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春特刊
中国作家 梁春云 作品展
■ 作家简历 ■
梁春云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黑龙江省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百姓作家》杂志社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已出版散文集四部,散文集《迎微背幽》已付梓,担任散文集丛书《东栏弄雪》主编,担任多部书籍副主编和特约编委,诗歌《玛瑙河风暴》和评论《读林清玄<孤独是种大自在>》在学习强国发表,散文《残荷之魅》《在西湖之畔叠加诗人情怀》分别获得第一届、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散文《巫山红叶》《菊韵》《金秋缘聚九凤谷》荣获“盛世中华杯”国际文学创作邀请赛特等奖,散文《父亲与党同岁》在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日报•农村新版开展的“书香农家 全面小康”喜迎建党一百周年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散文《满村玉兰香》在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宜昌市乡村振兴局、宜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关于‘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晒晒家乡新变化视频展播和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有散文被列为《高考作文范文》,作品在《青年文学家》《湖北画报》《阅读时代》《百姓作家》《三峡周刊》《宜昌职工文学》《宜昌日报》《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以及在市、地、县多个刊物和平台发表,并在全国和国际文学大赛中多次获一、二、三等奖,有100多篇(首)散文、诗歌、诗词人编10多个选本,均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曾任经典文学网散文学院副院长,获得经典文学网授予的2020年度“十佳精英版主”和“每周一文”金牌教练称号,获得经典文学网授予的2021年度“十佳精英作家”称号。
★★★ 作 品 展 示 ★★★
千手观音鸡蛋花
南宁的公园、小区随处可见的鸡蛋花,是我十多年前来南宁后,在女儿带我逛的第一个景点——金花茶公园里认识的。我当时很诧异,是不是听错了,还有以“鸡蛋”命名的花?女儿说,没错,就是鸡蛋花。
鸡蛋花的树形很特别,好似“独臂”,或冒出地面,或冒出池塘坝埂,或冒出花坛,或冒出灌木丛,再从“独臂”腰部向上斜伸无数个伞骨,状如手指,每根手指上再向上邪伸伞骨……如此递增,形成了“千手观音”。我说,何不叫“千手观音树”呢?女儿说很形象。
时值年底,鸡蛋花树上的叶片渐枯渐落,有的异常慷慨,“千手”裸露,直接现出了“骨感”大美,在绿城南宁,虽然稍许不和谐,但枯荣乃自然规律,风景的万千姿态,谁能质疑它?
鸡蛋花树很矮,至多两米多高,就在其顶部修剪成扇形,密密簇簇的手指被截断,有点心疼,倘若让其每根“手指”像伞骨无限递增,那“独臂”老人恐怕难以承受“千手”之重矣。
鸡蛋花树的出场,虽然没有尊贵的皇帝出行时的“四大护卫”和天子五辂大车的隆重,但呈“梯形”用8根铁管牢牢撑住下部第一层伞骨是必须的,运输时还要平稳,防止“千手”在上面随意挥手晃动。在车辆运输没有诞生之前,一定是以“八大金刚”“八抬大轿”恭迎的。
现在新建的小区,绿植讲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森林搬进城市一般,鸡蛋花树都是移植大树。
