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关注 >> 【国庆特刊丨中国作家 段佳友 作品展】

【国庆特刊丨中国作家 段佳友 作品展】

2022-09-27 09:11:49
浏览量:

 国庆特刊丨  

中国作家 段佳友 

作品展 



作家简历


段佳友,安徽宿松人,大学本科学历。参加了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均获一等奖;参加了第八届全国诗歌散文大赛获一等奖;参加了“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获一等奖;参加了“最美中国”全国文学大赛,获一等奖。小说“老村长一日”在安庆《振风》杂志发表。系中国散文网会员、宿松作协会员。











作 品 展 示 




月色下的山水公园


金月亮,银月亮,最不咋的的是红月亮。为啥?红月亮偶尔露面一次,就引起天气变化,或风或雨,或热或凉,尽给人添堵。而银月亮则不一样,挂在天幕之中,笑盈盈迎接世界,给大地增色,给心灵慰藉,给世界光明。

古往今来,赞美月亮的很多,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贺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等,当然赞银月亮的居多,赞红月亮的少。同一星球,待遇咋不一样呐?

红月亮有点朦,光线暗淡。在其月光下看世界,只能看个轮廓,大概,细节啥也看不清。月光朦胧,造就了特有的朦胧美,颇有艺术气息。

月亮离人类很远,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古代圣贤,依据月亮的运动轨迹,计算出适用农耕的二十四节气,沿用至今。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啊。

今夜红月亮当空。许多人走出家门,不惧水泥路面散发出滚滚热浪。疫情过后,人们很开心,非常享受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公园的夜色真美:路灯亮起来,公园标志、水面廊桥、岸边休憩亭也跟着亮起来。这些标志性建筑瞬间变得流光溢彩。灵动的金光似流水,倒应在水下,与水面的金光呼应,似双龙戏珠,亦真亦幻。踏上廊桥,却看不清桥面,原来彩灯安在外侧。金光外溢,与周边景物,融为一体。廊桥铺在水面上,弯弯曲曲,延伸至水中央转向彼岸。水里的莲花灯魔幻灿烂,行人徜徉于此,十分惬意。这里原本是荒山,平常无人踏足,经人工打造,竟然变成热闹的开放性的公园。真应了那句俗语:“当官是官,买官也是官;真景是景,假景也是景”啊。人工打造,成了当今改造自然的一绝。

音乐响起来,欢快的节奏,带动广场上男女老少一起骚动。他们动作虽然不能整齐划一,却也依样画葫芦——有模有样,跟着节奏摇摆,一个个大汗淋漓,满脸幸福。这是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的喜悦。没人组织,没人吆喝,自个参与,愿来就来。舞蹈是一门艺术,跳好不易。可是,对大爷大妈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跳广场舞,目的在于出一身臭汗,排除体内分泌的垃圾,确保身体健康。出汗了,身体就爽,吃嘛嘛香,睡觉踏实。

二零二二年,在德尔塔病毒袭击上海的日子里,人们为了战胜疫情,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积极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一日到黑,缩在家中,“不出门,不聚集”,更没人进公园。上海的疫情社会面清零后,周边的城镇相继恢复秩序,人们才涌出家门,进公园,拉杠荡秋千,跳广场舞,把寂静的公园重新点亮。

望着天上的红月亮,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上世纪搞集体时,生产队里“双抢”。队长召开动员大会。会后,月亮也是这么圆,也是这么红,社员们相继回家。趁着众人离开,有两个人影凑在一块,接着又分开,消失在田野里的月光之中。

大集体时期,“双抢”是件大事。什么是“双抢”?就是抢割抢收,抢翻抢插。简单地说,要把稻子割倒收起来,然后翻田插秧。这一收一栽,劳动量大:割稻要人,挑粑要人,翻地,施肥,平整,插秧都要人,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持续一个多月,正好与“三伏”天重合。三伏天的高温,人站在烂泥巴田里,上烤下蒸,低头弯腰。多么不容易啊!农民们知道,“双抢”是一场掉膘脱皮的战斗。

