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金龙贺岁
中国作家2024迎春专刊
作家简历
★
雷郁芊 本名雷鸣,齐鲁人士。从小喜爱读书写作,在工作学习之余写写小文,修心养性。文章散见于墨舞红尘中文网、中财论坛等各大文学网站,曾任墨舞红尘中文网散文副主编。荣获第三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
浅论写作
我从小热爱文学与历史,可是却不能以写作为生成为专职作家,一是父母不允许,二是我也认为自己没那个能力用文字来养活自己,我还是缺少些许才情的。我努力学习,报考了比较满意的大学和专业,现在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可没减少对文学的热爱,工作之余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进行些文学创作,说是创作,只不过写写东西而已。说我文笔好,我觉得那是对我的谬赞,认真反复推敲的时候会写的好些,仓促写时文笔就很烂。
一直想写点关于如何写作的话题,可由于我不是专业作家,担心写不好,毕竟讨论写作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写不好会贻笑大方的。关于写作,我还是有一些想法想说出来,日后如果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再做补充吧。
写作不能敷衍,不能为了写作而写作,一定要在有灵感想写的情况下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饱满值得一读。我觉得我永远不会成为写专栏的人,并不是说写专栏不好,而是我认为一旦写上专栏,就不能停笔,因为有很多读者在焦急等着作者更新文章,有时变成了不得不写,在缺乏灵感的状态下绞尽脑汁创作,会让作品黯然失色没有营养价值,会让读者读不下去,我想作者日后品读自己所写的文章时也会有种懊悔情绪。因此我坚持写作要随心而语,不要说华而不实的语言,在自己没有写作欲望时就不要去写。写作的状态应该是轻松愉悦的,不要把自己整的紧张兮兮,实在没有灵感或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不下去时就停下来,出去散散心,吹吹风看看风景,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切记不要死抠。
要想写出好文章一定要有耐心和定力,写作不能图速度快,要精心打磨和推敲。写出的文章要反复整理,别轻易让它面世,除非作者对自己一气呵成很有信心。我以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完一篇文章并发表出来,后来学会了反复推敲,达到了咬文嚼字的地步,一句话一个词语乃至一个字,都要斟酌用的合不合适,拿不准的就翻阅字典或在网上搜索字义,避免用词不准确带来歧义。文章写好后也不急着发表,往后推迟一两天,在此期间拿出来看看有没有需要删减和调整的地方,确保意思表达清晰了再发表。
记得上学时代写作文先练习列作文大纲,写大纲的方法到什么时期都有用,先把自己的大概思路写下来,避免了写作过程中无语伦次。大纲要言简意赅,把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和事情分几部分罗列出来,就好像咱们平时写便签一样,把重要的先备注下来,以免写作时不会忘记紧接着该写什么东西。在写作期间忽然有了新的灵感,也可及时地在旁边记下来,在整理文章时适当的把新内容加进去,为文章锦上添花。
写作不应该有功利性。作者不要整天想着要得到多大的名气和利益,也不要想着写出一个作品会得到多少人的赞美和掌声。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作品是由人创造出来的,自然也没有完美的作品。我想如果仔细琢磨那些大师级的名家的作品也会挑出瑕疵的,很多名家发表完作品还有可以使作品更完美的遗憾,这些是很正常的,所以作者要经得起批评和指点,看着自己的作品好就不可一世,认为别人理应给予鲜花和掌声,这是大错的。作者一旦有功利心,就会时刻想着怎么样写出文章,怎么用文章赢得喝彩。自己会变得很浮躁,浮躁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也是飘着的,不接地气。实在写不出来的时候,用生搬硬造的手段,那这样的文章一看就是假的,根本没有可读性。
