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诗选刊》组织诗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走进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以“诗歌进校园”为主题举办了第二期“大地行歌”文学志愿服务活动。诗人、中国诗歌融创中心常务副主任石英杰作了题为《在诗歌中开启生命的自觉》专题讲座;《诗选刊》联合保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保定市第十七中学共同建立的“诗选刊·保定读创空间”同时挂牌。来自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保定市河北小学、保定市厚福盈小学、保定市高新区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保定师范附属小学、保定市联盟西路小学等部分中小学校的领导、语文骨干教师,市区部分诗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等40余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开始环节,保定市第十七中学党总支书记孙宁,保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保定学院文学院院长赵艳平,《诗选刊》杂志主编桫椤分别致辞,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徐亚丽讲话。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校长王萌菲、副校长龙林山分别主持活动。
徐亚丽在讲话中指出,通过文学写作和阅读提高青少年审美,滋养学生心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举措。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诗歌内容,此次活动是教育和文学的“双向奔赴”,一定能够“互相成就”。孙宁在致辞中说,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有着118年的办学历史,“诗选刊•保定读创空间”落户学校,对于营造书香校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将利用这一平台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并联合其他学校共同组织相关文学活动,不断扩大影响,确保出实效、出成果。赵艳平表示,诗歌语言简洁、内涵丰富、意义隽永,是社会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诗选刊》深入学校开展文学活动,十分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和文学普及。桫椤在致辞中谈到,教育和文学具有相似的性质和目的,都是作用于人的心灵的活动,都是影响人一生的事业。在当下的传媒环境下,以语文教师和学校文化活动为纽带,面向青少年开展文学审美教育,能够有效发挥诗歌的育人功能,同时发现和培养诗歌后备力量。《诗选刊》深入学校开展诗歌活动,是落实期刊杂志社会责任的有益尝试。
近几年来,《诗选刊》延伸工作手臂服务诗人和基层文学爱好者,面向社会进行诗歌审美教育,以“大地行歌”文学志愿服务和建立区域性“读创空间”为抓手开展了系列活动,先后在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地组织了改稿会、诗歌分享会,开办了网上读者俱乐部,并针对订刊作者举办了网上改稿活动等,受到文学界和社会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