第二天清晨,村头广播里说:“社员同志们,社员同志们。‘双抢’虽然艰苦,但是我们不怕。我们能当英雄。昨晚,有两个少女做了无名英雄。她们悄悄下畈,割倒了七斗丘。七斗丘,有五亩多的面积,俩人花一整晚时间把它攻下,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她俩是劳动能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努力吧,社员们”。小广播的表扬,犹如一股春风,吹进了社员们的心田,激起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生产队的抢收进度大大提高。

俩少女一夜的劳动并没有获得经济报酬。那时提倡政治挂帅,无名英雄则没有报酬。而社员吃的口粮却要按工分来分。工分多,分得的粮、油就多。工分是社员出工的记载,是午季分粮分油时的依据。俩少女当无名英雄的行为,虽然没有经济报酬,却受到生产队、大队的表扬。她们一心为公,一心为集体的精神,深受社员的好评。

时代的进步不能缺少牺牲精神,就是在当下,在疫情发生的关键时期,无数的白衣战士,医务工作者顶险逆行,舍小我,顾大家。这是一种顶天立地的责任担当,是一种血脉里传承的精神文明,是西方世界永远也看不懂的中华密码。这种精神,在和平时期,不显山,不露水,一旦有灾难出现,她就自发地被唤醒,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创造出惊人的业绩,应当点赞。

“嗖啪,嗖嗖嗖,啪啪啪”,一道彩光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人们扭头望去,那是公园的一角,有俩巡警跑过去:“不准放花炮,你不知道吗?”。

“啊”!一个进城不久的山区老人,刚刚获悉他的孙子考上了清华大学,高兴的不得了,跑到烟花店,买下烟花,抱到公园放,乐呵乐呵,没想到触犯禁放烟花的规定。自然,巡警要对他教育,他要接受处罚。老人憨憨一笑,一个劲地点头“是是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罚点款算不了什么。游园的人都为老人叫好,“后继有人啊,大有希望”。农民,哪一个不指望子孙学业有成,考进全国的名校哇。

公园里人头攒动,夏夜不时送来一丝凉风,缓解了热浪。战胜疫情后,出来走走的也有老人。俩老汉坐在休憩亭里谈天,老远就听得见“这么好的月色,咋你一个人出来呀,她哪去了?”

“嗨,别提了。老了老了,了啦”

“咋的啦?闹别扭啦?”

看得出,老人彼此很熟。过了半晌,有一老人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难哪”

“俩人都拿退休金,不好过吗?是不是吃饱撑的?”

“哼哼哼,好过。知冷知热才好哇,成天骂你,糟蹋你,好过吗?”

“一把年纪啦,将就着过吧。不能出洋相啊!”

“不出洋相。一不吵,二不闹,同床睡,不理睬就是”

“不为别人,就为自己吧”

“也是啊,这辈子肯定就这样过啰”。俩老人走出休憩亭,一高一矮,高个子手拄拐杖,矮个子不时上前搀扶一下,蹒跚地消失在人流之中。

此情此景,令人惆怅,看见眼前,想到家庭。家庭琐事,过日子,生活长似朦丝雨,要好好地过。上年纪的老人,怎样才能互敬互让啊。生活原本就是点点滴滴,就是一堆的小事。如何把小事安排得妥当,确属不易。懂得生活的人,更懂得生活的细节,有装傻装孬的心里,不计较,只付出。把自己看成是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人,那样日子就好过,就没有烦恼。对家人,对家事,尽量看得淡一些。对老伴耳顺,他(她)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对错,也不去计较对错,他(她)永远是对的。这样就没有谁糟蹋谁了?当然感受有一个过程,有基础的很容易上路;基础差一点的,从眼下做起,从小事做起,自然会明白。不论是谁,不论官大官小,有钱无钱,富贵贫穷,大家都一样,都要面向黄昏,走向坟墓。在通往黄昏的路上,把修得的缘分继续下去,才不枉此身。今生遇见就是缘,老是老啦,老人也要把生活过得达观一些啊。

古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亮与人生多么相像啊。世事无常,人生亦无常。人处在生活的什么位子,自己要看得清。上年纪的人,要自尊自爱,注意言行,在家里,不给孩子添乱;在外面,不给政府添堵。眼下,更应该会过日子。人一辈子其实很短,懂得珍惜眼前人才最重要。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去争长记短,善心善肠为人,生活会一片阳光。

红月亮之夜,发生过许多事,还有那些事正在发生呢?



