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散文 >> 书山吊孤客

书山吊孤客

别来无样2025-03-29更新 次浏览

      仰视书山,极目学海,郁郁苍苍,浩浩荡荡,攀援而上,游离其中,以勤为径,借苦作舟,却也逃不出人间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书山的基石铺成了不同的道路,文人骚客沾染其中形成了迥异的性格,道路不同,性格不同,读书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有人读书换来金榜题名,黄金屋、千钟粟相继而来,顺便抱得美人归;有人读书换来的却是狂傲狷介,不容于世,最终穷困潦倒,四处漂泊。由此可看出,读书有甜,也有苦。

      像个别“能不凝滞于物而于世推移”,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声名卓著,尝遍读书甜头的文化大师并不多见。依我陋见,所多见的还是“苦”。

      苏轼说“人生识字忧患始”,“苦”于书中随处可见,陶渊明诗意地栖居于大地,羲皇上人的生活可不快意?可因为躬耕也就最能体味生存之苦,“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因为魏晋风流之风的影响,他躬耕的“苦”蒙上了一层“晨兴理荒秽,戴月锄禾归”的浓浓诗意,在他临终前的《自祭文》里道出了真谛,“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人生实难,死如之何?”杜甫在生存方面更悲惨,他在《逃难》中说:“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安史之乱不仅把盛唐带向了孱弱,还威胁着杜甫的生存,“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一代诗圣连孩子都养活不了。

      李欣曾说:“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可现实往往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深深刺痛着李白这类文人,他“高冠配雄剑,长揖韩荆州”的仪表与“带长铗之陆离,冠切云之崔巍”的屈原相似,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态与“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牗,八荒为庭衢”的刘伶相似,他们都才高人异,不为世用,最终郁郁而终。

      儒家的道德枷锁在改朝换代之际也令人苦不堪言,清兵入关,吴梅村、钱谦益变节投降,强大的社会舆论及自身的道德观念,让他们后的半生在屈辱与忏悔中度过,吴梅村诗道“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盖棺定论,一个才高八斗的明朝遗臣逆转不了改朝换代的磅礴之势,生与死都不能改变换了日月的新天,但是他们看着眼前的江山,认为“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当老了以后“嫦娥老大无归处,独依银轮哭桂花。”最后了却凡尘,出家向佛,留衣冠冢,墓碑题名某某诗人之墓,撇过明清两朝官职,以求在死后得以解脱。

      当多情的文人遇上爱情,而爱情的主人公是乘铁马渡冰河的战士陆游,我们读者无不为之动容。梁启超曾说“诗界前面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评价之高,可见陆游真男儿、实“放翁”的本质。可是他一生的爱情并不幸福,甚至是一段凄美爱情故事,相爱的人被迫分离,沈园偶遇,早已“人成各,今非昨”了,虽“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悲莫悲兮生别离,即使唐婉因病早逝,人鬼殊途,阴阳陌路,68岁的放翁还放不下思念,“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这种思念越来越浓,75岁重游沈园,他还念念不忘“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81岁的他梦回沈氏园亭感叹“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玉骨久成泉下土,墨迹犹锁壁间尘。”85岁,也是他临终的那一年,又到沈园,“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美人逝去,他终于相信了,只是美好如梦时光太匆匆,痛彻心扉的悲惨爱情,默默诠释了什么是至死不渝,成就了今天蜚声中外的沈园景区。

      个体痛苦如此之多却不能相通,大家都相安无事。有那么一种痛苦——孤独——似薄薄的雾,如淡淡的愁,困扰我们每一个人。在李贺与海子两位大诗人笔下,它才没了藏身之处,它是一种怎么样的痛苦啊!能吞噬人的生命。

      木秀于林,遭人诽谤,避父名讳,不能考取进士,李贺伤心地离开了长安,这可是他寄寓理想的地方,就因人言可畏,不得不离开,他是如此的痛苦,“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铜人无泪,上天无情,现实无奈,便转向鬼域世界,“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香魂”的慰问杳无可求,于是他又重建神仙世界,“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神仙世界快乐祥和,有着永恒的幸福,而现实尘世中是“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走如马”般短暂多变,孤独的诗人感受到逝水流年,功名不就,“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愁如枯草,骑驴觅诗,呕心沥血的孤独诗人早早结束了自己生命,形谢而神未灭,他孤寂的生命历程为后世诗人继承。海子也经历李贺的孤寂生命历程,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生命里,他创作了500多首诗,与李贺一样,他为诗歌而生,也因诗歌而死,“我必将失败,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诗歌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在现实中他是默默无闻的孤寂诗人,只有在诗歌中他才是王者,“秋天深了,王在写诗,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现实让他惭愧又疲倦,“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一滴不剩,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生命如此沉重,而他偏偏又以诗人的方式注视着人类,“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沉迷于自己的孤独,关注人类社会这也正是他痛苦的根源,也正因如此,海子的诗有了零度的温馨,他整夜整夜地写着《死亡之诗》,却没人能感受到他那份孤独,“你说你很孤独,就像很久以前,火星照耀十三个州府,你那样孤独,你在夜里哭着,像一只木头一样哭着,像花色的土散着香。”知己何在?入骨的孤独,没有了李贺的鬼域神仙世界,于是他请求死亡,“我请求熄灭,生铁的光,爱人的光和阳光,我请求下雨,我请求,在夜里死去。”于是他在山海关结束了他疲倦的身躯和痛苦的神经。但他温馨的祝福却包围着我们每一个人,“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中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临终前的善言?不,这是他衷心的祝愿。遭受孤独与精神的折磨,却始终关心人类。

      诗届千年,其中不免有喜,让我动容的还是品尝生活之味、思考人生之痛的“苦”诗,如同一杯芳香的苦茶,入口苦涩,却让人纠结动容,让人流连回味,让人心不能静、辗转思考。时光流转,早已没有了那么多痛苦,正是我迷恋那么多魅力“苦”诗,才不必在现实中品尝那么多苦就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难得。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