的专业艺术素养,还必须凝神屏气,执竹笔、蘸颜料、反手作、近盲画、正面看,稍有不慎,差之分毫,失之千里、毁之整壶。

  不经几番岁月沉淀,难具内画的独特气息,纤细千笔描绘,怎成壶中万千世界的磅礴之势……

  迈着悠闲的脚步,看着满目的展品,听着专业的讲解,循着艺术的气息,蓦然间,我止住了脚步:“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副题款吸引了我。经仔细询问,得知这是早在1988年,书画大家范曾到访博山时赠给原艺缘阁创始人刘持芳的……

  此情可待成追忆……


挑出来的满坡金黄

  小扁担,三尺三,挑出北门就爬山。不怕路弯坡又陡,秋来高粱满梯田。小扁担,两头尖……

  小时候,村里的大喇叭经常听到这么“有才”的动员广播,就像赵树理笔下的《李有才板话》,很受村民们的欢迎。我生在山村长在山村,可谓推门见山、出门爬山。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不久,全国上下一派大干快上。我们这个小山村和全国各条战线一样,也加入了多快好省大干社会主义的时代潮流。那时,全国有两面红旗,一是工业学大庆,二是农业学大寨。

  村里山多地少,坡陡路弯,缺少农业基础设施,仅有的两台12马力泰山或潍坊牌拖拉机,金贵的像村干部家的大家闺秀,根本就舍不得用来运肥料、拉庄稼等些粗活累活。

  冬季,每每早上,报晓的金鸡还睡眼惺忪,左邻右舍像是约好了时辰,随着吱呀呀柴门推开的声音,各家各户的青壮劳力纷纷将院子外面的农家肥刨开、装筐、上肩,迈开双腿,沿着再熟悉不过的山路,挑着百八十斤的担子,极有节奏地向生产队早就划分好的责任田或自留地里奔去。不出一刻钟的功夫,挑着担子的人们浑身上下、从里到外感觉热乎乎的,满身散着热气。有些年轻气盛的后生们索性半敞着怀,任由冷风吹拂,反倒精神了许多,自觉不自觉地又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挑几担了?可别太冒进了,老让我们撵不上,哈哈哈……”在崎岖的山路上,相互照面时,人们打着招呼、调侃着,脚下的步伐却依旧匆匆有力,每天早上挑不上三五趟都不算什么活路。极像冯骥才描写的《挑山工》的生动画面,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

  当时,我虽年小又气力不足,但为了多给家里挣点工分,好从生产队里足额分到为数不多的口粮,我也常常加入到“挑山工”的行列,主动为家里分担压力。说实在的,那时候的生活很艰苦,一日三餐清汤寡味,缺少营养,人们普遍清瘦、干练、劲道,精气神却很足。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每当雨水过后,人们走进田间地头,施足底肥、深翻黄土,待到清明前后,布谷鸟叫的时候,开始种瓜点豆,锄草蹲苗,捉虫拿叉,像侍弄孩子一样,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眼盼着鸣蝉鼓噪、秋高渐爽。待到谷子笑弯了腰、大豆熟黄了角,一大片一大片高粱羞红着脸,数落着满坡的金黄,一派丰收景象。村民们又开始人挑肩扛,硬生生再把收获的庄稼运到打谷场上,去皮、脱粒、晾晒、堆放。那时,农村并不富足,但在集体主义思想的感召下,硬是从牙缝里挤出最好的粮食,装上大车、插上红旗,兴高采烈地去公社交公粮,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今昔非比。过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成片的特色种植大棚、直通山顶的生产路、飞旋的风力发电机,还有绿树红瓦的山村庭院……

  抚今追昔。每当听到《扬鞭催马送粮忙》明快欢畅的曲子,仿佛就又回到了人挑肩扛、战天斗地的劳动场景,还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更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愿景。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热烈庆祝新中国

成立75周年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