而这梯形的上底,每边是盈尺以上等长,组成正方形,从正方形的每一角有3尺以上的铁管呈45度角支撑,组成梯形的下底。而每根铁管外面都严严实实地被塑胶包裹着,防止锈蚀。这梯形的架子要伴随鸡蛋花树安家许久。
而我第一年来南宁过春节,正是多年不遇的低温,我穿上呢子长大衣,感觉手僵、冷,出门便戴上了手套。只见“千手”上被一圈圈塑胶缠绕,个个手指像戴上了塑胶手套,依然不失“骨感”的神韵。可见鸡蛋花像现在娇贵的娃儿,生怕冻着了饿着了,被几方几代人宠着护着。
而真正认识鸡蛋花,是我在退休后,长时间客居南宁。
开春后,那“千手”上便有了绿色嫩尖显现,还有绿色花苞的雏形,经过一个冬季的内孕神功,终于开始打破“骨感美”的格局。
在一早急匆匆地送大孙女上学的路上,在行经某单位通透铁艺栏杆时,一阵阵的栀子花香扑鼻而来。继续行经至一座小公园旁,又有一阵阵的茉莉花香扑鼻而来。我同大孙女三步并作两步,赶紧上学。待原路返回时,我便迫不及待地要与鸡蛋花零距离会晤了。
“千手”上均有一簇簇的绿叶,呈现伞骨状向上,叶片深绿,呈帆船型,较硬较厚,脉茎像葱立的杉树干,将帆船型的叶片从中剖开,叶脉互生,斜伸向上,表面生出油亮的光。
“千手”绿叶柄根部,一根粗壮的花柄上又呈伞骨状伸出花柄,形成一簇簇、一团团的鸡蛋花,而“千手”指端生长的大叶、厚叶,又将这一簇簇、一团团花温暖地捧在手心里。这些盛开着的鸡蛋花,每一朵花为五瓣花,花瓣根部三分之一为金黄,组成为一个金黄的圆心,而花瓣向上的三分之二均为白色,这就是煮熟的鸡蛋从中剖开呈现的样子,而“蛋清”部分自然外卷,黄白相间,使得花型优雅、圆润、饱满,如现在流行的佩饰“白玉镶金”“玉包金”,从此,鸡蛋花在我脑海里打下了深刻烙印。
偶尔可见鸡蛋花花瓣中透一点粉红。后来在南湖公园等诸多公园、小区里,见到一簇簇、一团团的鸡蛋花完全为粉色和大红色,小孙女说,嗯,就像我们看到的猕猴桃,剖开后有白色、绿色、红色、紫色等多种颜色,这就是生物的多样性。
而鸡蛋花零零星星,渐次开花,从春末一直持续到秋天,并且始终是绿叶托举,成就金玉良缘,偶尔红星点缀,亲和老幼,芳悦众生。而零落于地的鸡蛋花,我拾得一两个完整的五瓣花,总是赶紧拍照留存,总是爱不释手,总会用鼻子多多嗅闻,那好闻的香味,有栀子花的清香,又有茉莉花的淡香。
据查阅资料得知,鸡蛋花,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印度素馨、大季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肥厚多肉。叶大,厚纸质,多聚生于枝顶,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边脉。花数朵聚生于枝顶,花冠筒状,径约5至6cm,5裂。外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极芳香。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可入药。原产美洲,中国已引种栽培。
在中国西双版纳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鸡蛋花具有佛教意义,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而被广泛栽植,故又名“庙树”或“塔树”,还是老挝的国花,夏威夷把此花作佩饰。其树形美观,奇形怪状,全株茎干含有乳汁,在温室栽培时冬季会落叶,这是其耐寒性差的表现,但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似盆景,也有很强的观赏性。
而且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咏吟鸡蛋花的诗句尚多,如:
五月芳香暖,兰苑露清妍。
满庭春锦逐流烟。
玉楼妆树,黄瓒翠莺前。
花里花外踱,持谢红嫣紫舞,一任风缘。
画屏山上何处
不识月池泉。
