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颖茂
走进汶川特别旅游区,脚步会不自觉地放缓,呼吸也变得轻柔。这里的景色是一种由悲壮记忆、民族新生与山河壮美共同熔铸的深沉力量,每一眼望去,都能看到时间的重量和生命的不屈。
在漩口中学遗址等地,破碎的时钟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倾斜的教学楼,沉陷的基座,被小心翼翼地保留下来。这里是映秀遗址的静默课堂,没有喧哗,只有访客凝重的目光和无声的泪水。断裂的梁柱与顽强钻出的绿草并存,形成了关于毁灭与重生最直观、最震撼的对话,让人深刻体悟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在桃坪羌寨、萝卜寨等地,则充满了涅槃重生的活力。这是羌寨新生的希望画卷:巍峨的碉楼依旧指向天空,象征着羌族千年不变的风骨。寨子里,崭新的石砌民居与传统“邛笼”比邻而立,鲜艳的羌红挂满屋檐街角。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羌族老人坐在门前安静地绣花,孩童在广场上嬉戏,那飞扬的“沙朗”歌舞和醇厚的咂酒香气,都在诉说着一个民族从废墟中站起、将文明代代相传的勇气与希望。
贯穿整个区域的岷江,劈开崇山峻岭,造就了雄奇险峻的峡谷风光,形成岷江河谷的雄奇长廊。江水奔流不息,一如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两岸高山耸立,春夏满目苍翠,秋日层林尽染。从高高的观景台眺望,崭新的公路、桥梁和村镇,在雄伟的自然怀抱中勾勒出人类重建家园的动人线条。
从遗址的静默震撼,到羌寨的生命赞歌,再到山河的永恒见证,汶川特别旅游区的美是一种由巨大悲伤淬炼出的坚韧、由万众一心凝聚成的大爱。它不只是一个景观,更是一座露天的国家记忆博物馆,让每一位到访者在山高水长中读懂生命的尊严,读出民族的力量,读到国家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