在不写作时候,要多读书,读有利于自己人生发展的书,这样更好的打磨作品。读书可以很好的积累素材,同时做读书笔记做摘抄。我一直保持一个习惯,即在我读书时手拿一支笔,读到好段落好语句时就画下来,把晦涩难懂的词语标注下来,回头查词典,把其含义写在该词旁边。我也习惯在空白处把读书时的感想写下来,我认为这样可以在重新阅读本书时知道哪是重点值得再细细品读的地方,也为写作引用素材提供便捷。总之,无论用什么方法读书,读书本身是重要的,万不可忽视读书。
以上是我的拙见,希望在文中清晰的表达出了关于写作的观点。写这篇文章,不是要教导人们该如何写作,而是以此告诫自己如何写作,以怎样的态度作文章。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最怕的是迷失自己。干干净净的做人,干干净净的写作,是我的初心,我要牢记。
上天最好的安排
儿子快三个月了,我每天给他看追视卡片,他看到卡片就手舞足蹈,嘴里还“啊呜啊呜”地跟着念,我们都认为他很爱学习,以后得是个学霸。我问他:“儿子,长大后你是考清华北大呀,还是考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呀。你的理想是什么呀,是当医生还是当警察?”他听不懂我说的话,而我希望他将来能有个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并努力去实现,希望他能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为更多的患者解决疑难杂症。
当医生曾经是我的理想,在高二分科之前一直没动摇过。自小非常崇拜医生,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救助需要救助的人。这也与我自身经历有关。我出生时是剖腹产,被医生误伤,每天疼得哇哇大哭,不好好吃饭,瘦的皮包骨头,多次昏死过去。由于伤口在屁股隐蔽处,小地方医院愣是没检查出来,当做肺炎与心脏病治疗,还请农村的神老妈妈扎针,扎舌头扎头皮,头顶凹陷一块。后来医生直接给我判了死刑,对家里人说没救了,赶紧扔了吧。当时已经把我放进箱子里准备扔到大马路上,是我妈哭着喊着不让扔。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了滕州市人民医院,所幸遇到了一位好医生,他给我全身上下检查了一遍,确定了被感染很严重的伤口,对症下药,很快痊愈了。可是因为被误诊被神婆扎针,导致我说话晚,待到上学年龄仍然口齿不清,嗓音不那么动听,以致于我很不好意思开口说话,怕被别人嘲笑,我确实被同学喊过哑巴,被同学欺负,甚至连教我物理课的老师和食堂的打饭阿姨都讥讽过我,为此我特别难过。
虽然出生时被医生所伤,但在治病过程中也遇见很多好医生,这些好医生燃起了我对医生这一职业的向往,希望将来作为医生把健康带给更多的家庭,尤其是想研究关于我这个嗓音的病因,找到一个好的治疗方法,使其他人不要和我一样。父母也支持我的理想,他们说我很适合当医生,这一心愿支撑着我向前进。初中时,班主任让我们上台讲讲每个人的理想,我当时说我要像李时珍一样识别草药帮助病患康复。
到了高中,情况有些变化,我对文史类有浓厚的兴趣,理科成绩一塌糊涂,想学医一定要学理科才好,这时我犯了难。高二分科时,我和生物老师交流了一次,尽管我也喜欢生物,但实在对物理化学提不起兴趣,老师说了一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目前来看,学文科对考大学把握很大。我和父母也慎重商量了,最终选择了文科。这样一来与学医就远了,高考后被会计专业录取。大学生活的新鲜感过去,我考虑想换专业,因为对会计也不是很喜欢,可没换成,为了能拿到奖学金和毕业证,不得不认真学习。除了学必修课以外,还能选修,我选择了一个有关医疗保健的课,上课时听得很认真,结课时老师要求写一篇医学文章交上去,我在图书馆查阅了很多医学知识,写了关于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小论文,可惜当时忘记复印一份自留了。
大学毕业后,当然得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刚工作那会儿,还是有其他想法。总觉得不能学医成为一名医生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后来随着工作的深入,当我很好的完成任务后会产生成就感,这时我发现热爱上了会计工作,之前的那种遗憾也渐渐消失了。从书里看到了一句话“这一生,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细想想,没学成医却喜欢上做会计,这都是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当我遇到困难与坎坷时,我也会用这句话安慰自己,尽力克服,一切都会好的。
