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作技巧 >> 我的散文创作谈

我的散文创作谈

2022-09-03 20:31:23
浏览量:

当今的生活乃至细节无不打下市场经济的印痕,诸位仍对文学保持着如此热衷,更是令我佩服。记得省作协常智奇先生来商,我贸然提问:“文学依然神圣”这句忠实老师的话靠什么来支撑?其哑然。的确这是我们文学爱好者面临的困惑。文学改变命运的时代一去而不复返。所以我们仅仅是文学的膜拜者,旨在给自己的心灵留一个容纳真、善、美的空间,同时充满豪情的记录社会的发展,挖掘生活的风景,于是我们依然快乐。作家协会将陆续举办文学写作知识讲座:小说、散文、诗歌、戏曲创作等等。可以讲述一个点,也可以讲述一个系列。今天我要讲述的是散文的创作。分六个部分:散文的概念及特征;散文的分类及结构;散文的笔法及美感;散文的理论及态势;商洛散文创作的回顾及点评;人散文创作的几点体会。

请大家雅正,共同探讨。

一、散文的概念及特征。

(一)、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但是随着文体的发展,散文有进一步细化和分裂的趋势。比如: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发展成为独立文体;议论散文又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渐渐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所以现在意义上的狭义散文多指抒情散文 。和小说、戏剧相比,散文一般不要求有完整的情节和突出的人物形象,通常是通过对某些身边片段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某些事物的社会意义。和诗歌相比,散文一般不要求像诗歌那样的集中,且语言不受格律韵律的约束,可以自由灵活的运用,句式可长可短。

(二)、散文的特征

概括起来,散文的文学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散文的题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可选取具有广阔内容的重大题材,也可选取社会生活中具有意义的小的侧面和片段。既可以记人、记事、记游,也可咏物、写景、抒情,还可以夹叙夹议,借题发挥。散文的内容更是丰富,宇宙间存在的一切事物,大至宏观世界,小到微观世界,闪现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皆可纳入囊中。

2.表现手法的多种多样。

根据主题的需要作者可以灵活自由的时而叙述,时而描写,时而议论,时而抒情,甚至把多种手法融合一起,进行夹叙夹议,在描写中抒情,在议论中描写,以求充分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阐发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3.感情色彩的浓厚富有。

散文是一种富有浓厚感情的文体,不仅抒情性散文须有浓烈的感情,叙事性、说理性散文虽然偏重于叙事、议论,其中也必定灌注着作者满腔的热情。饱含感情是散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标志。

二、散文的分类及结构。

(一)、散文的分类。

从艺术表现形式的角度,散文可分为三类。

1. 抒情散文。

侧重抒写作者对生活感受和激情的散文,叫抒情性散文。比其他散文更注重意境的创造,更富于联想,更具有语言美和音乐性。抒情的手法千变万化,大体分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对于文章中的人、事、物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就是借助某一中介物来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

抒情散文的写作模式通常是: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己。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 发挥,更大意义。结尾感慨 。

2. 记叙散文。

侧重于通过记叙人物、事件、景物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散文,叫记叙散文。主要方法是记录和叙述。适当运用抒情间或的议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细分起来记叙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记传文学、回忆录、访问录、游记等。

其中记人散文的写作模式通常是:开头:(1)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 如肖像描写。(2)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结尾:(1)重申特质,照应开头。(2)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3.议论散文

以说理论述为主,却又富于文学特色的散文,叫做议论散文。它和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不同,虽也侧重说理论述,却不仅仅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充分调动种种文学手段,形象性的说理:犀利、警辟 、幽默、风趣,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它主要包括:杂文、随笔、演讲等。

(二)散文的结构。

散文结构总体要求: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过度自然,前呼后应,有起有伏,匀称严谨。但文无定法,其结构千变万化。通常如下:

1.按时间纵向顺序结构。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切记要流转自然,层次分明,记叙事情有头有尾,不能成为流水帐,罗罗嗦嗦确少主次和起伏。

2.按空间横向顺序结构。就是以空间转移为线索展开描述,或由里向外,或有远到近,或右上到下,按照空间顺序将复杂的材料井井有条的组织起来安排文章结构。

3.纵横交错的结构。就是或以时间为纵向,以空间为横向;或以事物发展为纵向,以与只有关的事为横向;综合交错,经纬交织的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4.以事物归类为线索的顺序。就是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发生的事情,加以选择提炼,分别组织在几个有关的段落中,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有时有了醒目,每一部分或每一类事物前还加一小标题。