天涯芳草赋幽弦。
飞云暗渡,塔树佛香虔。
依稀轩窗静,寂寞深院,绿茵烟雨绵绵。
显然,被佛意存身的鸡蛋花,内敛、朴质而又大气、高雅,在平静、柔和中沁润佛心禅性,清新脱俗,在低温严寒中没有放弃,而是自我锤炼,静悄悄地孕育美丽生活的希望,在火热的夏季,依然以平常境界,悠游自在地盛开在一簇簇绿叶中,这又是它充满智慧的机锋显露,心胸旷达、容易满足、适意而安、快乐生活的一面,饱含了佛禅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我顿悟,倘若人的身上满是鸡蛋花的这些属性与品格的话,那这个人必定是自信、自识、善良的,是沉稳、乐观、智慧的,是有远见卓识的,是快乐幸福的,是心中永恒敞开,微笑着面对现实,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命运妥协,不向命运屈服的。
栅 栏
喜欢栅栏。无论木质的,还是铁艺的;无论材料实心的,还是镂空的;无论土砖简砌的,还是洋材精雕的;无论密集的,还是稀疏的;无论高至一两米的,还是不足盈尺的……它让物与物之间有了间隔,有了边界,人到了此地就得止步,就得敬畏。这与里面是何物,是高贵豪奢,还是古今岁月,均无关系。
喜欢儿时的篱笆,是密密挤挤的木槿条组成的栅栏,高过成人头顶,串联一起,围成了一个温馨的小世界。它常以浅绿、灰绿的面孔示人,以红的、白的、黄的、紫的喇叭喊话,心中的粉蕊常喷人一身。疏果在浅绿、灰绿的世界里,头碰头,脚抵脚,背靠背,肩并肩,胸贴胸地姿意生长。豇豆角、峨眉豆还担心木槿条会露风透气,毫不客气地要给它瞪鼻子上脸,又以隆重而高调的礼仪,发出倡议:各亮绝活,共同托举绿色家园的繁荣。
豇豆峨眉豆说:我成双成对,纵列正步,居高接续云霞烂漫,破译天宫密码,临下与诸君比邻,关节动态热身,深蹲,箭步弹移动。
绿椒紫茄红杮黄玉米接招:我们在正面战场比拼,个个有变脸术,脱了绿皮马夹,便有红袍加身,一日不见,缕添新人。
地下宫殿里的土豆红薯花生不服气:我们优越啊,没有日晒雨淋,在隐蔽战线打地道战,迂回战,舒心美篇地设地造地成,谁敢斥责我们没有眼光。
葱姜蒜在一隅不服气了:像没有我们什么事儿似的,你哪一场战役少得了我们?满汉全席的旮旮旯旯里,都有我们的身影。
各执一词,难分高低胜负喔。它们在木槿条花栅栏的怀抱里,灵性地起承转合体内的营养素,吐露喜人的亮色,定时化作农人期期盼盼、心心念念的一朵心花,一颗壮果,自身免疫,抚慰农心,唱响乡歌,延绵旷野。
记得儿时的黑土猪是待在栅栏里。一次放学后,发现栅栏门虚掩着,仰头张嘴与栅栏等高的土猪不见了,母亲下地做活儿还未回来,猪槽里空空如也,一定是因为饥饿,土猪破栏而出,慌不择路,可能直奔大田的青菜青草去了。偌大的一个生产队,大小田块遍布十里长堤两边,土猪会跑向哪里呢?我急着请左邻右舍的伯伯婶婶们帮忙寻找。一想到要是土猪丢了,过年就没有肉吃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的脑袋一片茫然。“幺姑啊,找到了,找到了。”天快黑了,一句响脆的呼喊划过天空。是王伯伯的声音。我速即收起眼泪,看到土猪一脸的自豪,尾巴有节奏地甩得老高,摇摇晃晃地走向栅栏里,我去合上栏栓,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我赶紧给王伯伯和婶婶们倒了杯热茶。少不更事的我,在经历土猪失而复得之后,让它在栅栏里吃睡踏实,成了我每天思考的问题。
几年前的秋季,到湖北安陆钱冲银杏谷看银杏,方知安陆是银杏的故乡,银杏为县树,其境内的王义贞镇,拥有全国两大自然状态的古银杏群落之一。那时,安陆整个大地披上金色华服,掠过眼眸,让人情不自禁。每棵千年古银杏树干周围,被褐色栅栏圈住。当地人视银杏古树为吉祥树,每年择日在树枝上缠绕红布条,面对古树,虔诚祭拜、祈福,成为当地人的重要习俗。那仅有半人高的栅栏,无声胜有声:“游人止步”。那一根根栅栏木条表面,虽着墨沉褐,但光滑可鉴,一定是游人不能近古银杏之身,吸取丹气灵气神气,而唉之叹之,而紧贴栅栏,或手触之,或身靠之,日长月久所致。古银杏表皮干萎,出现大洞小结,筋骨隆起,刻痕盘旋,可一年一茬的黄金甲落地,说明其体内元气正盛。这与栅栏视古银杏如神灵菩萨,守护供奉,履钢铁卫士之责,铁面无私,防游人踮脚仰身,攀干附枝,与之搂搂抱抱,伤及皮肉,有直接关系吧。
