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党庆特刊丨特别推荐建党104周年当代作家:蒙顺安】

【党庆特刊丨特别推荐建党104周年当代作家:蒙顺安】

2025-07-07 13:33:29
浏览量:

特别推荐建党104周年当代作家

蒙顺安



作  家  简  历


      蒙顺安,广西南宁市人。广西博物馆退休干部,工艺美术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级作家。荣获鲁迅诞辰130周年《鲁迅文学奖》,著有短篇小说集《红军留下的宝藏》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69级二连三排》作家出版社出版。多篇小说散文获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                                                                          











作 品 展 示 



 

 红色旅游

  

  百色起义90周年,一天红色旅游,高铁去高铁回。车上我的座位已被一位戴着白色旅游帽的人坐着,他手捧一本书低头看着,见我到来说:“不好意思,见你没来窗口光线好占你位置了。”“没关系,我坐你座位。”

  车开了,他好像不知一样,低着头聚精会神地看着那本书。我好奇地问:“师傅,看什么书这么入神?”他抬起头合上书,笑着说:“哦,《千里来龙红七军》。”两鬓和白色旅游帽一样白,清瘦的脸上架着副黑边眼镜,他是个老者。

  “参加百色一日游?”’

  “是!”

  “我们是团友,老兄贵姓?”

  “哦,姓莫!”

  “莫兄,都去实地参观了还看这书?”

  “要看的,要了解百色起义这段历史和人物,到了那里才能更深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我每次出门旅游不管到哪里都要先了解那里的历史人物和当地习俗,去了才有看头,走马观花白去。”

  他滔滔不绝地讲红七军里的人物故事。我问他怎么知道红七军开国将军们那么多故事。他举起那本《千里来龙红七军》。谈论聆听,不知不觉车就到站了。参观红七军军部和大码头,导游只给一个小时。

  “导游,两个地方一个小时不够吧?”

  “每个参观点的时间我们都计算好的,如果这个点时间耽误了,下个点参观时间就不够。”

  “莫兄,一个小时足够了,红七军军部旧址就几间房,听人说不到十分钟就看完了。”

  “胡说!说这种话的人根本不知道红七军军部那段历史,十分钟,半天都看不完!”

  人人都随着导游进了红七军军部旧址,唯有他不进。我回头找他,只见他定定地站在大门口。

  “莫兄,站这干吗?”

  “我在看红七军开会。”

  “哪里有人?见鬼啊!”

  “不是鬼,九十年前的今日,就在这个大门口,我现在站的位置,正是红七军政治部主任陈豪人代表前委讲话的地方,他号召全体官兵要经得起艰苦环境和战争的考验,为发展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消灭反动派,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务而奋斗。听,站在那里带领官兵高呼口号的是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袁任远:‘拥护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中国共产党万岁!’”

  “莫兄,你家里有人参加过百色起义?”

  他拍了拍袋子里那本《千里来龙红七军》。我点了点头说:“莫兄,你对百色起义有研究,今天我跟定你了。”“爱好,研究谈不上。”

  楼上楼下他间间看,滔滔不绝地讲,在警卫连住室他凝视着墙上的斗笠说:“一九二九年12月17日早上,第一次百色保卫战打响,红七军主力在外清匪反霸,留守百色各个部门人员不到五百人。李天佑,我们广西桂林人,特务营连长。就是在这个地方吹响了集合哨,带领半个特务连冲向百色城枪响最激烈的地方,将攻城土匪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命。1955年授于上将军衔。在参谋处门口,他突然用南宁平话叫‘老表,行出行入做哪门,我是你亭子老乡,今日来看你。’”

  “莫兄,你在跟谁说话?”

  “跟我亭子老乡莫文骅!”

  “莫文骅,塔山击战……”

  “对,就是他,我们南宁人的骄傲,亭子村的光荣,他是我们南宁亭子村人。百色起义时,在参谋处当参谋,那时他还没满20岁昵。你看他进进出出的,忙得连我和他打招呼都不回应。我父亲说,他当南宁市第一任市长,回亭子村时还抱过我。”每个展点他都能说出故事,真是佩服。可是时间不等人,大码头还没去呢……

  

  低着头数着台阶往百色起义纪念碑爬,314级没错。

  “莫兄!”不见应声,刚刚他还在说314级台阶象征圆周率π的革命精神传承,11米对应起义日期12月11日,一眨眼就没影了。纪念碑前,左找右找都不见他,我想他一定去找他心目中的英杰去了。果然在纪念碑后不远处“英魂千秋”大型雕像前找到了他。“莫兄,找你好辛苦。这雕塑有好故事?讲来听听。”“有!但故事要‘他’来讲。”他手指着雕像下巨大花岗岩底座上的红七军英烈名单中一个“黄绍谦”。