一路风景向黄昏


有没有发现,在山村小道、城市公园、健康绿道上,活跃着一群锻炼的老人。他们起早贪黑,劲头十足,像年轻人一样。

休憩之余,有人叹息:“老了,朋友越来越少,知己更是难觅。昔日的故交,渐远渐离。战友、同学、哥们、姐们,见面少,信息断,没有沟通。活生生逼成聋子,瞎子。行单只影啊。只有自己照顾自己。今后也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哇”。

“不是还有孩子吗?”

“孩子?你以为你的孩子会留在身边吗?做梦吧。”

有人怼道:“过于冷漠了吧。不是还有那些陌生人援手救人吗?不记名,不要报酬。这不反映出社会的温度吗?”

“还有那些军人,不计生死,保家卫国。舍己为人。这也是热度啊。”

“身体是自己的。这句挺对啊。”

言者摇摇头,愤愤地说:“两码事。不是一个概念”。然后起身,头也不回去了。

老人们的对话,的确不属同一概念:一个谈的是人生;一个谈的是工作,道德。二者都反映出社会不同层面的现状啊!

道德永远需要去经营、维护,引导人们从善,社会才能充满正能量。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就是皇帝选人用人,也要求地方官员为国举孝廉。行善行孝,没有口碑之人,是不能被选为官员的。现在的政府提拔公务员,也离不开德正考察。从古至今,当官用人,人品重要。这是一脉相承啊。

社会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层出不穷,无论谁,都得去适应,去认识,不可抵触,只有如此,才能跟上形势。老年人看世界,有独到的见解,与他们丰富的生活阅历、智慧分不开。他们的只言片语,往往能揭示生活的真谛。但是老人也要去跟上形势,不能固守自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之间,热度减弱,情感稀疏,这很正常。就是在家庭里不是也如此吗?成家立业后,在亲人之间,也形成了一个新的小社会。这是事实啊。人老了,逐渐被社会边缘化,被家庭边缘化,不接受也得接受,不承认也得承认,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啊。

老年人要少管事、不管事,此外,还要修口德。不要去怨这怨那,指指点点。你要清楚,你已是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没有官衔,没有阶位,无人听你的;在家里,你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说多了,讨人嫌。何必呢?心态达观些:不执着,不纠结。看人生如旅行,过了一站又一站,一路风景向黄昏。人老是自然规律,没有好埋怨的。曾经的你,辉煌过,灿烂过,旅行过,见过许多风景,看事情该看得通透一些。过去的帝王将相也有终老的时候,没有长生不老的人。自然界里,花开花落,春华秋实,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没有实物是永恒的,只有智慧,思想能与日月同辉。

老人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社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尝尝各地的美食,参加一些有益的健康活动,何乐而不为呀。现在,外面的环境好,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老人进景点,打折收费,公共设施,免费提供。昔日的偏远农村,也实行了“村村通”,公路通、水电通、网络通。政府还在筹划快递通,振兴乡村经济。住在农村的老人,想吃点什么,买点药,在手机上下单,在自家门口收货。这是多好的事情呀,为啥不去看看,感受感受呐。

老年人行事有规则,识大体,有格局。一心想着“不拖累孩子”。老年人也有处事风格。老人的处事风格就是家风。在与孩子们团聚时,总是珍惜每一粒粮食,告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特别在新冠疫情来袭时,告诫孩子要听政府的话,要听党的话。“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没有国就没有家”。而今的中国,哪里有疫情,清零就到哪里;社会稳定,经济建设蒸蒸日上,是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西方羡慕不已,嫉妒不已。他们不择手段对我国打压,企图遏制中国的崛起,真是蚍蜉撼树。