5.以物为线索的结构。就是运用某一特定的有丰富含义的事物为线索,始终贯穿全文,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6以思想情感为线索的结构。就是以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三、散文的笔法及美感。

(一).散文的笔法。

吸引读者一步一步深入到作者创作的艺术境界之中,引发出强烈的共鸣,这种技能、这种特色、这种用笔方法,习惯上称为“笔法”。常用的散文笔法有三种:

1.兴波法。巧妙的运用多姿多彩的笔墨,扬起读者情感的浪花,兴起读者思想的波澜,这种笔法叫“兴波法”。具体是:(1)云开雾散兴波法。先设置一团疑雾,再层层化解,最后云开日出,心头为之一震,形成巨大的情感落差。(2)层层深入兴波法。打井一样层层掘进,最后感情的泉水喷涌而出,制造巨大的波澜。如朱自清的《绿》。(3)抑扬交织兴波法。对所写的人、事、物巧妙的安排抑扬,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或抑抑扬扬,交互使用,兴起波澜。(4)强烈对比兴波法。故意将美和丑、正和反、善和恶等进行对比,引起思想感情的波澜。(5)妙笔徒转兴波法。以人、事、物的突然变化,使笔墨产生一个出任意料的大变化、大转弯而产生波澜。

2.写意法。注重人、物神态和情趣的勾勒及表现,不平均使用笔墨,重要方面细写,不重要方面概写。具体是:(1)叙事要虚中带实。散文叙事不能处处写实,抓住传神的特征虚实结合。若写的太实,势必冗长平板,缺少变化;若写的太虚,势必粗略肤浅,印象不深。 (2)写人要粗中带细。所谓粗是不必全面的写人物性格发展或完整故事情节,淡淡几笔把人物推到读者面前。作为细是在表现事物本质。突出人物性格方面,要浓墨重彩,着力渲染。总之局部要服从全局,一切为主题服务。

3.指点法。散文中直接表白作者思想、见解、倾向的文字叫指点。是支撑全文的脊梁,是全篇立意的升华,并且是文章转换节奏的鼓点。具体是:(1)点在一件事情之后。(2)点在景物描写之后。(3)点在全篇之后。(4)文中反复指点。

(二)散文的美感。

散文是强调一美动人的艺术品。散文的美具体表现如下:

1.散文应具有理性美。正确、新颖、独创、深刻的思想意蕴,渗透着理性的力量,闪耀着伦理的光芒,跳跃着哲理的火花,洗涤净化着人的灵魂,给人永志不忘的美感。

2.散文应具有诗情美。或喜或悲或爱或恨,且愁且怨且急且闲,诸多生动场景、鲜明形象、深厚感情相互交织,浓烈的感情造成耐人寻味的情感氛围,使人情从心生欲罢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散文应具有图画美。意境高远、隽永、深邃,如动人的画卷一般徐徐展开,使人得到愉快的休息。

4.散文应具有音乐美。清晰、刚健、质朴的语言岁不像诗歌压韵,却富有节奏和音乐感,句式整齐而充满变化,长、短句和排偶句错落有致培植协调,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四、散文的理论及发展。

(一)散文理论的发展。

1、形散神不散论。

始于作家萧云儒1961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论文。所指“神”是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精神实质,“形“是文章的表现形式。意思是主题思想必须集中,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这一理论多年来在散文界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成为指导或者评价散文创作的权威理论,似乎再无好的其它理论能够替代。

2、对散文经典的质疑。评论家林非1987年《文学评论》第三期上发表论文,提出“行散神不散”的套路束缚散文发展,排斥和窒息丰富多彩的艺术追求。责问:为什么“神”只能不“散”?散文的“神”既可以直接表现出来,也可在不言之中,有时比直白更能强烈的震撼读者;为什么“形”只能“散”?形式上整齐紧凑的散文为什么不能写?他主张打破“行散神不散”的单一理论。“扬朔版”散文只能是精巧的临摹本,它的流传不妨说是散文评论和研究的失败。

3、大散文概念的产生。“大散文”的概念由《美文》杂志首先提出。一方面鼓呼散文的内涵要有时代性,要有生活实感,境界要大,另一方面鼓呼拓开散文题材的路子。主张“大而化之”的散文观,强调国际化胸怀的汉语写作,主张各类文化的融合和对话。反对散文的矫情、滥情、造情,拒绝政治概念性的作品,拒绝小感觉小感情的作品,并将信件、序跋、碑文、诊断书、鉴定书、演讲稿,甚至笔记、留言等等纳入大散文系列。大散文概念的提出给散文界吹进一股新风。

