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散文 >> 与海南的千年回眸

与海南的千年回眸

yym2025-10-22更新 次浏览

虞颖茂


离琼前夕,与家人信步海口。这座滨海省城,却无许多内地都会那种楼宇疏朗、街巷从容的恢弘气象,倒更贴近海岛本身的性子——不争不抢,自有风华。若说真要读懂这片土地,海南省博物馆便是那扇最庄重的门。


馆中静寂,唯有时光在低语。历史厅里,新石器的陶罐还粘着远古的泥土气息,粗粝的纹路里,藏着先民垦殖星火的指纹。汉代的青铜釜已锈色斑斑,却仍能想见当年的炊烟;明清的玉珏温润如水,透出中原文明渡海而来的雅意。它们静静地排列在玻璃后,却仿佛都在说话,说这片孤悬海外的沃土如何一步步走进华夏的篇章。我们从石语陶文中看出沧桑。


转进民俗厅,空气霎时活色生香起来。黎锦上的甘工鸟振翅欲飞,五彩丝线织就的是一个民族眼中的天地。旁边琼剧的戏袍依旧明艳,水袖虽敛,却似仍有咿呀声腔在梁间萦回。最妙的是那方言体验区,孩童稚嫩地学着“鲁好”(你好),发音虽拗,却是一次与本土灵魂的天真握手。让你真切地感受到黎锦琼音的活色生动。


那具举世罕见的鳄鱼化石匍匐在自然厅中央,骨架如礁,沉默里带着史前的磅礴。而海南的草木精魂——黄花梨的木纹与沉香的幽韵,则在光影交错中诉说着自然馈赠的矜贵。行至革命文物展柜,不由得肃然起敬,《张玉华将军的海南战役工作笔记》摊开在柔光下,纸页泛黄,字迹却如刀刻。寥寥数行,是一个时代的重量,是海岛在 烽火中不屈的脊梁。沧海遗珠和革命星火照亮我们的眼睛。


在《南溟奇甸赋》的展墙前驻足,丘濬笔下“南溟奇甸,风物殊常”的海南,与眼前影像中的碧海金沙渐渐重合。原来数百年前的文心,早已为这片土地写下注脚。


离馆时,夕光满街。回望这座朴素的建筑,它不只是一座收藏往事的库房,更是一面映照千年的明镜。我们今日的来访、凝视与感怀,又何尝不是在未来某个午后,将被后人观瞻与回想的一页?


如此,步出馆门,便仿佛携着整个海南的历史风云,走入暮色四合的市井人间。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