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它源自巍峨的太行,汇入浩瀚的渤海。它蜿蜒千里,像一条柔滑、飘扬的长丝带从天津城中飘然而过,把这座城市装扮得妖娆、多姿,也孕育了一河两岸的文明与灿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邻着一望无际宽阔的大海,居住在五河汇聚、市井繁荣的海河两岸的人们,出海打鱼搏风斗浪,市集交易热情而又精明,养成了豁达、和善的民风、人情,催生了天津这颗渤海岸边的璀璨明珠。
初见海河,是1982年。那时候天津城中,海河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座桥,不少行人过河,要到码头坐摆渡木船。海河上横拉着一条长长的铁索绳,摆渡人站在船头,用天津人特有的腔调,扯着嗓子“一二”、“一二”喊着号子,指挥船上的人们有节奏地一起用力拉铁索绳,木船很快就到了对岸。我对摆渡人的豪迈和在短时间内把互不相识的人们组织起来的能力,由衷感叹和敬佩。
几个月后我又到天津,是去修理照相机,又一次亲身感受到了天津人的豁达和热情。
我买了一个天津产的“东方”牌相机,没用多久不小心把电池盒的盖子弄烂了,小小的一个塑料薄片,没有它电池安装不上,整个相机瘫痪了。在我住的河南郑州,找了几家修相机的地方都没有那个部件可配。
到了天津几经周折,我终于找到生产“东方”相机的工厂。碰巧正是吃午饭的时候,门卫室里,一个50多岁的大爷跟两个20多岁穿着工装端着饭盒吃饭的女工说笑着什么。大爷是门卫的值班员,问明我的来意后,说这里只管生产,不管维修,厂里在街上设有维修店,在某某路上,很热情地告诉我坐什么车到那里倒车,还给我画了一张路线图。但是我还是一头雾水。这时候一个女工停住吃饭,抬起头用很浓的天津话问我:“你相机有嘛毛病,还非到厂家来修?”我说是电池盒的盖子坏了,到处配不上这个部件。那女工一听,说:“嗨!你早说呀。别看那小玩意不值钱,维修店还真不一定有……你等一会。”说着把饭盒往旁边的桌上一放,话音未落人已经走出了门卫室。几分钟后,那女工从工厂大院里跑了出来,进到门卫室,气喘吁吁,额头挂着汗珠,伸手给了我两个电池盒盖子:“我们头说了,感谢你买我们的产品。给你两个,用一个备一个。”说罢端起饭盒继续吃饭,那饭菜应该都有点凉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如获至宝,十分激动。我问多少钱?那女工一边吃饭一边说:“头说了,不要钱,白送的。”
看着手里几个月来到处求而不得的电池盒盖子,感动得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再三道谢之后,满怀着感激离开。
从此,我对天津产品情有独钟。到商店买东西,同类货品中只要有天津产的,就别无选择。
40多年过去了,再到天津,海河两岸高楼林立、人如潮涌车似流水,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摆渡码头再也不见踪影,仅中心城区横跨海河的各种桥就有20多座,什么永乐桥、解放桥、国泰桥、富民桥、吉兆桥等等,平均不到两公里就有一个。桥下河水悠悠,桥上车如流水。
我去寻找原来的那个“东方”牌相机工厂,年轻人都不知道,年老的人也只能说出个大概位置,那里早已变成高档住宅小区,工厂已经踪影全无。
虽然故地难寻,那个相机早已淘汰不用,那个女工的模样也已十分模糊,但是那件事情却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珍藏着那个相机,不是恋物,而是珍藏那个故事,感恩、念想着天津人的豁达、热情和善良。
我想,大概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豁达、热情和善良的人们,天津才在短短600多年的历史中,一骑绝尘,超越众多千年古镇,由当初的渔村变成了现在的全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我想,昼夜奔腾不息的美丽的海河,孕育了天津过去的蓬勃发展,也一定会催生天津将来的更加辉煌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