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作家沙冒智化的作品中展现了一个敏感的灵魂和一种非凡的思想深度。他的诗作中有很多关于大自然、自然的象征以及由此产生的与人类社会相互融合的描述,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的诗歌引领我们回到了一些颓废派诗人的文学创作中。然而,虽然某些颓废派诗人的诗歌旨在追求纯粹的审美完美,但当涉及到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时,沙冒智化诗歌的目标是鼓励反思、内省分析、内在研究以及对生活隐喻的理解,这些都可以从我们的每一次经历和我们所遇到的人、事、物中清晰可见:
“孤独是一种激素,世界闭眼就看透
把自己留在一间小屋
暴打光的影子……”(沙冒智化,2023,第25、26页)
因此,不仅对自我的理解,而对整体的理解实际上才是他诗歌的最终目标:“即使点亮酥油灯,也可以通过祈祷来理解世界。它的光可以带来智慧和宁静。酥油代表我们的传统、文明和藏人的习俗。”(第18、19页)他的语言,虽然在最纯粹、最真实的形式上极具诗意,但却缺乏一些颓废派诗人所珍视的美学元素。从本质上讲,沙冒智化的诗句反而让我们想起伟大的隐居诗人萨尔瓦多·夸西莫多的诗句,当他写道,“每个人都独自在地球的心脏被一缕阳光刺穿:突然间,到了晚上。”然而,尽管从夸西莫多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对人生的戏剧感和幻灭感,但在沙冒的作品中却恰恰相反,其中决定性的因素包括作者通过观察得出的对现实的认识和安然接受,尤其是他个人的精神之路。 事实上,沙冒智化遁入空门十五年,他将时间用于祈祷、闭关、诵经、学习文法和文学以及诵读经文。他的僧侣生涯和沉浸在各种佛教文化课程和实践使他得到了认知、知识的提升,并使他远离物质生活和俗世的依恋,但也深刻地影响了他与情感等相关领域。感性和情欲,显然被他的信仰和感知所淹没,即“脱离俗世”必然意味着不让自己被爱和被激情所囚禁。“你自己已经很完整了,你不需要别人来达到你的完整。”从本质上讲,这就是他的言外之意。虽然沙冒智化也经历这种“肉欲的”体验,并发现自己爱上了尘世间,再累,再不愿意, 他必须这样做,他很难从中恢复成原来的他。与之相反的是无条件的爱首先与他的童年记忆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它仍保持完整且珍藏在他的心中:“当我回想起我的家乡,回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以及那些被温暖和温柔包围的日子时,我意识到我感到怀旧。我想念我童年的一切......现在,我总是在黑暗中打开一盏灯,仿佛在它的倒影中,我仍然可以看到我的童年生活在过去的时代。它就像一颗在我记忆中闪烁的星星,散发着热量,让我的心潮澎湃。”(p.19)
“妈妈怀里有一片草原
还有两座雪山
……
和一个宁谧的世界
...…
她很大
她的胸怀可以装下轮回”(p。23)
“人们祈祷着众生
再次来世,问候世界”(p.29)
天地之间以及木、火、土、金、水之间的交替,即代表中国思想支柱的五元素,以及对其土地上特定食物的引用——包括糌粑(一种类似于我们的汤块的西藏谷物)和从牛奶中获得的酥油——也是这位诗人诗歌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入梦时,看到了一朵酥油花”(p.29)
创造,通过其所有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在向我们传达其最深刻和内在的真理:一切都是相连的,在不断的运动中,并在永恒的轮回中不断地转化。我们看着世间一切在眼前展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观察,欣赏,尝试理解和感受自己是这个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黑暗里放生的一束光
将和我谁在一起,直到再生的一天
我的灵魂是快乐中不老的石头
在轮回的日历中呈现年华”(p.31)
人生的不同阶段,就沙冒智化而言,在他的诗集中,他曾经是:
• 孩子
• 牧羊僧人
• 年轻的农牧民
• 诗人
• 厨师
它们都定义了作者自己成长的过程和人生转折,强调了每个阶段突出的心理、情感、意识和行为特征。机缘是渺茫的,沙冒智化的命运似乎在他出生之前就已注定,他并没有选择的余地。“我出生并长大在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完冒乡沙冒多村……现居中国西藏拉萨市”,事实上,他说,“小时候我的名字叫当子加,意思是‘专心护善’。”“专心向善”让他“爱上了精神之路”,这使他“给他的生活一个崭新的开始”(第33、34页),导致他离开寺院成为“游牧僧人”。他对游牧生活的热爱被误解并被归因为不安分。
相反,正如他所说,这源于他父亲去世后留在村里给他带来的痛苦。(第37页)
他的精神道路和佛教信仰塑造了他,并诞生了新的生活:“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沙冒智化在这里学习过一段时间…离开这所学府后,他有了他自己的世界观。…佛教给予了他很多:智慧,完整感,时刻关注于祈祷和人类福祉,放弃了很多个人利益,坚决反对战争。现在,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能做的就是继续为和平祈祷,反对诸如嫉妒和怨恨的冲动。(第39、40页)
因此,《重生西藏》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诗意结合、童年回忆和无条件的爱的结晶,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本先于他人认识自我的赞美诗集,关于自我认知、意识、尊重、包容和接纳我们多样性的赞歌,这是一本旨在促进我们内心的和平与平衡然后将其扩展到世界的出版物。
“在拉卜楞寺的经历之后,我搬到了拉嘉吉美尖赞福利学校(是一所男子学校)……在那里,我学会了尊重他人,并明白只有文学才能让我摆脱无知和庸俗。学习文学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可以自我提升,所以我必须认真对待。是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以及认知和灵性都能提升我们,让我们成长,不仅开拓我们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打开我们的心灵和视野,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与自己和平相处。只有当我们“归于自我”并达到内心的平和时,我们才能最终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谢谢你,沙冒智化,谢谢你的教诲,尤其是这个充满希望的讯息,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它。
因此,《重生西藏》是一本集合了一些传记的诗集,用简单、灵性、同时又世俗的诗意语言写成, 它是一种“田园颂歌”,将吸引读者的灵魂,引导他/她深刻反思并重新审视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事情,以及什么是真正值得人们为之而活着。
这是我强烈推荐给大家的一本读物。
书评人: 玛丽亚-特雷莎-德多纳托 博士
玛丽亚-特雷莎-德多纳托(Maria Teresa De Donato)出生于罗马,对整体健康和文化-社会-人类学方面的热情一直是她生活的动力。在意大利学习旅游、外语和新闻专业后,她移居美国,并在那里生活了近 30 年。她在美国新闻学院完成了新闻学的学习。她在全球自然医学院(Global College of Natural Medicine)获得了整体健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专攻古典顺势疗法以及阿育吠陀和传统中医的原理。1995 年至今,她以自由职业记者的身份与多家欧美杂志、报纸和期刊合作。她的文章、访谈和书评在多个国家发表,其中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瑞士、德国、丹麦、荷兰和阿尔巴尼亚。她是一位兼收并蓄、全面发展的多学科作家,也是一位热情洋溢的博主,她还出版了许多著作,其中包括两部小说。她的作品畅销各大洲,在亚马逊的所有分销渠道(包括书店)均有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