  黄绍谦,家喻户晓,赤卫军总指挥,卖田卖地,换枪换炮带领农民闹革命。送他的一担铜仙银元,只用红布象征性地取了一文。“你说的是人人听过的故事,黄绍谦米袋的故事你听过吗?田东百色苏维埃政府旧址纪念馆展出的红军米袋是他随身带的米袋。展出说明“1963年群众捐献”。我很想听米袋是怎么到群众手里的。这个谜团我研究了很久都没解开,今天我要问他。“莫兄,开玩笑,烈士怎么能回答你的问题!”“能!”他手指着雕像中那高大的红军战士,“他就是黄绍谦总指挥!”

  “你在叫我吗?”

  “是!我在叫你,黄绍谦总指挥,打扰了。我心中有一个谜团一直解不开,田东百色苏维埃政府旧址纪念馆展出的红军米袋真是你用过的吗?”

  “是!是我用过的米袋,艰苦岁月打游击时它一直背在我身上。”

  “一直背在你身上,群众是怎么得到的?”

  “红军主力北上后,我留在巴麻革命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1934年反动派团长苏新民带一个团到巴麻进行“剿共清乡”,为了保存实力,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我是巴麻人,地形熟,人缘多,坚持留在巴麻反清剿。白天躲在山上,晚上下山打反动派。反动派为了困死饿死我,使出很多毒计,封山连坐,还派出便衣打扮成村民,混在进山打柴割草的群众中妄图诱捕我。真正的巴麻村民我认得出,我不上他们的当。反动派鬼计失败后,下令村民上山打柴只能带两个红薯或两个玉米,多带者查出按通匪论处。一次和敌人遭遇后,突围时和身边几个战士走散,我独自被困山中,好几天没吃东西,躲在草丛中。终于我看见一个独自上山打柴村民,我轻声叫:‘老哥,’他回过头见到我,‘黄总指挥!’因为我是赤卫军总指挥,村民都这样叫。‘老哥有吃的吗?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有,’他从衣袋里拿出兩个红薯,反动派规定上山只能带两个,多带按通匪论罪。’我只接了一个,他硬是把两个都给了我说,‘饿半天没事,我早点下山回家再吃。他走时对我说,‘我家就在山下,明天老婆上山割草,吃的放那块大石下。’他指着不远处那块大石。在群众的支持下,粉碎了困死饿死我的妄想。

  敌人的疯狂清剿失败后,拿群众出气,认为有通‘匪’嫌疑的群众,抓捕,烧杀,片瓦不留。一天,我和红军战士看望受害村民。残墙边躺着一位大嫂,头上扎着白布还在渗血,怀中的小孩在哭叫,小男孩在残壁烂罐中翻找东西。我走过去问,小弟弟你在找什么?‘玉米粉,妹妹太小吃不了芭蕉根,妈妈被打伤,爸爸被坏蛋抓走了。’这些受害群众都是为了红军……我解下身上背着的粮袋放到大嫂身旁‘大嫂这袋玉米留给你,你丈夫我们红军一定救回。’

  一小袋玉米解了这家人的燃眉之急。大嫂怀着救命之恩感激之情把米袋洗干净,装满玉米等着还给我,等了又等玉米换了好几次,等来的是我被坏人杀害的噩耗。她把玉米粉撒在我躲藏过的山上。‘黄总指挥走好,你的救命恩情,我们全家永远不忘,你的仇红军会为你报的。’她把米袋带回家收好,每当清明节她都把米袋拿出来全家一起祭拜,直到送纪念馆。”

  “参观纪念碑的时间到了,请一日游的团员向红军桥走。”

  “黄总指挥再见!红军的故事,我们一定世世代代讲下去,守好红色江山,将红色传统代代相传。”

  

  过了红军桥就到百色起义纪念馆了。

  “一个军政委那么大的官怎么会用这种马鞭?”“红军是为人民打天下的军队,大官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哪像国民党,一个小小连长都有皮马鞭。”“为什么用这种藤条做马鞭?我们村里人赶牛赶马都用竹鞭子。”“藤条比竹子耐用,右江两岸山上都有。”“红七军起义到处行军打仗,可能马鞭丢了随手砍条藤条赶马很正常。”“你看那是随便砍的吗?鞭的两头镶有金子。”“什么镶金?那是黄铜!”

  “你们说得都不对,是医学院的学生吧?”

  “是!爷爷怎么知道我们是医学院学生?”

  “看你们的穿戴和气质就知道。”

  “爷爷是猜的吧?百色就两所大学!”

  “爷爷,你说我们都说得不对,你知道这条马鞭的来历?”