街面或公园里的花坛,有的也采用白色,或浅褐、深褐木质栅栏,不高,约在盈尺上下,每根木条顶部为三角形,木条之间为金属片斜拉,可收拢,可展开。栅栏一面可长可短,围成平面或立体几何图形。栏内应季鲜花或绿植,要多诱人有多诱人。但是,人们驻足欣赏、拍照、与之合影,不亦说乎,却不越雷池一步。小草周围亦然。“小草仰头笑一笑,行人走路绕一绕。”已是共识。
南宁名茶展,无论是展馆里,还是露天展,精美的栅栏如影随形。且不说那茶花有几多名贵,那鬼魅似的绸缎花瓣,实在是勾人心魄,但只能保持距离,近观,静观,切不可亵玩焉。
自2020年疫情之后,有的小区楼栋门前,多了一处或两处栅栏,便于应急封闭。随着时间的推移,倒也常态化了。人们平和地在这可展开,可收拢的栅栏里,得月影碎银投下浪漫的诗笺,随秋露着意地上染生命的红色、橙色和金色,而去注意它,欣赏它。
在做了大孙女班上的劳动顾问,于一个周六上午,带领部分同学,在梦想庄园栽种一些蔬菜后,我和几位同学的心就留在了庄园里。同学们早到校,迟回家,时不时地去浇水、施肥、松土、补种、捡落叶……为不惊动门房保安和班级老师,我常站在学校铁艺栅栏外,静静地端详他们像菜苗一样生长。不经意间,被马校长发现,她悄悄地拍照,发到教学群:“顾问场外指导,学生场内操作。”
校长来到铁艺栅栏外,我们共吸庄园里的香气。
丹凤归云
与林朝凤大姐相识,是在枝江作协QQ群里,她推介自己的诗歌、散文的同时,还热心为文友点赞,带给文友莫大的关怀和鼓舞。与大姐相逢,是在作协组织到百里洲福利院的一次采风活动,我们在枝江码头集合时,大姐已经早早地到达指定地点了,我在十多米开外就认出了她,叫了一声林大姐。她应声上前伸出双手来迎我说,终于见到春云妹了。我近距离定睛一看,她齐耳的短发中有丝丝银白,随江风悠悠飘起,很有韵味;脸上皮肤微皱,额头发亮,说话声如洪钟,走路步履沉稳;她穿白色小碎花上衣,外套着一件灰褐色春装。这一眼看上去很精神。我的天啦,这哪像70多岁的人啊。
因为是回到我们的家乡去采风,我们有点激动,互加了微信,得知大姐的微信名为“丹凤归云”,我不由得想起了【宋】柳永词《凤归云•向深秋》: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柳永以毕生精力作词,成为北宋著名的婉约派代表人物。大姐丹心一片,矢志不渝,以毕生精力作诗作文,手稿一叠叠、一本本,在多个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平台发表,我从中编辑了一些,拜读了一些。这些诗文记载着各色人生,顿悟出自己存在的意义,勾勒出时代的轮廓画像,让我倾慕和感动她的与众不同。
大姐总是以满满的激情投入生活。记得前年夏天,作协发出“招募创城志愿者”的通知后,大姐率先报名。正值酷热的天,大姐走街串巷,发宣传单,维护秩序,捡拾垃圾,乐此不疲。我远在南宁,担心大姐已76岁高龄,身体会吃不消,便微信叮嘱她多喝水,在树荫下休息会儿,别太累了。可大姐说,没事的,作协的文友不嫌弃我年纪大,我同他们在一起,感觉自己遇到了年轻的时光,也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大姐的此番话语,让我记忆如昨,也让我感慨:岁月年轮,有四季更替,有叶落花残,但倘若有一颗年轻的心,暮阳也会有火烧云般的喷薄而出,会有池塘枯荷孕育的勃发生机,会有经风沐雨红椒的灿亮老辣,会有珠莹露白的沁润心脾……无形中大姐已然成为我心中的楷模。