4、散文语言陌生化理论。什克洛夫斯基倡导语言“陌生化”。基于美学理论,偏离现有语法规则,通过隐喻、象征、叠加意象、拼接、跨跳等手法形成高度变异语言。瓦解艺术形式和语言方式运作上的自动化和心理上的习惯性 ,把与实际生活完全不同的现实展现出来。主要表现在词类、语序、修辞格和技法等诸多方面。其中:词类的“陌生化”:出于某种情境的(修辞)需要,打破 汉语词性分类,冲破语法的樊篱,形成“变格”。(1)名词用作动词或用作形容词 。如:文章写得很散文。(2)形容词用作动词 。如:一棵树绿在窗前。(3)动词用作名词。如:我把思念投递给爱人。(4)打破量词常规搭配。如:几盏荷花。灯的量词“盏”代替花的量词“朵”。再有修辞的陌生化:如:若将一条河流拉直,能绕腰身走几圈?

(二)散文创作的态势。

全国散文整体创作呈现出如下态势:

1. 亲情散文始终占据散文半壁江山。

亲情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是散文永恒不变的主题。代表人物:阎纲(〈三十八朵荷花〉)、李汉荣(〈回忆父亲〉)、韩少功(〈母亲的力量〉)、梅洁(〈不是遗言的遗言〉)、张守仁(〈夜车穿越武汉〉),桑金科(〈我的农民父亲〉)

2. 新锐散文成为时代文学一个亮点。

丢弃传统散文的写作方法和模式,背离旧体散文的轨道,运用创新思路创作。代表人物:格致(〈减法〉)、陈惠娟(〈只有人能够死〉)、朝阳(〈命案〉)、郭敬明(〈七天的左右手〉)、张力勤(〈私人城市〉)。杜丽(〈人类如何消费天空〉

3. 文化大散文继续占据散文界主流。

运用散文的形式描写历史事件,解说历史场景,反观历史生活,透视人文景观,关注人性本质。代表人物余秋雨(〈问卜中华〉)、李存葆(〈神龙架启示录〉)、范曾(〈寂静的世界〉、铁疑(〈猜想井上靖的笔记本〉)、季羡林(〈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将子龙(〈作品再读岳飞〉)、贾平凹(〈看世界杯足球赛〉)张宏杰(〈王蟒本记〉)。詹可明(〈彼岸之“0”〉)。

4.赋体散文写作复古现象出现。

采用古代赋体文章写法,运用文言文句式,讲究内在平仄韵律,抒写新时代主题。代表人物魏明伦,(〈宜宾赋〉)、陈录社(〈长沙赋〉)、刘上洋(〈西安赋〉。

5.乡村散文略显滞后和缺失。

或许是乡间开始变得现代,原始的味道逐渐减少,回味的东西日趋疏淡,乡村题材的散文越写越少。代表人物:焉烈山(〈中国农民的幸福生活〉)、李汉荣(〈南山〉)、贾平凹(〈六棵树〉)、李登健(〈千年乡路〉)、李育善(〈乡村干部〉)。

6.商洛散文的回顾及点评。(略)。

五、散文创作的个人体会。

(一)散文起步心得:学习散文写作有两条途径,一是从摹仿入手,跟在他人后面没有理论指导的盲目实践。二是阅读大量散文积累感性认识,后学习散文写作理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再阅读名家范文,再从事写作实践,即:阅读→研究→阅读→写作。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初学写作,需要先把话写清楚了,写通顺了,再注重表情,注重文章的艺术性。即:准确→通顺→生动。

(二)散文写作心理:人在动笔之前是憋着一股子劲的,这个“劲”我权且称之为写作心理,这个心理亦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当你心情豁达超然,行文便大气空灵,当你思想沉重郁闷,行文便艰涩低调,当你情感充沛全面,行文便亲切感人。于是我主张在提笔之时,应该根据文章的素材和需要,首先培养起适合本篇文字的一种情绪,并在这个情绪的左右下开始自己的散文创作。

(三)散文阅读快感:不论你水平有多高,你是哪个级别的大家,我始终认为检验文章质量的标准只有一条:读者是否爱读。也就是文章是否能给人产生阅读快感。建议:(1)借用小说的手法,增加散文的故事性,人始终是最美丽的风景。(2)借用书画的手法。增加散文的画面感,注重营造和烘托出一种意境。(3)借用寓言的手法。增加散文的说理性,克服干巴的教育式方式。

最后要对浪费大家时间说声对不起了。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