人老了,身体各种机能下降,要自己重视自己,以“不给政府添堵,不给家庭添乱”的态度,面对生活,真要离开世界时,要走得安心,走得自然,没有遗憾。

有人在抖音里展示了一幅画面:左边是学校,右边的是养老院。学校那边,人头攒动,年轻的父母领着孩子,高高兴兴入学,一脸的灿烂。放学还没有到点,年轻的爸爸妈妈早早地扒在栏杆上,深情地朝校内望。那情比蜜还甜;而在养老院那边,冷冷清清,安安静静,没有笑声。几个老人,有的光头、有的白发、步履蹒跚,颤颤巍巍。有的老人躺在床上望天花板,有的扒着门缝往外瞧,希望看见子女出现,满目苍凉。此等画面,令人唏嘘。

养老事业是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工作中,肯定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更多的人去关心,去培育这个产业。当下,经济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不再是小农经济时代,子女守在家里种田时代一去不复返啦。起而代之的是奔向四面八方就业,送老父母进养老院,成了最好的选择。

当然,老人进了养老院或者敬老院,儿女们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因为费用得儿女出。养老院不是免费的。这是政府整合资源,引导社会资本解决社会问题。散落在偏远地区的独居老人,要是有个三病两动,在身边有没有子女看守的情况下,那是非常危险的。养老院就是把散居的独居老人集中起来赡养。当然,主办单位要完善养老院的设施,免费提供视频聊天,为外出打工的子女,与亲人沟通提供方便。

人老以后,性情大变,非常脆弱,更需要亲人的关心,看望。要是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充分一些,人性化一些,那老人的精神面貌定将愉悦,他们走得会更稳,自在。

人终将归去,生亦如风景。江河千万踏遍,一切皆亲临。看也看了,尝也尝了,爽也爽了,待到山花烂漫时,青山伴黄昏。



最美高岭


最美高岭,魅力之乡。太宿交界,四乡接壤。北邻太湖,南接两乡。西与凉亭为伴,东环泊湖边上。地势东北—西南走向,横卧于泊湖之滨。境内,凉亭河、黑洋河,分列两旁,承接大别山水系,由西入境,交汇于两河口,南拐向东,入泊湖,再入长江。河水水量充足,四季活水流淌,滋润2375.74公顷的土地,养育两万多村民和牛羊;泊湖里,鱼儿溯流而上,进入两河之中,产卵觅食,便宜了村民,加餐撒网。家里来了客,不慌不忙,添菜熬鱼汤。早起,田野晨雾缭绕;暮色中,村庄炊烟袅袅,四周冒出点点星光。那是村民用电,把夜色照亮。这里真是“鱼米之乡”。

淳朴的民风,丰富的资源,厚重的文化,发展的强劲。境内有黄姓后裔,遍布全乡;留存古文化遗迹,期待开发。乡政府稳中求进,推进全局发展;乡村振兴,冲在前排。民生工程,两年考核第一;文化宣传、名列前茅。社保医保,全域覆盖,环境变好,村民住其中,幸福安康。

前进中的高龄,和谐之乡。引领村民,流转土地,催生出新业态、新梦想:

白石圩水面,竖起光伏支架,太阳能发电,日夜出效益。利用科技手段,造出新能源,支援国家建设,也造福本乡。企业向农户支付租金,向村部交管理费,向国家纳税。一举多得,互惠共赢。水里养鱼蟹,岸边留蹲位。湖面开阔,风清气爽。这里是天然的养生氧吧,惠顾者趋之若鹜,养生者乐享其间。同一水面,空中发电,水里养鱼,互不干扰,还给垂钓者腾出空间,提高了利用价值,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与梦想;

双河村的杨贤飞,办农家乐,荒山建鸡场。加工土鸡产品,开网店,销往江苏、上海、浙江,年收入两百多万元。杨贤飞承诺:产品绿色环保,纯天然,假一赔十,为此申请注册商标,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难能可贵的是,杨贤飞利用电商平台,免费为乡亲们销售其农家产品,顺便帮邻里消除生活之忧,邻里们也把自家多余的青菜、剩饭,送到养鸡场。相互帮忖,其乐融融,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令人赞赏。杨贤飞又与他人协议,在鸡场种油茶。油茶树,在鸡粪的滋养下,枝繁叶茂,茁壮成长,枝头挂满茶花,艳丽动人,散发出悠悠清香,与茶树下躲荫的土鸡,互为映衬。花的幽香与鸡之鸣叫,混为一体,别有一番韵味,供人雅赏。在杨贤飞身上,可以看到新时代的中国农民,锐意进取,质朴善良,有互帮互助的美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走共同富裕之路”的社会主义思想。