  “了解一点。”

  “爷爷给我们讲一讲,好吗?”

  1930年3月,邓小平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百色起义的工作情况,途径越南回到龙州,红八军派人护送他回右江,经长途跋涉到达向都县那板。因日夜兼程跋山涉水,两脚红肿得难以行走,只好在那板休息。两天后,红肿有所缓解。为了及时传达中央指示,第三天邓小平坚持要走。看着一跛一跛艰难行走的邓政委,向都赤卫军连长牵来一匹马,请邓政委上马赶路,邓政委骑上马手中没有赶马的鞭子,赤卫军连长在山路边顺手砍了条白藤,削头去尾递绐邓政委当马鞭,派赤卫军马夫黎爱廷随行照顾邓政委。

  那时百色根据地各县城被反动派占领,当来到思林县江边时,民团特务活动猖狂,捕杀侦查共产党的干部和进步群众。来接邓政委的思林县委书记陈鼓涛和邓小平研究决定,人多目标大,护送部队返回,少数人化妆步行穿越封锁线。黎爱廷和往日一样备好马递鞭给邓小平。他没接马鞭,只是握住黎爱廷的手说:“黎同志这几天辛苦你了,谢谢你的关照。前面就是敌人最严的封锁线,骑马目标太大,你的任务已完成,再见!”黎爱廷紧握着邓小平的手说:“不用谢,照顾好你是党和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在你身边工作我很高兴,也学会了很多东西,邓政委,下次再经过我们乡我还为你牵马。”

  回到乡里,黎爱廷向领导汇报了护送邓小平的经过,领导很高兴,把马和白藤马鞭都交给了他,说:“把马养好,以后再有别的领导过境任务就交给你了。”

  反动派听到风声,知道黎爱廷送共产党大官过境,突袭了黎爱廷住的村子,妄图抓捕他。刚好那天他出任务在外,敌人扑了空,没抓着人,抢光他家的东西,一把火烧了他的家。完成任务回家,哪里还有家?只有残椽破壁还在冒烟。他冒着烟走进烧塌的房子,满地都是烧焦物品瓦砾。惊奇的是,他随手插在床头墙上那条邓小平用过的白藤马鞭完好无损。他激动地奔上去把马鞭紧紧抓住,跑出破屋用白藤马鞭指着敌人走的方向:“反动派你们听着,你们一定会灭亡,红军一定会胜利!”

  反动派烧不了的马鞭,一定能护佑他,往后的斗争岁月里,黎爱廷都把白藤马鞭带在身上,为了保护白藤马鞭,他用子弹壳上的黄铜皮把白藤马鞭两头包镶起来,好带又美观。

  红七军奉命北上,右江根据地被敌人占领。身体有病的黎爱廷留在村里养病。白藤马鞭从不离身,白天出门插腰上,晚上睡觉放枕边。好奇的村民看他不注意常常偷偷从他腰上拔出问:“这白藤是你老婆吗?白天带连晚上睡觉都放枕边,一定是个白藤精!”越传越离奇,说他不娶老婆是被白藤精迷住了。村里好事者半夜到他房子偷窥。黎爱廷不敢说明那是邓小平用过的马鞭,白色恐怖时期,不要说收藏邓小平用过的马鞭,沾点有关红军的物品,都被说成通“匪”杀头坐牢。黎爱廷觉得再把藤鞭带身边不安全,他用布包好藏在住房夹缝里。当看到虫蚁或老鼠时,他又怕马鞭被鼠啃虫蛀。思前想后干脆把白藤马鞭插在家里神台上,天天都看见放心。对村里人说:“他在赤卫军执行任务时从山上摔倒,是这条白藤救了他的命。”烟熏烛燎,虫蚁都不敢近。加上黎爱廷长年把玩,白藤马鞭上起了一层光亮的包浆。马鞭就这样在黎爱廷精心保护下完整无缺的保留到新中国成立。

  黎爱廷病重,叫来在外工作的外甥,把白藤马鞭交到他手上,说出此白藤马鞭的来历。1962年右江革命文物馆征集百色起义革命文物,黎爱廷的外甥把这条白藤马鞭捐献给了右江革命文物倌。经多方考证和当年赤卫军老人证实,确实为邓小平当年用过白藤马鞭,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百色起义红色一日游的叔叔阿姨们,回南宁的时间已到,高铁不等人,请马上出去,过时自负。”一天的红色旅游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一步一回头看着纪念馆。里面的烂枪、烂炮、烂衣服,哪件都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都是红军留给我们的宝藏,正如馆前巨石上的题字:“百色起义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

  


我的大学老师

    

        抢抢抢!抢报名,心情过于紧绷,身份证号码少写了一个数,报名失败。再次重报,名额已满,一分钟失误又要等一年。我自责,我懊丧,我一辈子没进过大学门,退休后要圆大学梦,准时打开手机报读广西老年大学,自己的疏忽,耽误了自己,怨谁!只能在电话里和朋友倾诉报名难的事,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不用再等一年,开学可补录。

  补录的班级终于出来了,可惜我要报读的班级没有补录名额。我失望地翻看着其他班级补录讯息:“2020花鸟写意基础班”,这个专业正是我想报读的专业,但已开学一年。等一年不如先读一年,我果断交费插到这个班。

  八点半上课,我提前十五分钟到,坐在最前一个座位。上课铃响,老师进教室,全体起立:“老师好!”

