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黄河岸边、邙山脚下的洛阳城郊,是丘陵山中的一个村庄。那里虽然闻不到一丝九朝古都繁华、富贵的味道,但却不愧为“牡丹之乡”的一隅,我们那里的人喜欢牡丹,栽种牡丹由来已久,家家户户以此为乐,甚至有人以此为生。
“洛阳牡丹甲天下”。在这“最美不过四月天”的时节,牡丹开得正盛。红的、粉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芬芳四溢。从1983年开始,洛阳每年举办“牡丹花会”,引得全国各地的人们、甚至一些外国人,坐着汽车、火车、飞机,蜂拥而至。花海人潮,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洛阳最热闹、最繁荣、各行各业最忙碌的季节。
牡丹的娇艳、华贵,已经被文人墨客描绘的淋漓尽致甚至神乎其神;牡丹的品种、习性和根、径、叶、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也被专家学者研究、论述的无微不至、博大精深。爱花之人,视牡丹为花王、花魁、花神;商人眼里,牡丹浑身是宝,花能卖钱,根径制药,籽可产油;而在我心里,牡丹是“魂”的存在,是一种自豪、一种牵挂、一种思念和乡愁。
小时候我跟着父母栽牡丹、养牡丹,冬天给它施肥、搭暖棚,春天为它打药除虫、捆捆绑绑做造型,像养宠物一样疼它、爱它。为了跟父亲比谁养的那株先开花、花开的好,我偷偷给我养的那株多上了不少肥料,结果把花根“烧死”了,一直被家人和邻居当作笑话。
长大后我在这个千里之外的城市娶妻生子、工作生活,虽然远离家乡,但是家乡的牡丹却一直是我的牵挂。今年花开的怎么样?今年“花会”哪天开始?是我电话和微信里常说的话题。我在家里的阳台上和办公室的窗台上都养有牡丹,尽我技术和经验所能,把它侍弄的叶绿、花艳、瓣肥朵大,朋友和同事们见了,赞不绝口,我也每每引以为傲。
有一年,家里给我寄来一个包裹,其中有一双母亲亲手做的鞋垫。脚心上绣一朵粉红色的牡丹,金黄的花蕊,水灵灵的绿叶;脚后跟也有一朵,小一点,颜色紫红,象是脚心上那朵浓缩而来。鞋垫之间夹一封信,说这鞋垫上的花是她看着家里的一盆牡丹绣上去的,“让它步步跟随着你,任你走的再远,一刻也不离开”。我一直没有舍得用这鞋垫,珍藏起来,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想我的家乡,想我家乡的亲人,想我家乡的牡丹。
今年春节,我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去探亲,走进小院,看到满地摆着盆栽牡丹。花枝已经修剪过了,枝头都用塑料布包着,包得十分仔细,火柴棒粗细的都不漏掉。父亲指指点点地说,这些牡丹的品种都不一样,有红花、黑花、白花……还有两盆是“魏紫”,人称“花后”,特别珍贵,能卖出高价。父亲还不无羡慕地告诉我,我小时候的朋友“小刚”,养花卖花发了大财,成立了一个“牡丹养植科技公司”,研究牡丹嫁接弄出了很多名堂,村里盖了“小洋楼”,洛阳城里还买有小别墅。
我站在小院里,迎接着一个个喜笑颜开、穿着时尚的前来跟我寒暄、聊天的左邻右舍。他们互相交流着养花卖花的话题,一时间我家小院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我想,春天就要来了,到了那时,整个村庄被鲜花簇拥着,谁家音响再飘出悠扬的乐曲,这里将是多么美丽、舒畅、令人陶醉的一个村庄呀!我真想多住一段时间,住到春暖花开,住到花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