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被无数写作者谈过的话题。任何艺术的发展都需要探讨与交流,甚至于争鸣。现在人们都习惯于自说自话,井水不犯河水,也好。
什么叫个性?是不是说有别于别人的东西,都叫有个性的东西?我们在说到个性的时候却往往容易忽略散文其自身的属性与审美特征。譬如,有人把分明属于短篇小说范畴的东西强行贴上散文的标签,说:散文也可以虚构!甚至更有走入另一个极端的旁门左道,把类似于叙述文与新闻调查一样的东西,说成是“某某散文”。
散文越来越不像散文了。如果,散文连其最基本的要素真实性也被剥夺了,那么散文还是散文吗?
个性化,对一个作家而言,它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过程,没法模仿。刘庆邦说,如果是一位乡土作家,你却使用标准件语言在写作,这是很可笑的事情。我十分赞成他的说法。其实刘庆邦本人的语言就非常美,有着行云流水般的内在节奏之美。写作的个性化,首先应该是语言的个性化。文体是根据内容来的。
在写作题材的选择上,我觉得一位作家的自省意识很重要。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低是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阅读视野,艺术视野以及审美认识有关。徐志摩的作品里面有什么吗?什么都没有,但他有生命的气息,有美!在唯美性与思想性的取舍上,我个人认为,语言的文学性,唯美性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了这个,你尽可以去写论文了!在中国的文坛一直有一个很自私很奇怪的现象,即每一位作家都以其自己的作品作为文学评判的标准。只有干巴巴的老稻草语言的,就说:散文要有思想性!没有思想性的作品就没有什么意义嘛!只会记载生活流水账的,就说:散文的语言必须质朴,散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散文要体现真性情(注:后两点是对的)!还有的散文干脆就是应景之作,甲方要我怎么写,我就怎么写,反正我是靠写作挣钱的,至于名声,暂时管不了那么多!
我们无法用一段话来完整地概括新时期散文的基本特征,但是,我们在追求个性化,在刻意创新的同时必须要遵从散文的基本属性,那就是:生活的真实与情感的真实。
散文更倾向于抒写生命的感受,所以它不是一般的叙述文,也不是论文与说明文,更不是杂文与随笔。它是美文,美文的语言一定要美,充满诗意的语言一定是上乘的好语言。
极品的散文一定是行云流水般诗意的语言,并始终有一种情绪与氛围贯穿其中,就像一首语言的交响曲,在其背后潜藏着一种忧伤或甜蜜……起伏跌宕,你读着,感动着。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能引起读者精神上的共鸣与审美体验。或无忧无虑,天真美好的少年时光;或青春无畏,敢揽日月的愤青时代;或赤手天下干活从不惜力的草闯壮年;或披心日月,小有收获的不惑之年……哪怕你仅仅捕捉了一个细节,也依然具有打动人心的魔力。譬如:散文作家李汉荣写的千字散文《菊儿》,是那样的气息饱满,催人泪下。文学作品一旦抛弃了以感动人心(或陶冶情操)的审美追求,那么,文学也就彻底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