  进来的是老师吗?方脸平头,大眼睛厚嘴唇,腰圆膀宽。季秋时节人人都穿秋衣长裤,他短袖T恤五分短裤,黑皮鞋还不穿袜。在我的印像中大学老师一定是温文儒雅,风度翩翩。他没有画家夸张的长发,更没有儒雅的唐装古韵,像极了我铸件厂的弟弟。

  一道灼人的目光看着我:“你是刚插班进来的吧?”“是!”我站起来回答。“新同学自我介绍。”

  “我,孟顺利,在广西博物馆工作……”

  “今天画石头,不要小看一块小小的石头,要画得好不容易,石头画得好,加一两株花草或小鸟动物就成一张作品。一块石头无论大小都要画出点、线、面、干湿、浓淡……”下课我问老师要那张在上面标有点、线、面的教学草稿。“不行!回去自己画,自己画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

  遭拒绝,我难堪得无语,内心愤愤不平,不就是一张草稿吗!上面没名没姓丢在地上都不知是谁画的,小气包,没有点做老师的大度。同桌的同学见我紧绷着脸不高兴,对我说:“老师不给你稿样那是为你好,你照着稿样画,画出的东西你自己都不懂,往后你就会有体会的。”

  下一节课,上课前,先讲评同学们的作业。老师走到我挂画的地方对同学们说:“今天讲评从孟同学开始,大家看一看他画的石头好在哪里,缺少什么?”

  “整体布局不错!”

  “好像有点软绵绵的感觉,说不清。”

  “老师,是不是线条太弱了?”

  “对!线条太弱。”说着老师拿起笔在石头边上加了两笔,点了苔。哗!整块石头都立了起来。

  “孟同学记住了,画石头一定要有点、线、面、干湿、浓淡,要笔笔清楚。”

  看着老师运笔改出的作业画,我体会到了老师不给我画稿的良苦用心。

  春节临近,老师邀集我们同学到他画室搞新春活动。画室很大,厅里墙上字画、古筝、古琴、多种中外乐器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同学告诉我,老师是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院山水画研究生班毕业,现为广西美协理事,《广西画报》“水墨经典”主编。老师好学,年近五十请假到北京拜全国知名画家吳悦石为师,老师不但水墨画画得出神入化,中外乐器玩得得心应手,还精通武术。我沉浸在老师画室里的艺术品中,直到同学呼叫我的名字……

  我们围着老师那张又长又大的画台。听老师说:“今天第一项活动是给每个同学写字,送画,给同学拜个早年,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同学们高兴得拍手叫好,“老师我要个虎字!”“我要个美字!”“我要个寿字……”我好幸运,送画抽签数字2选到自己喜爱的那张。

  开饭了,按老师的提议,参加活动的同学,自带一个最拿手的菜,台上摆满同学们亲手做的美馔。老师高兴地说:“同学们,上课时我是你们老师,下课后,我就是你们的兄弟画友,那边有我自泡的各色各样的美酒,同学们自己去斟。来来来我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家新年快乐!”

  琴声如泉,仿佛置身仙境,老师一曲《流水》,酒更浓,肉更香。饭余,老师拉起了手风琴,欢快激昂的一曲《我爱我的祖国》合着节拍同学们唱歌跳舞。

  一个学年过得真快,基础班结业了,老师在教室墙上挂了一张八尺大宣纸,他在上面现场画了一条游动的大桂魚,要求每个同学在上面画自己最熟悉的一样水族。检验同学们两年来所学,有的同学画虾蟹、神仙鱼、水草青蛙。我是后插班的,不知画什么。“孟同学,不要怕,大家合画一张画那是锻炼个人胆量和测试绘画布局,你大胆画,画得好不好没关系,重在参与。”我拿起笔在老师大桂鱼上面空白地方添上一条小桂鱼。老师点点头,给了我一个赞许的眼光。

  报名时间又到,我毫不犹豫地打开手机点报《2022花鸟写意提高班》。这样亦师亦友,多才多艺豪放的老师你去哪里找!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