人们不能忘记,每当关键时刻,共产党员为民做榜样。双河村的刘德正,就是一位典型代表。他曾是双河村的党支部书记,卸任后,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办起了“大别山小黄牛”牛肉基地,一条龙服务,养殖与收购结合,加工与销售一体,在宿松县城开设销售点。年收益六十万元。刘德正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收购秸秆、稻草。原来,刘德正用秸秆、稻草做饲料养牛。饲料没有添加剂,没有污染,属真正的天然、绿色,既保证了黄牛肉的质量,又为村民增加收入提供了保障。“大别山小黄牛”肉质,味纯鲜美,安全实惠,深受消费者欢迎,乐于品尝。

昔日的高岭,苦于水患:晴三天旱,雨三天涝,庄稼歉收。水患袭来,阻隔交通,出行受影响。有村级完小,建在河西岸,碰到洪水,学生升学考试,只能绕道太湖,多走出十几里。现而今,政府投入巨资,河上架起大桥,公路硬化,交通四通八达。硬化路通到村头陇尾,群众来去自如,畅通无阻。更值得称赞的是,政府对姚大圩河堤隐患,专门治理,花数千万元,将河堤临河一面硬化,把堤面修成公路,保证了圩内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条临河公路,便于游客,乘车旅游观光。

政府治水患,也治陈年垃圾。列责任清单,谁主管,谁负责。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几年过后,环境大变样:猪进圈,牛进栏,鸡鸭鹅齐进院,生活垃圾进垃圾桶。垃圾每天有专人运走。路面清洁卫生,路旁绿树成荫,山坡草长莺飞,健身广场歌声嚷嚷。此情此景,惹人眼馋。

高岭乡的文化建设,成绩斐然,名声在外。平日里,乡内组织篮球赛,乡外有邻县互动邀请赛。赛出了成绩,赛出了友谊,赛出了健康;遇有重大节假日,开展讴歌道德的合唱比赛,唱响红歌的表演赛,唱出了道德美,唱出了奋斗情,唱出了高岭人的精气神。

高岭的美,不光有硬件,更有软实力。“农耕文化”就是高岭的特色。高岭文化站,开辟“农耕文化馆”专栏,馆内存列老旧物品几百件,地上墙上,摆放有序,琳琅满目。馆长熊文刚是个有心人。数年如一日,坚持收购老物件,事事躬亲。不论身在何处,只要有老物件信息,他都要去办好,不留遗憾。几年下来,收集的陈旧物件,初具规模。熊文刚对此费心费累,毫无怨言。要问为了什么?他的想法挺简单:老旧物品承载着乡情,承载着时代记忆、历史的影子,消失了就难于复原,对子孙后代就是损失。正是这种朴实的情怀,成就了他的梦想,保留了高岭古老的乡情,也使得他的努力更有意义。熊文刚的努力,为高岭乡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走进馆舍内,看见似曾见过的老旧物件,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迎面扑来,令人百感交集,不由感叹岁月匆匆,人生易老。生活在当下的人,哪一个不是日夜奋斗,跟着感觉走。从入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然后成家立业,几年一过,不知不觉就老了,反而把儿时的记忆忘却得一干二净,直到老了才发现,自己的根原来在这里。其实,这种感觉就是“乡愁”。留住“乡愁”就是留住了根。俗话说:“树长万丈,落叶归根”。知道根在这,就爱家庭,爱家乡,爱亲人。这种情升华到国家层面,就是爱国家,爱民族、爱中华文明。

高岭的美,不只在山,不只在水,而是在人。因为高岭人有活力,有智慧,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有当地政府的领导,关心。相信不久的将来,高岭的天会更蓝,高岭人的境界更高,人更美。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访问移动版
微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咨询
客服时间: 8:30 - 18:00