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散文观点 >> 青年依旧 星辰闪耀——读杨牧《我的非虚构档案》

青年依旧 星辰闪耀——读杨牧《我的非虚构档案》

2025-08-21 09:48:26
浏览量:

“秋夜,我们仰望星空,浩渺的天宇,一派繁荣。只有天文学家说,不,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之光,抵达地面,也要四点二光年……也就是说,当某颗星星还在天空炫耀的时候,实际上,它早就死了。而某颗已经陨落的星斗,它的光芒,还在走向我们的途中。”芸芸众生,在时间长河中,行走着经历着,逝去着遗忘着,或热烈或寂静,都终将走向黯淡无声。而文字的记录,可以跨越光年的距离,赠予这些生命以星辰的绚烂,闪耀在夜空。

《我的非虚构档案》正是这样一部关于生命记录的自传体长篇纪实文学,作者杨牧前后历时十年,用88万字、81章的内容记录了自己八十载风雨的经历见闻。从中国西南柏林森森、白鹤翔飞的大巴山,到西北狂潦粗野、沙海混沌的边疆农场,再回到蜀地成都的布后街二号,跟随“我”的生命行迹,读者眼前逐卷展开了时光岁月的面容、各色生命的身影。其中,第一部分“孩提朦胧忆趣”,读来充满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般的童真、调皮与纯粹,其余十六章则写的是一个少年对世事的初步融入与感知;第二部分“在新疆的二十五年流浪生涯”是杨牧最重要的人生经历,是一个青年在人性与命运熔炉中的成长和历练;第三部分“归蜀后的工作与生活”是一个人读阅千帆的继续和沉淀。八十载的光阴流转、几千公里的地理跨越、无数生命的喜乐悲哀,在文字和书页中,始终未变的是那个青年——困境中坚韧不拔、顺境中温润坦荡、风雨中始终怀抱纸笔的青年。

在《我的非虚构档案》中,读者能清晰地看到一种顽强、坚韧、阔达的青年精神,正如杨牧36岁在《我是青年》中写道:“我爱,我想,但不嫉妒。我哭,我笑,但不抱怨。我怒,我恨,但不自弃。我羞,我愧,但不悲叹。”在世事磨砺下,这种青年精神萌芽、成长、经久不衰。而作品在记录自我的同时,也大量书写了许多其他人的生命故事,即使有一些是“小人物”,文字也点亮了他们的生命光芒,使之如群星闪耀在夜空。

文如其人,从一个作家的作品风格可以看出其为人之道。《我的非虚构档案》与作者以往的诸多诗集和自传体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真实的笔力更为深刻,作者甚至在文中多处直接吐露了自己一些隐秘的心理,这是一个人敢于剖析内心深处自我的勇敢和坦诚。而回到题目本身,“非虚构”更是直接体现了杨牧身上的求实精神,从少时在课堂上向老师追问艾青诗作,到因喜欢诗歌、喜欢艾青而下定决心奔赴新疆,再到后来担任诗歌刊物主编时,坚决秉持“只认诗歌不认人”的审稿原则……真实,一直是杨牧重要的人生追求。

作者本人也在后记中写道:“我也因此有了一个‘记录存在’的坚定原则:真实。即使我没有将所有真事都必须全部写出的义务,但我得保证写出来的一定是真的。这才会有让人‘停留’的基本力量。”《我的非虚构档案》是一部力求真实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作者真诚的为人之道,因之具备了吸引、启发读者的深厚力量。

杨牧在作品中将自己的生命总结为三个重要时期:欲创期、草创期和融创期,正好概括了自己入疆前、在疆时、回川后的三个人生阶段。其中,杨牧将他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青春岁月留在了新疆,那里承载着他作为一个青年与命运的艰辛搏斗,在这个过程中他练就了一种青年精神。这种青年精神是毫不气馁、坚韧不拔:在西南大学营造砖坯时,为完成任务,起早贪黑,手指抠在带着冰碴的泥土里,“不到半月,脊椎骨已节节松散,手指尖也全流血了”。即使这样,他每晚依旧悄悄翻阅书籍《小城春秋》,以自我勉励。这种青年精神是在残酷中寻找温情:也竭力寻找那些在困苦中心怀温暖的人,体现出一个青年对美好的赤诚、执着。这种青年精神是对读书与写作的诚挚热爱:从冬天赤脚踩在冰浸的石板上去上学,到“白天靠着屋顶上的一匹亮瓦(玻璃瓦)从头上泻下来的微光,晚上靠一盏煤油灯”完成写作,再到“生吞活剥地读,没日没夜地读,一年内啃完从初三到高三的几十本课本,一本辞典几乎被我翻得稀烂……”读书人的世界,有了一个书房,就什么都有了,这样纯粹追求理想的青年精神,贯穿了杨牧的作品和人生。

《我的非虚构档案》记录了杨牧八十年生命历程中所遇见的众多人物与故事,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农民、流浪人,如:姜大哥、古海女孩儿、黄毛丫头、像一只虾米的小赵、失去儿子的李幺娘……这些人在时间长河中,如野草于角落发芽、生长、枯去,少有人在意。即使他们曾有过个人的辉煌或苦难,他们的生命也总处于一种无声状态,容易被一笔带过。但是,杨牧记录下了这些野草般存在的生命的名字和故事,让他们在时间长河中成了不易被抹去的、有着光亮的星星。

如果说这八十年是一段漫长的生命马拉松,有许多人却在中途就倒下了,他们身上的慷慨、诚挚、才华、胆识、智慧……生长着人性独有的本真和美好,如宝石般珍贵。所以,这不仅仅是一部专属于“我”的非虚构档案,更是对无数生命的记录,是一部厚重的生命史册,记载着那些鲜活生命的人间行走痕迹,深刻、曲折而又带着他们曾有过的呼吸、心跳、悲痛与喜乐。

这是一部以个人传记折射时代变迁、以个人命运反映社会进程、以个人诗性抒写家国情怀的力作。杨牧以真实的写作原则和真诚的为人之道,点亮了自己的一片星空,星辰闪耀的不仅有自己的人生苦乐,还有无数人的生命之光。这就是《我的非虚构档案》带给读者的审美意蕴和社会价值。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