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观点 >> 何向阳《万古丹山:武夷山》:在顺其自然中呈现独特的丰富性 ...

何向阳《万古丹山:武夷山》:在顺其自然中呈现独特的丰富性 ....

2022-09-06 17:23:44
浏览量:

何向阳的《万古丹山:武夷山》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书写对象,给我们的阅读感受是,山还是那座山,山已不仅是那座山。这得益于何向阳以山之厚实丰盈与她的胸藏锦绣,在武夷山和写作者之间建构了内在饱满的关联,注重自然与文学间的同频共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性写作,呈现自然文学叙述的有效开拓,尤其是古典性自然情怀与现代性生态文化之间进行互为凝视与观照,表达了整体性的生命意识和传承性的文化情怀。

《万古丹山:武夷山》分为五部分,且叙述口径很小。一切可从“万古丹山”这样的命名来解读和品鉴,这当是何向阳之于武夷山的核心要义。在第一个章节中,她着力以生命性的体悟和诗性的语言,对武夷山的丹霞生成进行学术性与文学性交融式的探寻和叙写。在漫长的岁月里,丹霞历经纷繁的演变,层次分明,印记显著,继而有了武夷山独特的地质地貌。这是一种连续性的生长,是一种如流水般的承继。万古,不仅指年代久远,更在于表达从远古到当下的一路而来之意旨。自然生态如是,其中的文化与精神也是这样的。“不只是一座碧水环绕的自然青山,而有了文化上的万古意味”。在此引领之下,才有了其后的状写。大地的自然之力、自然中的生命之意、山成就了朱熹之功、朱熹丰富了山之情境以及日常生活与艺术间的相生有依,这五个章节,既从源头一路直下,又各自相对独立,恰如五行之道,又似五线谱之复调音乐。以从容、平和的姿态拓展当下的自然文学写作,闲庭信步间道出了武夷山的平易近人与广博幽深。

显然,文化是《万古丹山:武夷山》的支点和力点。先写武夷山的成因,尔后是武夷山对于生命的启示、文化的贡献,最后落脚于被文化浸润的茶生活。茶生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又是较为普遍且较具品位的生活之日常。这一方面体现了作为学者、诗人以及生活者的何向阳之于文化的尊崇,更映射了她对大自然之于人类福报的深刻感受和无上膜拜。这也就不难理解,她如何会以近一半的篇幅写朱熹与武夷山的前世今生。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受恩于自然,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这是规律,也当是我们的基本认识,更应该是自然文学的基本态度所在。当然,这样的书写,以极为巧妙的方式体现了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这一傲人的价值。

自然文学抑或生态文学写作,行走是最为基本的要素。但高质量的行走,不仅仅是在物理空间中移步。何向阳以《万古丹山:武夷山》不动声色地告诉我们,文学意义上的行走,要有田野考察的具实脚印,也要在历史、文化中淘洗,还要在自我的知识储备、生命体验和情感心绪中捡拾。进入写作,当以感性鲜活那些密实厚重,以理性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万古丹山:武夷山》将一切的写作技巧归于无为,以自然之笔法,述自然之图景和自然之内蕴。比如第五章节写茶与盏,从历史典籍到现实制茶,从山水生态到人文情怀,从眼观之处到心灵颤动,从文化之象到生活之实,应有尽有。诗词之空灵与生活之平实无缝连接,历史的纵深感与现实的立体感同步铺陈。

何向阳遵循自然之道,以重构和融合之功,轻松得如聊家常一般。自然的本真,自然的节奏,自然的涌动,看似自然之中,却饱含知识和生活的丰沛。如此的自然文学,最大限度地抵达自然的本质,又忠实地说出了自然中的人的存在。

《万古丹山:武夷山》将人回到自然之中,体味自然的恩德,接受自然的点化。何向阳以流畅的节奏和浑然天成的叙述,把陌生变为熟悉,把熟悉赋予丰厚的意蕴。这在自然文学创作的主张和行为方面,都值得我们考量和借鉴。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