话说回来,我希望儿子长大后能成为医生,也只是设想而已,我不能把我未完成的理想强加给他,他的人生路刚刚开始走,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只要他有好的理想,不走邪路歪路,我都会支持。相信他所经历的一切也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无论将来做什么,有热爱并且踏实肯干,他的人生不会很差。
真假朋友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本人又有几个朋友呢?想来想去,能够称之为深交的朋友没几个,现在的朋友就是同事,我们在工作中互帮互助,关系好的能聊起各种话题,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彼此安慰与劝导,同喜同悲,但没达到无话不谈的密友阶段。
我一直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没有利益驱使,当然对方遇到困难时该帮的帮。对方过得好,不嫉妒并替他们高兴,若过得不好,也不会落井下石。换之亦然。朋友相交也要明事理,不能因为所谓的义气,不非青红照白地跟着瞎起哄。朋友要真心实意,饭桌上的酒肉朋友也是要不得的。
在这一点上,我很欣赏我妈妈的为人处世风格。她自退休后,开始打太极拳,由于同一爱好,结识了很多拳友,他们一起切磋学习,也时不时的聚个餐。我妈说现在比退休之前快乐多了,能认识这么多有共同爱好的人很开心。但她不会因为别人比她家庭条件优越而巴结讨好,也不会因为别人比她略逊一些而看不起人家,她很平和,以诚待人。别人都很喜欢她尊敬她,也没想过欺负她。住在我们楼上的张奶奶经常把自家种的菜送给我们,两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一起想办法。与妈妈一起打拳的牛姨知道我们上班后,她一个人在家帮我带孩子很辛苦,就会时不时的来家里和她聊聊天,解解闷儿。我想我妈妈的为人是赢得很多人的称赞与好感的。
一般来说,真心能够换得真心,保不齐有例外,即使真心实意待人,对方也会想着怎么欺负你。曾经我有个疑惑,为什么爸爸老是会遇到“小人”。这些人本质不坏,可老想着欺压他,经过长时间观察,察觉爸爸在外就是一个老好人形象,别人说什么,他都“是是是”“好好好”,没提过反对意见,对不合理的事也没反抗过,久而久之,别人就觉得他是个软柿子好拿捏。这类人见不得别人过得比他好,面前表现得是个靠谱的朋友,暗地里使坏心眼搞破坏。
三十年前,我爸妈好心撮合了一对朋友,在他们有困难时尽力帮助。二00九年左右他们多次从我家借钱,起初爸爸觉得大家既是朋友又是老乡,没要求他们打借条,后来借钱次数多了,金额变大,再也不能稀里糊涂的借出去了。他们借钱头一两年还还钱,后来一拖再拖,我爸碍于情面,没好意思开口要,不成想他们干脆不认账了,把欠条摆在他们面前也不认,还颠倒黑白。爸爸不得已走了法律程序,他们简直成了老赖,在法庭上信口开河拒不认账。拉锯战打了七八年,开庭好多次,弄得爸妈身心俱疲,最终在冻结他们财产的情况下要到的钱。钱是要到了,可爸妈的心也被伤透了,诚心诚意对人家,人家却把我们当猴耍,这样的朋友自然是做不成了。
还有的朋友简直是塑料友谊,好的时候谁也拆不散,可稍微遇到不称心之事,翻脸比翻书还快。这不禁让我想起许多年前看过的一个刑事案件。一对闺蜜姐妹花曾经特别要好,无话不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份情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们先后结婚生子,当乙生孩子时,甲去医院探望,看完孩子说了句孩子真丑,不如她的孩子长得漂亮。乙听后怀恨在心,把甲害死了。
在看节目的同时,我感到不寒而栗,曾经那么要好的姐妹,何以走到了这一步?乙说在她们俩之间有了攀比,甲还时不时的在她面前炫耀,她的心渐渐地失衡,早就看不惯甲的某些行为。真是可悲可叹,我觉得她们俩都没把对方当成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可以宽慰人心,共同分担忧愁分享快乐的,而她们却因为一件件小事产生了隔阂,互相比较与嫉妒。攀比是生活不幸福的开端,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攀比与嫉妒,就会失去理智,把原本好日子破坏的面目全非。即便是密友,也会反目成仇拔刀相向,这是很可怕的。
自看完前面那个案件后,我不大看好闺蜜,有时俩人无话不谈,知道对方太多的秘密未必是好事儿。所以此生不强求非得有密友,聊得来合脾气,经常联系但不过多打扰,能够在需要时出现,这样的朋友相处模式最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