大姐总是以虔诚的心境坚持创作。在经典文学网站里,我负责“每周一文的出题和作品汇总”,大姐总是一期不落地发稿,其中有她天不亮就在幽静的大堤上奔跑求学的励志故事;有她年迈的母亲,用一双小脚在崎岖的小路上颠簸着,为生病的她遍地求医的感人情景;有她父亲每年年底为乡亲们无偿写对联,而她在一旁研墨、镇纸的大爱和温暖;有她在老家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在农田勤奋耕耘的身影;有她同姐妹们一同赏景畅玩的画境;有她和文友深入农村、社区采风,有思考,有理性的佳作美篇……更让我感动的是,她要我教她学着操作电脑,直接进入网站发文,她是体贴我代她发文的辛苦啊!随后她学会了上网发文程序,在网上发表了几篇散文,得到了几位版主的高度赞誉,有的文章被设置为“高亮”和“优秀”进行推介,后来因为她的眼睛近视,网上字迹小,她感到眼睛严重不适而中断。
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应邀来到她的家中时,我发现她的客厅里的餐桌上、茶几上摆放了一叠叠的类似文件装订的东西,当时我忍不住去翻阅,竟然是她将自己手写的诗歌、散文在外打字复印成册的,已有五六本,这是她几十年来笔耕不辍的写照啊。
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随口问她,怎么不出版诗集或是散文集呢,至少可以留给子孙啊!她说出版费用太高了。我能理解她的心情。更让我惊讶的是,我发现她把“每周一词”的例词、格律说明及要求全都抄写了,也有厚厚的一沓沓,整齐地放置在餐桌上。这既是餐桌也是书桌。她说想按照经典文学网“每周一词”的要求试写后,发给我教正,以摸索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她还特别强调说,想学会写诗词。
我感谢大姐对我的信任,我一直在等待中,期待大姐把她写的诗词发给我欣赏。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大姐到宜昌某医院住院了。手术及治疗的过程是痛苦的,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身体的种种排异反应,在腰椎疼痛无法坐立,只能躺在床上时,还坚持在手机上看经典文学网上的“每周一词”……她说学不会写诗词,将成为终生遗憾!
大姐总是心存善念,热忱待人。她对我说,我们俩因写作结缘,我得到了你很多帮助,我时常心存感激……小妹这份情意深藏于心,没齿难忘……其实我为大姐没有做什么,即使做了一丁点儿的话,也是推崇她对文学执着追求的精神,欣赏她的人格魅力。可大姐却一次次地要感谢我,还经常提醒我在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要多多保重……我感到惭愧起来,真的从内心有点心疼大姐了。
当我在群里看到她分享转发文友的佳作美篇时,我的心里在莫名的滴血。因为她的手指已经变得异常僵硬,打字非常困难,而她依然有一颗火热的心,握住了刚强“巨笔”,一次次地在为文友发表佳作喝彩,为文友加油打气助威。这是何等高尚的品格和胸襟啊,我不禁感叹:千言万语道不尽,百首一生名犹存啊。
大姐不应有遗憾了!她已经用自己的一生,填写了一阕阕敬先贤,勉后辈的新词雅文,描绘了一幅幅伟业兴国山河瑰丽的星辉蓝图,抒发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的豪情壮志!
写到这里,我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天空中出现了一抹亮色,一扫连日来阴雨连绵给我带来的郁闷心情,于是,一首《亮色》涌上心头:
清早
天空有了亮色
洁白的云灰白的云
淡蓝的云
有的静养着
有的悠悠地踱步
有的交头接耳
忽地树梢上飘了亮色
墙面上镀了亮色
大地上铺了亮色
行人的脸上漾起了亮色
这是大姐给文学界带来的亮色
一会儿
有小鱼儿闯进了水晶宫
我伸出手,一把抓住了
她在风中摇曳的身姿
在一个快乐的清晨
我们放飞一群白鸽
初升朝阳的晨晖
照彻无数透明的心
……
韩愈有诗曰:“少年乐新知,哀暮思故友。”在冬意萦绕,冰凝田冻,渔舟清影千人见,雁阵声寒百鸟归之时,让我们沐浴朝晖,幽寻凤迹,聚珍丹心,琼浆归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